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九十九章 感慨良多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九十九章 感慨良多

    李世辅和种洌在会议室内说了没几句,便见一位身穿麻衣的矍铄老者带着几个同样穿着朴素的庄稼汉走了进来。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进来的这位老者,便是当初在香泉镇对秦颂照顾有加的杨大爷,也就是秦颂弟子杨虎臣的爷爷杨惠昌。他还有一个身份,便是天云寨管理委员会的委员。

    跟在他后面的几个,正是杨明发、赵新良、王本田和李长顺。

    当初秦颂在香泉镇上初创管理委员会时,杨老汉因为骨折养伤,并没有成为管理成员,那时候就是秦颂再加上面提到的四个中年汉子。

    后来,秦颂要离开天云寨替大家谋一个光明前途,便提议增补王世雄和杨惠昌加入管理委员会,于是这个代替官府机构的民间自治组织便有了七人,而秦颂虽然离开,但依然保留着主席之位。

    “主席”这个词,并非后世所创,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先在地面铺上房间大小的席子,叫做“筵”,而每个人坐在身下的小垫子,则称为“席”。古人进屋,先脱鞋,再踏着筵,坐在属于自己的席上。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以示身份,这个位置便叫做“主席”。

    秦颂是管理委员会的倡议者和创立者,所以每次召集大家开会时,众人都推他坐在中间最核心的位置,也就理所应当的成了这个委员会的主席。

    李、种两人见老者领着四个人进来,其中还包括了走在最后面的李长顺,便知道这位老者在天云寨的身份不一般,于是急忙起身,向杨惠昌迎了上去。

    “老汉我叫杨惠昌,听长顺这娃子说复兴军新任的两位副统领回了咱们寨子,所以特意带着管理委员会在家的几个前来拜会!”

    种洌和李世辅连忙向杨老汉行晚辈礼,李世辅自我介绍说:“我是李世辅,家父李永奇,在延安府曾为宋将。”

    种洌跟着自我介绍说:“我是种洌,是京兆府种家的子弟。”

    杨老汉拉着两人的手,满脸欣喜的说:“好,好啊!你们都是出身将门的好后生,如今加入进来,对于复兴军而言,就是如虎添翼啊!”

    随后,杨老汉一一介绍了杨明发、赵新良、王本田几个。

    李长顺是复兴军的队长,之前在滑轨站那边已经与两人见面,所以不用再做介绍。

    当李、种二人得知面前的几个庄稼汉竟然分别负责整个天云寨的商业流通、营造建设和种植养殖这样重要的责任时,心里都觉得有些吃惊。

    他们在来的路上便听徐贵讲了寨子里的基本情形,知道天云寨如今已经是可以容纳五千人的大寨子,其中常住的百姓人口就要超过一千人,等到了冬天时,散在外面的三千复兴军士兵便会回到这里过冬。

    管理几千人的寨子,可不是一件小事,竟然就靠面前这位老汉和几个庄稼汉,他们怎么会有这样厉害的本事?李长顺是复兴军第一队的队长,又是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这又是怎么回事?

    尽管内心充满疑问,但李世辅和种洌刚交换过想法,各自打定了多用心观察,少评价议论的心思,所以并未开口询问。卡Kа酷Ku尐裞網

    按照秦颂定下的规矩,人多聚会时,大家围绕一张大条案坐下说话,不用一直站着。

    杨老汉招呼两位副统领坐在对面,然后像是唠家常一般,把今年天云寨的发展情况向李世辅和种洌介绍了一番。

    “去年我们刚进来的时候,不到八百人,其中来自香泉镇的乡亲有两百多人,复兴军的战士五百多人。那个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一开始大家都是住在几个山洞子里面。”

    “天气转冷的时候,小先生来了天云寨,他不仅帮我们制订了各种规矩,还画出了整个天云寨的蓝图,又指导工匠制作了许多灵巧好用的工具,还每天把大伙召集在一块,给我们讲古说今,传授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今年天气转暖之后,小先生离寨,我们就按照他留下来的规划甩开膀子干。因为人力不足,王统领和复兴军的几个队长便带头从山外往寨子里面带人,他们把自己的家人和亲戚都接了进来,又从外面找了一些无家可归的读书人、手艺人、匠人和郎中,这样经过几个月的添丁进口之后,整个寨子里面的民众人数终于超过了一千……”

    杨老汉没有读过太多书,但说话条理分明,也不罗嗦,按照时间顺序,把寨子从无到有的经过说了一遍。卡Kа酷Ku尐裞網

    种洌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我们从外面进寨之前,王统领收到了来自兴元府秦先生的密信,提到他正在那边筹建一家大型的商会,不知寨子里可曾收到这个消息?”

    负责商业运作的杨明发马上接话说道:“前几天,王统领派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了。我正在清点寨子里积累的一些金银和财货,打算过几天带人走一趟兴元府,把这些金银财货给小先生送去,顺便再带一批寨里急需的生活物资回来。”

    种洌颔首说:“嗯,如此甚好。我现在执掌复兴军的军法和后勤军需,以后少不得与明发老兄打交道,还请多多关照。”

    杨明发谦虚的说道:“种副统领言重了,天云寨从立寨之日开始,便是军民一家,复兴军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我一定想尽办法帮着实现。”

    李世辅见种洌已经开口了,也不甘落后,便询问李长顺:“李队长,方才我听杨公提到今年以来寨子里面进了八百多平民,不知可曾对这当中的一些无家可归的人进行事先的身份甄别?我现在负责军情侦察和安全警戒之事,因此不得不慎重谨慎一些。”

    李长顺回答说:“按照秦先生留下来的规章,我们给入寨的所有人都建立了档案,今年进来的这些,每一个人都经过筛查,除此之外还注明了引荐的人是谁,在什么地方引荐的。因为进出山寨的滑轨站是由我们第一队全权负责,所以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意外或者可疑的情形。”

    “李队长和属下辛苦了,回头我要来好好跟你们讨教一下,我想拜读一下秦先生留下来的各种规章制度。”

    李世辅和种洌在会议室里面与管理委员会的众人聊了大概一个多时辰,两人最大的感触便是所有人对于秦颂那种近乎崇拜的感情。

    从他们加入复兴军开始,虽然从未见过秦颂其人,但每天都能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到他们不止一次的提到秦颂。尽管大家的称呼不同,有人称呼“大统领”,有人称呼“先生”,有人称呼“小先生”,但每一个人在提到秦颂时,似乎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拜和尊敬。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书生,能做到此种地步,也算是令人称奇了吧。

    到了傍晚,寨中设宴为李世辅和种洌接风洗尘,虽然端上来的酒食都很普通,但李世辅和种洌又岂是好吃贪杯之人,他们很清楚天云寨尚在建设之中,能吃上饱饭就算很不容易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世辅和种洌便安心留在寨内熟悉这里与山外完全不同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并且认真研读了秦颂留下来的各种手稿和讲课提纲。

    白天的时候,李世辅和种洌会加入到青壮劳动群体之中,跟着他们一起开荒、抬田、筑路、修渠。

    到了晚上,两人到东南角地势低洼的那个大水潭里面洗个凉水澡,然后一起坐在秦颂曾经住过的那座木屋里面,借着油灯照亮,一边翻看手稿,一边相互交流,分析秦颂为什么要说某句话,为什么要制订某项规章制度。

    这天晚上,李世辅第七次拜读了秦颂手书的《三大军规》和《六项注意》,然后感慨说道:“我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三大军规和六项注意,并与宋军现行的军规法纪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越是简单的规章,越容易被底层士兵牢记,也越容易发挥约束的效力。”

    种洌对李世辅的这种认识表示赞同,他说:“有宋以来,朝廷和官府对各项法令制订的越来越详细,与《秦律》和《唐律》相比,《大宋律》已经走到了极端,这其中也包括军法。然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过于细密繁琐的律令法条其实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看这些年各地造反作乱的次数,就远远超过了汉唐时期,难道是汉唐时代的百姓更规矩老实吗?非也!”

    李世辅抚掌大笑,使劲点头,说道:“还是种兄的见解更加深刻!我读秦辅仁留下的这些手稿,最大的感触就是他善于化繁就简,把那些拗口难懂的道理用大白话写出来,然后再教给目不识丁的普通士兵和百姓!就拿复兴军的三大军规和六项注意而言,总共不过五十个字,但却把上至头领下到普通士兵该做什么都概况了出来。”

    种洌也感慨说:“是啊,古往今来,任何一支军队,只要能够做到第一条军规,便能常胜不衰。如果再加上第二条和第三条,简直无往而不胜。”

    复兴军第一军规:一切行动听从指挥!

    复兴军第二军规:不得掳掠汉家百姓!

    复兴军第三军规:战时缴获统一分配!</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