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帝王心思

    作为大宋的皇帝,赵构这几天心里有些纠结,他很想微服前往洞霄宫一趟,但又担心路途中的安全,更担心因为的这个举动把秦颂过早的暴露,给秦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首★发★追★书★帮★

    没错,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为了一个小小书生,产生了“纠结”这种不太好的情绪。

    岳飞起于毫微,是一路靠着军功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提拔重用他,朝堂上下无人反对,有些众望所归的味道。

    但是,秦颂跟岳飞相比,却有一些根本的不同。

    首先,秦颂的年龄,实在是年轻的过分了。一个十九岁的读书人,靠着智慧和胆略,完成了别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其次,秦颂的崛起速度实在太快了,从露头到天下闻名只用了三年时间。

    最后,秦颂是个读书人,并非出自将门,至今尚无正式的任命和封赏!

    仅凭上阕《正气歌》和金州大战的辉煌战绩,秦颂这辈子足以笑傲士林和将门,没有几人可以望其项背!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谁也不知道以后秦颂会写出怎样的传世名篇,更不知道他在战场上创造怎样的辉煌。

    对于这样一块绝世璞玉,身为帝王的赵构若不生出几分“雕琢”的心思,那是不可能的。

    若是能将秦颂收进自己的夹袋,以后金人再起大军来犯时,把秦颂、岳飞一起派出去,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赵构在宫中接连琢磨了好几天,正想让杨沂中安排他微服出宫的事情,由吕祉和沈与求联名上报的奏折送达朝堂。

    秦颂在吕祉和沈与求从临安动身出发前往金州的时候就带着部队前往当阳,当吕祉和沈与求在金州确认了金州大捷的情况并在奏报上面签下名字时,秦颂已经悄然动身前往临安。

    所以,从时间上来说,秦颂一直走在朝廷特使的前面,这才造成了他在洞霄宫已经待了十几日后,确认金州大捷战功的调查报告才出现在皇帝和大臣们的前面。

    虽然,这份报告来的相对有些晚,但效果却依然极具冲击力。

    据城而守,若是能打退十万来势汹汹的入侵敌人,就算得上是一场大胜。

    然而,金州大战却是以明显的劣势兵力全歼了十万来犯之敌,而且将完颜宗翰这样的金国统帅当场烧成了焦炭!

    要知道,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两兄弟可是灭了大宋朝食的两大元凶啊!

    因为已经可以完全确认金州大战的结果,所以但吕祉和沈与求联名上报的公文送递临安后,关于金州大捷的官方消息迅速的向四方传递,见于各路来往的公文和邸报之上。

    这自然是皇帝授意下的动作。

    如此大胜,岂能不大肆的宣扬一番?

    这正是凝聚人心,鼓舞军心士气的好机会!

    既然要使用官方的手段大肆宣扬金州大捷,作为此场大捷中的传奇人物秦颂,自然成为朝堂上下,街头巷尾瞩目和议论的焦点。

    住在官驿中还没有辞京赴任的岳氏父子,从邸报上见到了关于金州大捷的完整的官方表述,也是十分的吃惊和振奋。

    “父亲,若是当初将金州主将换作是你,能不能取得如此大胜?”岳云还是少年心性,所以出言无忌,并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容易让他老子陷入到某种尴尬之中。

    当着儿子的面,若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作为父亲的威严何在?

    但是,如果随便吹牛逼说自己肯定比秦颂强,万一传了出去,姑且不论会引起怎样的负面舆论,关键是会有人信吗?

    全歼十万来犯之敌,连对方的主帅都弄死了,这等于是完成了一场大战的终极胜利,让人如何超越?

    如果换成别人,此刻面对岳云的提问,肯定会陷入尴尬之中,但岳飞没有。

    岳飞一脸坦然的告诉儿子:“若是当初守金州的是为父,最多凭借饶凤关的地形之利,与郭浩的部队合为一处,守住饶凤关,确保汉中的安全,却是无力阻挡十万金军夺下金州!”

    听了父亲如此回答,岳云张着嘴想说点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父亲刚才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不是等于直接承认自己不如那个秦颂?

    似乎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岳飞难得露出笑容,教导岳云说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完颜宗翰这次在金州大败丧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过于自负,没有将秦颂真正当成对手!而秦颂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令人震惊的战绩,在于他将天时、地利、人和完美的掌控融合到了一起。卡Kа酷Ku尐裞網”

    “孩儿有些不懂,请父亲详细解说。”

    “秦颂并非是在金州大战时才冒出来的,当初完颜娄室和完颜宗弼两人尚在陕西时,便曾谋算夺下汉中,然后趁势攻打四川,结果在和尚原败给了吴玠,而秦颂当时便曾协助如今的兵部尚书吕祉守住了仙人关,并一举射杀了前来叩关的金军大将完颜撒离喝。”

    “完颜宗翰这次攻打金州,采取的是阳谋手段,为了牵制吴玠率领的西路宋军,他在出兵金州之前,先是派出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率军再次攻打仙人关,接着又派出完颜银术可率军抵达和尚原附近与西军形成对峙,等完成了这两步后,他才率领金军主力走上津攻入金州。”

    “面对完颜宗翰这样的布局,说实话,若是将为父放在吴玠的位置上,我也想不出更好的破敌之策。因为,兵力有限,无论哪一个方面失守,都会造成极大的被动。”

    “面对完颜宗翰率领的十万大军,若是没有秦颂忽然带着一万土兵增援,让郭浩有信心派出五千援兵走水路抵达金州增援,而这五千援兵对于濒临崩溃的金州守军而言,便是极大的鼓舞。我到现在都想不通,秦颂当时是如何说服郭浩,让兵力并不富裕的郭浩能够一下子派出五千精锐步兵前往金州增援。”

    面对自己的儿子,岳飞谈兴很浓,结合邸报上透露出来的一些内容,加上自己的反复推测和思考,基本上将当时金州大战宋金两军的安排和意图全都复原出来。

    如果杨沂中此时在场,他一定会对岳飞的讲述肃然起敬,因为岳飞对儿子说的话,跟当初秦颂在洞霄宫那座无名小院内对他说的基本上差不多!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概便是这样了吧?

    皇宫内,赵构终于忍不住了,他将杨沂中喊到面前,将自己想要微服前往洞霄宫的想法告诉了杨沂中。

    不曾想,杨沂中竟然委婉的反对皇帝这个想法。

    杨沂中说:“陛下爱才心切,但却不需要如此降尊纡贵,为了秦颂特地前往洞霄宫一趟。从临安前往洞霄宫,有数十里的路程,陛下一旦出宫,哪怕事先做的如何机密,却也难保时候不会走漏消息,万一引起金国奸细的注意,只怕会给陛下的安全,还有秦颂的安全,都带来不便。”

    赵构对于杨沂中的这番婉转提醒和劝阻比较受用,因为自己的心腹爱将时刻都把皇帝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正甫,以你之见,该如何让秦颂出现在朝堂之上呢?”赵构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杨沂中。

    杨沂中的心里早有想法,但为了不让皇帝生疑,故意拧眉想了片刻,然后回答说:“陛下前几日才当着满朝文武擢升了岳将军,若是能让他出面替秦颂说几句话,让他将秦颂引荐给陛下,这样就能堵住朝中的悠悠众口。”

    皇帝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由颔首说:“正甫此计,妙啊!”

    有些话,杨沂中永远都不会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但他相信皇帝能够想到自己这样说是绝对忠诚的表现。

    赵构对于岳飞的重视,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得出来。

    同样的,赵构对于秦颂的重视,作为幕后的引荐人,杨沂中也看在眼中。

    但是,当着朝堂上的宰相和诸位大臣,杨沂中却不适合以秦颂引荐人的身份出现,因为他是皇帝的宿卫统领!

    作为宿卫统领,本职是保证皇帝的安全,如果动不动就向皇帝举荐人才,这属于严重的越权,捞过界。

    皇帝身边的人,本来就有着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外面的人更加容易见到皇帝,如果总是向皇帝举荐人才,让其他的大臣如何想?

    这一次,倘若不是秦颂救了杨沂中的祖母,加之秦颂的本领实在令杨沂中折服,他绝对不会在赵构的面前多嘴,主动提及秦颂的事情。

    岳飞是皇帝和文官集团同时认可了的军中新贵,让他出面来向皇帝举荐秦颂,既能抬高秦颂的身份,又能给秦颂的以后减少麻烦。

    皇帝的心思已经非常明显,这次肯定是要重赏秦颂,而且还想把秦颂留在身边委以重任,所以谁举荐了秦颂,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

    秦颂的身上已经打上了张浚的标签,而张浚属于文官集团中的西南派系,如今张浚尚未还朝,让属于皇权派系的岳飞举荐秦颂入朝为官,等于是直接贴上赵构的标签,不让其他文官和武将染指。

    杨沂中的建议深得赵构心意,皇帝马上派人前往驿馆,向岳飞下达了一道口谕。

    所谓口谕,便是不留任何文字记录的口头命令,在保密效果上,要比付诸纸面的内容要好上许多。</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