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再起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狼烟再起

    金州位于秦岭南麓,大巴山以北,向东数百里便是大宋抵抗金军的重镇襄阳,向西数百里则是物产丰饶的汉中盆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金州是大宋抗金防线从中段到西端的衔接部,若是丧失此地,就等于宋军的“七寸”被敌人捏在了手中。

    驻守金州的主将名为王彦,四十多岁,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

    王彦字子才,河东上党人,靖康之变后,为河北招抚使张所部下都统制,入太行山中创建了威震北方的“八字军”,部众最多时达十万人以上,曾在山西和河南等地屡破金兵,名振河朔。

    六年之前,王彦曾与裨将岳飞等人率大军强渡黄河,取得了新乡大捷。时隔一年,王彦又亲赴临安行在,向皇帝和大臣请求北伐,结果为朝中主和派排挤,只委任他充当御营平寇统领,王彦非常痛心,于是称病致仕。

    作为主战派的张浚,初到关陕上任,便重用了关陇本地将领曲端,也没有忘记王彦这位河东名将,启用他为前军统制,在西路宋军中的地位当时仅次于曲端。

    后来,张浚打算在富平与金军决战,麾下诸将多数表示同意,唯有王彦和曲端反对。王彦认为应该屯兵利、阆、兴、洋四州,坚守阵地与金人打持久战,张浚不听。

    为了维护张浚的脸面,王彦主动要求到地方任职,于是被改任为金、均、房三州安抚使,并兼任金州知州。

    王彦不仅懂军事,在治理民政方面也有一手。金州本是山多地少的穷困之地,但在他数年的精心治理下,竟然有了一些兴旺的迹象。卡Kа酷Ku尐裞網

    两年前,蜀中反贼李忠、桑仲等部翻越大巴山,前来袭击金州,被王彦率军镇压,李忠逃奔刘豫,桑仲被部下所杀。

    去年冬天,王彦得知张浚带着曲端和刘锜两名大将率军路过金州,前往湖湘一带平叛,便率领军民西出金州城三十里,在凤凰山下的衡口镇慰问犒劳部队。

    时隔数年,富平之战已经烟消云散,张浚、曲端、王彦和刘锜等人却在行军途中再次重聚,不仅令人唏嘘感慨。

    富平之战败得太惨,若非后来两场和尚原之战和一场仙人关之战获得胜利,遏制了金军南侵的势头,大宋的西南半壁河山如今是否还在,都不好说。

    张浚离开金州时,特意叮嘱王彦,一定要守住金州,防止完颜宗翰绕道商州,突袭金州。

    王彦当然明白金州的重要性,否则当年也不会请求来金州赴任。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在太行山区一手创立的“八字军”,如今并不在他的麾下,而是远在临安,替朝廷防守着东线的金军啊!

    仅凭金州现有的兵力,想要阻挡完颜宗翰的大军突袭,难度实在太大。

    虽然心中明亮似镜,但王彦没有向张浚抱怨一句,毕竟张浚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朝廷对他也是猜忌重重,不然张浚又岂会只率三千士兵就去湖湘平叛?

    想当年,富平大战时,张浚指挥的兵马总数可是将近二十万人!

    如今整个西线都严重缺兵,吴玠那边守着从仙人关到和尚原数百里的防线,面对金军二十万以上的兵力压制,日子同样不好过。

    王彦如今唯一可以作为依靠的,也就剩下驻守饶凤关一带的郭浩。只是,郭浩麾下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到时候未必有能力派出兵马从洋州赶来增援。

    但愿,完颜宗翰没有察觉到金州是秦岭防线上薄弱的一环吧。

    当王彦在金州忧心忡忡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远在大西南的秦颂正在拼了命的操练一万多名来自西南各部落的土兵,只为能够赶在金军采取“声西击东”之计奔袭金州前,为金州送去一支扭转战局的生力军!

    当初秦颂南下时,只打算从黎州附近招募六到八千土兵,但因相岭会盟举办的实在成功,使得保靖军在黎州募兵变得容易许多,结果一下子就招募了一万三千多人。

    保靖军暂时不缺军费,反正已经把摊子铺开了,也就不怕多出来的五、六千土兵,索性一起进行操练,到时候从中挑选出八千到一万名敢战之士,由秦颂带走。

    至于剩下的,部分编入保靖军中,部分充实到黎州衙门下属的差役、快班和捕房,实在没地方安排的,还可以组建一支护商队,让他们主要负责从大理边境到成都的商道安全。

    土兵的训练,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只要他们熟悉了大宋各类制式武器和军械的使用方法,就算没有上过战场,也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不会像什么都不会的菜鸡,只能被敌人一面倒的屠杀。

    却说秦颂在西南抓紧时间准备的时候,坐镇长安的金国西路兵马大元帅完颜宗翰已经开始调动兵马,而他这次计划攻打的目标不仅有金州,甚至连汉中都在其中。

    完颜宗翰接替完颜宗弼镇守陕西之后,一年之内都没有发动什么战事,看起来似乎有些懒散安逸。

    然而,这正是完颜宗翰厉害的地方。

    他用了一年时间来整顿关陇金军,熟悉关陇的地形,针对复兴军的威胁,制订了一系列的针对措施,给复兴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经过一年的沉默,完颜宗翰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准备在西线再次发动灭宋之战!

    这一次,完颜宗翰避开了由吴玠亲自镇守的和尚原,派出部分兵力进攻仙人关和熙河地区,以此牵制西线宋军主力,而他本人则会率领金军的主力从商州出发,直逼上津,然后从东面调头西进,攻打兵力薄弱的金州!

    有句话叫做“英雄所见略同”,完颜宗翰在宋人眼里无异于恶魔,但在女真人眼里则是不输给完颜娄室的英雄。

    他跟完颜宗弼相比,更加务实,也少了几分盲目的骄傲,所以更加的难以对付。

    完颜宗弼在和尚原碰的头破血流,完颜宗翰便不跟吴玠正面硬怼,而是采取迂回的策略,把吴玠限制在和尚原无法动弹。

    就算吴玠察明了完颜宗弼的战略意图,且不论他手中有无机动兵力,就算他有心增援王彦,却也无法从和尚原抽调兵力赶赴金州增援,因为从和尚原前往金州不仅道路遥远,而且十分难行。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若是和尚原的兵力减少,完颜宗翰突然改变计划,反扑过来攻打大散关,到时候岂不是中了他的调虎离山之计?

    和尚原和大散关都在秦岭的北麓,从长安方向出兵到这里非常容易。而吴玠若想派兵前往金州,则必须先向南穿越数百里的秦岭,然后沿着汉江走崎岖的山路才能抵达六百多里外的金州。

    金军从商州攻打上津只需行军两百多里,吴玠想要增援金州却要让部队走一千多里的山路,所谓的鞭长莫及便是如此。

    更何况,完颜宗翰还派了一支部队对仙人关和熙和地区发动攻势,若是宋军丢了仙人关,则比丢失金州的威胁更加直接和严重。

    所以,这一次完颜宗翰制订的灭宋路线,非常的厉害,把阳谋和阴谋都运用到了极致。

    当金军开始向仙人关方向集结调动时,最先察觉的是依托小陇山和吴岳山进行游击作战的复兴军。

    李世辅现在全面负责复兴军的情报侦察和安全防护工作,他在接到手下送来的报告后,亲自抵近到正在调动中的金军营寨十里外进行观察,确定这支金军的意图不是要进山围剿复兴军。

    虽然复兴军的危险基本解除,但李世辅不敢大意,他派了得力的手下走山中密径赶赴大散关,将这个情况向吴玠及时汇报。

    因为复兴军主要在关陇的西部活动,所以李世辅并不知晓完颜宗翰已经将金军主力悄悄调往商州一带,因此无法向吴玠提供更多的情报。

    吴玠收到李世辅送来的军情,立即派了部将王喜率领一千弓弩手赶赴仙人关,增援驻守那里的杨政。与此同时,吴玠又从武休关抽调部分兵力,由部将雷仲率领,赶赴熙河一带,与驻守那里的主将关师古汇合,加强对熙河的防守。

    吴玠手中可用的兵力不过两万人,他能咬牙派出王喜和雷仲两员猛将,分出四千兵力,已经是极致。若是再从和尚原和大散关抽调兵力,那就会本末倒置,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吴玠心中隐隐觉得不稳,很想前往东面扼守着子午道的饶凤关一带巡查,但他最信任的属下吴磷被调到了西南,和尚原和大散关这边根本离不开他。

    这种时候,吴玠便格外的想念当初两次和尚原大战时的那种畅舒畅的感觉。

    那时候,自己麾下不仅有许多敢打能拼的将领,还有秦颂帮着出谋划策,更有吕祉这样的朝廷大员在前线压镇,还有张浚在后方不远处供应后勤,所以面对完颜宗弼率领的十几万金军也是毫无畏惧。

    如今,张浚远走湖湘,宣抚使王似去了成都,吴磷和秦颂又去了黎州,虽然虞褀和刘子羽对吴玠的支持并不比当初少,但吴玠还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站在大散关上,吴玠望着南方,心中默念着秦颂的名字

    “辅仁啊,当初你可是承诺要给我从西南带一支大军回来的,莫让我失望啊!”</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