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二十六章 带御器械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带御器械

    杨沂中回到临安不久,便被皇帝召入宫中问对。「^追^书^帮^首~发」

    作为皇帝钦点的神武卫中军统制,进出皇宫大内自然无需太多检查和核对身份,只在进入皇帝御书房之前,将随身的佩刀交给门口的带御器械即可。

    带御器械这个称谓听起来有些拗口,但若是换成“御前带刀护卫”,便容易理解许多。

    宋太祖时,选三班以上武干亲信者佩櫜鞬、御剑,或以内臣为之,止名:“御带”。咸平元年四月更名为“带御器械”,南宋沿置。

    因特许带御器械在宫内行走时带剑佩弓入内殿近侍,所以带御器械是距离皇帝身边最近的一层安全保卫人员。

    “臣杨沂中奉命前来觐见!”

    听到门外响亮浑厚的声音,赵构马上从椅上起身,快步走到了门口。

    “正甫来了啊,赶紧进来说话!”

    赵构双手托起躬身抱拳行礼的杨沂中,请他拉进了自己的书房。

    守在门口的太监马上将书房的门从外面拉上,然后远离门口,与书房保持一定的距离。

    皇帝跟心腹臣下密谈的时候,不相干的人凑在门口附近,那可是生死大忌。

    “正甫这次前往严州清剿乱贼,可谓神速,当初我选你担任神武卫中军统制,果然是选对了人!”

    皇帝在夸杨沂中,顺便也在夸自己慧眼识人,这时候当然不是自谦的时候,但也不能赤果果的反过来拍皇帝的马屁。卡Kа酷Ku尐裞網

    杨沂中虽然是个话少的人,但为人处世却一点都不木讷迟钝,他马上说道:“严州乱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听说朝廷大军到来,便乱了阵脚,不战自溃,臣只是顺势而为。若不是仰仗陛下龙威,此次平叛定然没有如此顺利。”

    赵构很高兴,让杨沂中坐在自己旁边,把平叛的经过仔细说了一遍。

    说到撤军返回这里时,杨沂中忽然起身,再次向赵构抱拳行礼,口中说道:“启禀陛下,臣在率军路过洞霄宫时,曾进去为祖母烧香祈福,然后遇到了一个令我感到万分意外的人!”

    “万份意外?”赵构收起了笑容,双目凝视着杨沂中。

    “此人自称是长安秦颂,手中拿着从金州大战中缴获得来的金国西路兵马大元帅印信,谈吐极为不凡,不似作伪!”

    “秦颂?”赵构的眉头紧紧皱起,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你认为此人正是在金州大出风头的那个人?”

    “当时,臣下心里也觉得荒诞,为了弄清此人的意图,所以在洞霄宫内有意停留了半日,向其询问有关金州大捷的事情,此人回答我时条理分明,字字珠玑,若非亲自经历过这场大战,绝对说不出这么多的内容。”

    对于杨沂中的判断,赵构的心里已经信了七分,因为以他对杨沂中的了解,这是杨沂中第一次如此竭力的誉美一个人。

    “正甫,既然你断定此人便是秦颂,那么他在洞霄宫内主动与你见面,又是何故?”

    “陛下,我下面说的这些话,都是秦颂的原话,并无一个字的增减,请您明鉴。卡Kа酷Ku尐裞網当时,我问秦颂‘辅仁立下如此盖世之功,为何却要锦衣夜行,隐身在这道观之中?只要你亮明身份,不说官家亲自出城相迎,至少派一位相公出城三十里迎接是少不了的!’”

    为了让皇帝相信自己的话,杨沂中果然是一字不落,甚至不怕让皇帝觉得自己也会猜度他的心思。

    若是没有猜度过皇帝的心思,怎么会对秦颂说出派一位相公出城相迎这种话。

    但是,这也正是杨沂中聪明的地方。

    赵构不是笨蛋,他当然知道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算口中不说,但在心里面每天都会猜度他的心意,否则他还当这个皇帝干什么?

    皇帝需要臣属用心领会或者说猜度他的心思,这样就能保持“永远”正确,还不需要承担说错话的失误。

    果然,杨沂中说到这里时,赵构并没有不悦,反而颔首说:“正甫说的不错,如果收到秦颂抵达临安的消息,我会马上派出一位相公出城迎接他。以秦颂立下的功劳,当得起如此殊荣!你问出来后,秦颂是怎么回答的?”

    “秦辅仁回答说,金国人如今视他为头号大敌,为了他的项上人头,金国和伪齐已经出动了大量刺客,如今全都潜入宋境。临安的安全防卫固然不会给刺客可乘之机,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而让临安城内风声鹤唳,人人惊忧。”

    “他还特意强调,和尚原大战结束,陛下便有意要召见他,但因为诸事耽误,所以一直无法赶至临安……”

    听完杨沂中的转述,赵构露出了笑容,高兴的说:“这个秦颂,年纪虽然不大,倒是老于人情世故,处处谨小慎微。卡Kа酷Ku尐裞網他能考虑的如此周全,朕又怎会生他的气。藏身在洞霄宫,倒是个好地方啊!”

    “陛下,以臣下的职责,本不该在推举人才的事情上胡乱置喙,但与秦颂见过面后,臣下实在忍不住想要多说几句。”

    “正甫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

    “陛下,臣以为秦颂之才,居庙堂可为张子房,守边疆可为班定远,实乃百年难出的国士!”

    赵构见杨沂中对秦颂如此的推崇,便笑着问道:“你可知‘国士’两字的分量和意思?”

    杨沂中一脸郑重的回答:“臣下虽然学问疏浅,却也知道《左传》中曾有语‘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中曾有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黄庭坚在《书幽芳亭》中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所谓国士,自然是大宋才能最优秀的人!”

    赵构见杨沂中对答如流,便又问道:“只见一面,坐谈半日,你为何如此笃定秦颂是大宋最有才能的那个人?难道其他人都无法跟他相比?”

    杨沂中毫不犹豫的点头,“臣只是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或许我的眼光和见识不足,会有所偏差,但绝对不会差的很厉害,至少我比秦颂远不如。”

    “嗯,关于此事,朕已知晓。正甫这次出兵在外辛苦劳顿,早些回家休息吧。”

    当着杨沂中的面,赵构并没有马上表态或者吐口,甚至连如何封赏杨沂中都没有提及。

    杨沂中这次出兵平乱,也算立下了大功。

    这就是帝王心术,作为臣下可以猜度皇帝的心思,但皇帝绝对不会轻易将内心的真实想法明白无误的说出来。

    因为,皇帝口含天宪,他要为自己说出来的每一句话负责。

    就算皇帝偶尔可以耍赖,说话不算话,但如果被臣下发现了,就会大大损害皇帝在臣下心目中的威严和地位。长此以往,皇帝就成了臣下心目中的无道昏君。

    威严这种东西,无形无色,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在关键的时候就会发挥扭转乾坤的局面。

    当初,宋徽宗昏庸无能,最后在金军打过来时,被大臣李纲逼着直接将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桓,这就是作为的皇帝威严和信用彻底跌落尘埃的表现。

    “臣告退!”杨沂中再次向赵构躬身行礼,然后从书房里面退出来,接着出了皇宫大内,然后带着侍从返回位于临安城内的住处。

    守卫皇宫和临安的部队不止神武卫中军一支,像杨沂中这样的高层统兵将领,每一个在临安都有自己的固定住处,并非每天都要住宿在皇宫的值房内。

    杨沂中离开后,赵构坐着沉思一会,然后开口说道:“来人啊。”

    一位看不清面容的带御器械轻轻推开书房的门,默不作声的走到赵构的面前三步处,然后躬身站定。

    “你现在就带人前往洞霄宫一趟,查一下秦颂的底细,看是不是跟杨统制刚才说的一样。秦颂是朕很看重的年轻人,因此调查务必注意方法,也务必准确细致!”

    “臣领命!”

    身份神秘的带御器械只说了三个字,然后就从皇帝的御书房里面悄然离开。

    隔了两天,世逢朝会,皇帝当着大臣的面宣布加封平叛有功的神武卫中军统制杨沂中为带御器械,加保信军承宣使,权发遣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朝堂上的大臣对此皆无异议,因为杨沂中的战功是实打实的,给杨沂中加封为带御器械,主要是一种荣誉,而杨沂中的职权实际上并没有再次增加。

    作为神武卫中军统制,本来就是皇帝身边最重要的武将,让他带着武器出现在皇帝身边,只要皇帝本人没有意见,谁敢反对?

    除了奖赏杨沂中,在这次朝会上,兵部的官员还向皇帝报告,此前接到皇帝诏命的岳飞父子,已经抵达临安,请示皇帝宣布召见岳飞父子的具体时间。

    岳飞自绍兴元年初调到江西两湖以来,先后平定与招抚了李成乱军、曹成游寇,又镇压了虔州和吉两州的民乱,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金州大捷尚未传来之前,赵构便派人前往江西给岳飞传旨,让他带着长子岳云前往临安觐见。

    岳飞接旨后,立即将军务移交给别的将领,然后带着儿子岳云马不停蹄的赶回临安,向兵部和枢密院报到。</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