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四十七章 铜墙铁壁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四十七章 铜墙铁壁

    怒而兴兵在兵法上乃是大忌,但完颜宗弼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如果不赶在大雪封山之前结束这场令他头痛的战事,整个攻宋的计划都要受到影响。

    完颜宗弼在帅帐内召集所有将领议事,基本上都是他在说,但是与会的人无不听得心惊肉跳!

    完颜宗弼给所有人下达了死命令,战场之上有进无退,凡是踟蹰不前者,督战队可以格杀勿论!本阵将领出现阵亡时,下属自行递补,递补上来的将领阵亡,则继续从下而上进行递补。

    为了表示公平,完颜宗弼将各部人马分成了三个梯队,排在第一梯队的各路兵马参与第一轮的强攻,在伤亡人数没有超过三成之前,不得后撤。第一梯队撤出后,第二梯队立即补进战场,在伤亡人数没有超过四成之前,不得后撤。

    若是第一和第二梯队连续两轮强攻无法攻破宋军关隘,第三梯队不计伤亡,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除了将十二万大军分成了三个攻击梯队,完颜宗弼还将每一个梯队的女真士兵、外部落士兵和汉人士兵也按照比例搭配,以女真士兵为核心,以外部落士兵为辅,以汉人士兵为炮灰,确保进攻的时候始终保持相同的强度。

    战前最后一次军议结束,金军第一梯队的首轮攻击立即发动。上万混编的金军士兵手持盾牌和弓箭,冒着宋军的箭雨,抬着云梯,向宋军把守的关卡和高地开始冲锋。

    “咚——咚——咚!”

    急促的鼓声在山谷中回荡,隔着老远便能听见。卡Kа酷Ku尐裞網

    “杀啊!”

    成千上万的吼声从金兵喉咙中爆发出来,汇成了腾腾的杀气,在战场上弥漫。

    躲在掩体后面宋军将士,已将弓弦拉开,将锋利的箭矢上弦。笨重的三弓床弩炮上架满了超大号的长箭,瞄准了渐渐靠近的云梯和井栏。

    当金兵冲到宋军的弓弩的射程范围内,各自负责一段防区的宋军将领立即下达射击的命令,指挥士兵们将箭雨“泼洒”出去。

    秦颂陪着吴玠站在陈仓山上,看着一里外正在交战的宋金两方士兵,忽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在吴磷营中跟吴磷聊天的内容。

    当时,秦颂请吴磷把宋金、西夏军和金军做个比较,吴磷仔细思考一番,对秦颂说:“我跟兄长率军与西夏的军队作战时,每次作战不过一进一退一个回合的功夫,胜负就能见分晓。金兵则完全不同,他们会再次进攻,依次退却,表现出来的忍耐力特别坚强持久,而金军的军令极为严酷,凡是退后的人,一定会被处死,宋军与金军交战,没有好几天根本分不出胜负。”

    吴磷还说金军在获得胜利后也不会冒然追击,失败了也不自乱阵脚。金兵的弓矢不如宋军的强劲锋利,宋军士兵则不如金兵坚强,耐力好。

    针对金军的这些特点,秦颂给吴玠的建议就是充分发挥宋军的强项,尽量不与金军近身肉搏,利用强弓劲弩在百步以外洞穿金兵的护甲,再选择有利地形,派出精锐的战士轮流冲击金兵,不停地干扰他们,使他们无法休息,以此来消磨他们顽强、坚忍的战斗意志。卡Kа酷Ku尐裞網

    实际上,第一次和尚原之战和仙人关之战的相继获胜,便是按照秦颂的建议在执行,而仙人关之战更是将这种战法发挥到了极致。

    一招鲜,吃遍天。和尚原一带的地形为宋军发挥远程机动战术提供了最有利的地形条件,不论完颜宗弼怎么运筹帷幄,吴玠迎战的方法依然是结硬寨,打硬仗,任你千军万马过来,我就用强弓劲弩和滚石檑木招待你!

    第一天,金军第一梯队付出了四千人的伤亡,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完颜宗弼下令后撤,金兵立即将战场上阵亡的士兵运走,以免尸体一天一天堆积造成瘟疫爆发。

    第二天,金军第一梯队派出第二个万人队,卷土重来,再度发起不要命的攻击。

    吴玠发现了金军的这种轮战方式,也马上对部队进行调整,他将麾下两万士兵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和第二部各八千人,相互交替作战和休息,第三部的四千人则作为机动兵力,应对局部突发的危急状况,充当救火队的角色。

    金军的第一梯队连续四天,动用了四个万人队,对宋军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攻击,虽然付出了近万的伤亡代价,对宋军造成的伤亡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

    实际上,宋军作为防守一方,受伤和阵亡的士兵加起来都不到一千人,而且这里还以受伤的居多。

    完颜宗弼想靠以命换命的方式耗光宋军,注定难以实现。以目前这种伤亡交换比,在箭矢充足的情况下,吴玠率领的两万人至少可以拼掉二十万金军。

    那么,宋军的箭矢储备够不够?从马平对秦颂的抱怨中就可以看出来,和尚原宋军的箭矢储备绝对非常充足!

    张浚如今就在汉中坐镇,赵开亲自负责为驻守和尚原的宋军转运粮草兵器,以四川和汉中两地兵器作坊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支撑宋军将这场防守战旷日持久的打下去!

    金军的第一梯队停止了攻击,完颜宗弼允许他们撤回渭水南岸的大营内休整。不过,在第一梯队后撤的同时,第二梯队的第一个万人队便杀气腾腾的冲上来了。

    宋军士兵手中的弓弦因为频频拉动,有许多已经断掉,不过马上就有负责后勤供应的军需官将崭新的弓弩送到士兵们的手中。而断掉弓弦的这些弓弩,则被全部回收,送到后方兵器维修作坊,由工匠们换上新的弓弦。

    垒在护墙后方的滚石和檑木刚刚用完,吴磷便率领四千机动兵力肩扛手抬地送来了更多的檑木和滚石。

    住在秦岭以南的宋人百姓听说宋军正在和尚原与金军激战,很多人走了两百多里山路,给将士们送来了煮熟的鸡蛋,烙好的锅盔馍馍,甚至是蒸熟的腊肉。

    还有很多人守在宋军大营附近,自愿照料受伤的士兵。

    又是五天过去了,金军的第二梯队连续攻击,虽然给宋军造成了更多伤亡,但依然无法逾越宋军的铜墙铁壁。

    完颜宗弼已经无计可施,他觉得如今面对的宋军比之富平之战的宋军,虽然人数减少了,但却更加难以对付。如果是在开阔的地带作战,完颜宗弼相信早在五天之前自己就能结束战斗,然而这里不是开阔的平原,这里是让骑兵不得不下马的和尚原!

    正当完颜宗弼犹豫着要不要下令第三梯队去接替第二梯队继续攻击,一场连绵不绝的秋雨开始落下。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令完颜宗弼郁闷的秋雨不仅下起来没完,而且还让渭水不断上涨,渐渐逼近了金军的营地。

    因为雨水的缘故,从渭水北岸运往金军大营的粮草出现了问题。

    在没有柏油路和水泥路的年代,遇到连绵不断的下雨天时,土路会变得越来越泥泞,到最后让笨重的马车和牛车直接陷进泥坑之中,动都不能动。

    完颜宗弼无可奈何,下令暂停攻击,将部队全部撤回大营。

    密切关注着金军的吴玠,充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悄悄派出两支部队,分别由吴磷和杨政率领,在渭河两岸宋人百姓的协助下,悄悄渡河,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金军的粮道展开了袭击,很快便截断了金军运粮的通道。

    完颜宗弼发现北岸粮道被截,心中焦急万分,立即派出部队渡河接应,结果在快要登岸的时候,遭到了宋军的凶狠打击,不得不撤回南岸。

    吴磷和杨政各自率领两千步兵,虽然兵力上没有优势,而且远离了大本营,但他们却不用为后勤供应而担忧。渭水北岸的宋人百姓看到宋军之后,欢呼雀跃,纷纷冒雨前来犒劳将士,根本不怕金军的死亡威胁。

    完颜宗弼意识到自己陷入困境,如果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粮草用尽,十万大军随时可能哗变甚至是啸营。

    十月中旬,完颜宗弼下令全军,沿着渭水南岸向东撤退,避开北岸宋军袭扰部队活跃的地带,从阳平镇一带渡河,撤往岐山县内。

    吴玠接受了秦颂的建议,留下五千人防守,他亲率一万步兵绕道五丈原,在完颜宗弼撤退的道路上设伏。

    此时,金军因为两次攻打和尚原没有结果,本就士气低落,加之连绵的秋雨使得士兵们寒冷疲惫,又因道路泥泞难行,使得全军上下唉声叹气,没有了当初渡过渭河时那股子心气。

    当金军从吴玠埋伏的地带经过时,宋军忽然杀出,导致金军大乱,完颜宗弼更是被十几支同时而来的箭支射中了右臂和左腿。

    完颜宗弼的护卫冒死护着他从乱军中逃走,宋军趁胜追击,不断给逃跑的金军造成更大的流血伤亡。

    等到混战结束,经过清点,光是俘获的金军大小头目便有五百多人,金军最为精锐的披甲勇士也有一千三百多人被俘,而缴获的金军兵器铠甲更是超过三万件!</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