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

    岳飞怀着复杂的心情从中涤山回到了位于西湖边上的官驿,然后闭门不出,向皇帝赵构写了一封举荐秦颂特进入朝的奏章。「^追^书^帮^首~发」

    所谓“特进”,就是给秦颂搞个特殊,直接绕开科举、萌阴、承袭等做官的途径,直接将秦颂从普通的学子身份擢升到可以位列朝廷臣班的官员!

    在这封奏章里面,岳飞不吝誉美之词,认为秦颂年纪虽轻,但见识和智谋卓绝,为世所罕见,若能为皇帝所用,必能匡扶社稷。

    当然了,岳飞和秦颂关起门来面对面说过的某些话,一个字也没有在奏章中出现。

    岳飞没有任何“出卖”秦颂的想法或者动机,作为一个厚道忠诚之人,他能够清楚的分辨出秦颂是忠是奸,他甚至毫无理由的相信,秦颂绝对是跟他有着同样理想抱负的知己。

    就算秦颂整天都在琢磨皇帝的心思,哪又如何?

    放眼整个朝堂,又有谁不是在看赵构的脸色行事?

    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只要秦颂始终把驱逐金贼,拯救苍生,恢复河山作为己任,岳飞跟秦颂便是天然的盟友,哪怕彼此间才见了第一面,此前更未有过任何的利益交换,也不曾并肩浴血战斗,但有一种无法与外人道的信任,却因为这份彼此间的欣赏和共同的理想而建立起来,并且马上就变得牢不可破,不会因为外人的挑唆而受到影响!

    在这份奏章里面,岳飞明确表态,愿意作秦颂入朝为官的举荐人,将来如果秦颂出现任何问题,岳飞愿意承担保举之责,跟着秦颂一起丢官罢爵,甚至是坐牢砍头!

    如果不是秦颂,换了别的任何人,岳飞都不会向皇帝写下这样一封奏章。卡Kа酷Ku尐裞網

    因为,前不久,皇帝才授予岳家军一面绣着“精忠岳飞”的旗帜。

    这面旗帜,就是皇帝对于岳飞的认可,而岳飞极力举荐了秦颂,等于是用“精忠岳飞”这面旗帜来替秦颂背书!

    这是一份无法用实物和财富衡量的人情,以后如果秦颂真的如同岳飞在奏章里面称赞的那样厉害,岳飞自然会跟着受益,但若是反过来,秦颂搞出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那么岳飞就要受到牵连而倒霉。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便是举荐人无法回避的风险和机会。

    很快,岳飞的奏章就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对于这份奏章,赵构自然是满意的,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他授意岳飞去做的,而岳飞身为武将,却能将奏章写的比文官还要文采斐然,简直是意外之喜。

    秦颂作为士子,会统兵打仗,把武将该干的事情抢着干了。

    岳飞身为武将,写锦绣文章,把文官该干的事情抢着干了……

    这个世道难道要变了吗?

    赵构可不管这么多,他现在就想尽快让秦颂出现在面前,所以在朝议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提出了对金州大捷有功人员的封赏问题,同时把岳飞写的这封奏章也亮在了朝堂大臣们的面前!

    “陛下,金州大捷是靖康之变以来,大宋对金军作战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其重要意义难以估量!为了鼓舞军心士气,为了让天下人看到大宋的决心和态度,臣以为应当重赏作战有功的西军各路将领。卡Kа酷Ku尐裞網同时,赐予长安学子秦辅仁进士出身,简拔其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入朝为官!”

    新任参知政事赵鼎,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替秦颂摇旗呐喊。

    实际上,赵鼎跟岳飞的私交甚笃,虽然岳飞没有为秦颂的事情私下里找他,但当皇帝拿出岳飞举荐秦颂的奏章后,赵鼎马上就站出来替秦颂说话,也等于是在替岳飞背书。

    赵鼎的话音刚落地,新进端明殿学士、赐进士出身的文官徐俯马上站出来反对说道:“臣以为重赏作战有功的将领固然没错,但对于长安学子秦辅仁的赏赐却有些过了!秦颂虽然在金州大战中出谋划策,但功利心太重,从他不惜焚烧整座金州城的做法,可见一斑!”

    徐俯这人,跟赵鼎一直不怎么对付,加之他是去年才被赐予进士身份,而他当时已经五十七岁!

    秦颂年龄尚不及弱冠,便要被赐予进士出身,这让徐俯心里如何能想的下去?何况,还是赵鼎赞成的人!

    徐俯反对的理由就是秦颂的心术不正,为了个人功绩,不惜将整座城池焚毁,虽然是瞎扯淡,但还真被他抓到了痛处,毕竟秦颂此时不在朝堂之上,无法为自己当时为什么这样做而自辩。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攻击别人,这是大宋的文官们最为擅长的把戏,徐俯作为久在朝堂的老官僚,玩起这一手来,不要太熟练。

    只是,这一次响应徐俯的大臣却是不多,因为此时的朝堂上,第二次担任宰相的吕颐浩刚刚又被罢相,而秦桧去年就被吕颐浩联合朱胜非赶出了政事堂,所以真正能影响皇帝心思的大臣,其实只剩下了一直不曾开口的宰辅朱胜非!

    朱胜非跟吕颐浩是政治盟友,而吕颐浩一直跟张浚不对付,但吕颐浩和朱胜非又是坚定的主战派,而岳飞则是他们看好的主战派领军武将,而秦颂在金州的作为也让朱胜非愿意暂时搁置门户之见,替秦颂说上几句好话。卡Kа酷Ku尐裞網

    “陛下,臣以为徐学士以金州被焚之事攻讦秦辅仁心术不正的说法不妥!金州被焚固然可惜,但城内没有一个百姓死于战火,却将完颜宗翰和近五万金军一举歼灭!臣斗胆试问,这些年大宋丢失的城池还少吗?若是焚一城便可灭一万金军,这世上如今可有女真人?”

    好一个焚一城,灭一万金军!

    朱胜非这句话,算是说到了朝堂上主战派的大臣们的心坎上了。

    当初,若是知道金军攻破汴梁后劫掠一空,还不如一把火将其烧个精光,省得现在给伪齐刘豫充作都城!

    当初,若是能在太原、长安、建康这些大城内放一把大火,烧死来犯的金贼,大宋如今又何惧金军的南侵?

    问题是,这件事情,只有秦颂做成了!

    现在,一个两个的跳出来指责秦颂功利心重,为了个人功绩不惜焚烧城池,你丫的厉害牛逼,怎么不去守金州?知不知道金州若是落入金军的手中,会有怎样的后果?

    一时间,朝堂上支持朱胜非的大臣纷纷出声,大家对于赵鼎一开始提出的建议不仅完全支持,而且有的还建议对秦颂死去的父亲秦桢追授官职和爵位,对秦颂的长兄也授予一定的官职!

    赵构当即拍板,擢升防守金州有功的王彦为保康军承宣使,兼宣抚司参议,仍知金州。

    擢升防守饶凤关有功的郭浩为京西南路安抚使,仍知洋州。

    其余王承、田晟等官员也都有所提升和封赏。

    因为御史中丞沈与求目前还在汉中核实调查,所以对于虞褀、吴玠、刘子羽、杨政等文武官员的功绩尚未确认,所以在此次朝议上不做置评。

    对于秦颂父子以及秦颂兄长秦铭的封赏,单独列了出来,经过朝中大臣的激烈争论,终于有了定论。

    追赠已故陕州判官秦桢为正二品太尉,高陵郡王!

    授予秦桢长子秦铭从五品朝散大夫,耀州承宣使。

    赐秦桢次子秦颂进士出身,特进翰林学士,加知制诰,正五品朝奉大夫,入朝为官!

    对于秦桢的追赠,虽然听起来很夸张,都封王了,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追赠的王爵不可继承,只是让秦桢的后人可以在修墓的时候按照二等王的规格修建,然后给别人吹牛逼的时候,可以炫耀自己祖上谁谁被朝廷封了王。

    对于秦铭的授官,也是名气大于实惠。朝散大夫为从五品的文散官,而耀州就在长安的北面,如今被女真人实际控制,所以秦铭顶多可以从朝廷领一份俸禄,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职权。

    最后,对于秦颂的赐官,那就是实打实的了。

    正五品朝奉大夫的散官官阶,类似于后世的官员级别,比如正处级、副厅级、副部级等等。赐进士出身听起来虽然没有进士及第硬扎,但因为皇帝亲赐进士的人数极少,论起稀有的程度,反倒是要比每隔几年一次抡才大典选拔出来的正牌进士要荣耀一些。

    物以稀为贵,甭管咱这进士身份是考出来的,还是特赐的,只要皇帝认可,那就代表着官运亨通!

    至于紧跟着赐进士后面的实授翰林学士,再加知制诰,那就更不得了,因为大宋的宰相多数都是从翰林学士这个位置上提拔起来的。

    翰林学士加知制诰,意味着秦颂从此成为皇帝赵构的办公秘书和参谋之一!

    皇帝遇到执政的难题时,可以咨询秦颂;皇帝需要下达命令时,可以让秦颂代笔。

    总之一句话,从此之后,秦颂便是皇帝身边的人,虽然官职只有正五品,却可以随时的说上话,对皇帝做出的某些决定形成影响!

    实际上,一上来就给秦颂定位为正五品,已经非常的让人眼红了。若非秦颂立下了泼天大功,就算是从七品的官位也轮不到他。为了给秦颂争取到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这道任命,赵构难得专横跋扈了一会,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起了秦颂作的《正气歌》!

    当时,一脸忧愤的赵构问朝臣:“你们都说翰林学士应该由饱读书文的人来担任,那么我想问一问诸位,谁能做出比《正气歌》更堂皇恢弘的篇章?”

    面对皇帝的诘问,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无人敢接……</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