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五十七章 偷梁换柱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偷梁换柱

    腊月的蜀中,虽然气温骤降,但比起千里冰封的北国来,还是要暖和许多。「^追^书^帮^首~发」

    至少,吹到脸上的风,不会让人觉得刀割般冰冷难受。

    遇到艳阳高照的日子,把两只手往袖口里面一抄,搬条凳子靠着朝南的墙根一坐,晒着太阳,吹着牛,日子也算过的有滋有味。

    这天恰好是个好天气,刚从山里面回来不久的张仁愿,换了一身干净体面的衣服,去肉集上面割了十来斤猪肉,买了一只烧鹅,又去酒铺子里沽了一壶烧酒,然后提溜在手里,往好兄弟施柱子家住的地方溜达过来。

    这个张仁愿,便是当初流落街头的乞丐张狗儿。

    去年的这时候,这厮走了狗屎运,竟然中了福彩头等大奖,然后不知怎么就忽然转了性子,一改往日好吃懒做的脾性,竟然拿着这笔钱,雇了些北方过来的流民,一头钻进附近的山区,专心的种起了鸦果!

    一开始,张仁愿还担心自己种不好亏本,但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发现这玩意比种麦子还容易,而且生长速度也快,春天播种,秋天就能收果!

    蜀中的阳光充足,就算是在山区里面种植,只要选在向阳的山坡,这鸦果就能呼呼的往上蹿。

    张仁愿第一次种这玩意,加之他的本钱有限,所以也没敢多整,也就弄了两个山头,结果到了收果子的季节,官府竟然派人前来联系采购的事宜,开出的价钱差点没让他咬到舌头。

    就这一年种鸦果,刨除各种成本,包括人工钱,竟然让张任愿赚了三百贯!

    要是按照这种挣钱的速度,用不了几年,张仁愿在成都城内买一座宅子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山里面的活已经结束,领了钱的雇工也都赶回家过年去了,张仁愿回到城里,无事可做,便想找他的好哥们施柱子好好的喝几杯。

    到了施家门口,拍响门环,过了片刻,施柱子的婆姨开了门。

    “咦,是狗儿回来了啊!”

    “大嫂,柱子哥在家没?”

    “快进来说话啊!他前段时间跟几个同事一起合伙开了个公证社,最近犀浦镇那边的军营里卖马,他去给人家办公证,忙得脚打后脑勺,每天都要到夜里面才回得来!”

    “嫂子,我就不进去了,这些肉和酒,是我孝敬你的。我这会没事,正好去犀浦镇那边瞅瞅。”

    张仁愿把买来的酒肉往门口一搁,不等施柱子的婆姨说话,一溜烟的就跑远了。

    兄弟不在家,虽然是大白天,但张仁愿也要避嫌,他以前在私塾里面的那些书可不是白读的。

    走到主干道上,张仁愿雇了一辆马车,往车把式手里塞了一把铜板,然后嚷嚷着说道:“跑快些,犀浦镇那边新开的马市!”

    “好嘞,您坐稳了。”车把式一扬马鞭,马车快速的向西门方向驰去。

    来到镇上的马市外围,张仁愿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才觉得自己想要成为人上人的路途还很遥远。

    面前的这些人,个个穿着绫罗绸缎,腰里挂着玉佩,头上插着闪亮的发簪,一看就是腰缠万贯的富豪们扎堆来了。

    张仁愿当乞丐的时候,最擅长的就是摸门道,钻人堆,否则也讨不到吃的。

    只见他把腰一弯,把身子一侧,瞅个人缝儿,就挤了进去。

    “各位拿到了号码牌的来客,不要拥挤,排队进入拍卖现场!”

    “再说一遍,排队入场,谁敢乱挤,直接取消参拍资格!”

    现场负责维护持续的衙役们难得硬气了一会,对着手拿号码排队的富豪们大声的嚷嚷着。

    张仁愿溜着边儿、挤着缝儿,竟然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施柱子。

    “柱子哥,什么赚钱的大买卖?咋来这么多富人!”

    施柱子正站在一个木台上盯着进场的人群,听到张狗儿的声音,冲他摆摆手,说道:“这会忙,回头跟你细说!”

    张仁愿又拽了拽施柱子的裤腿,示意他下木台,有话给他说。

    施柱子只得从木台上跳下来,张仁愿马上附耳对他说:“我也想进场瞅瞅,没有号码牌,你帮我想个办法呗!”

    张仁愿皱了皱眉头,然后对他说:“那你就当是我带今天带过来的帮闲,待会替我研墨计数!”

    张仁愿马上喜笑颜开,点头说:“没问题,这可是我的拿手活!”

    过了一会,场外排队的数百人进了木栅栏围起来的一座看台,张仁愿也冒充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些施柱子塞给他的东西,进了看台下方的一处地方。

    接下来,张仁愿的眼睛就有点看不过来了。

    原来,这处临时搭建的马集跟原来成都城里的不太一样,这里卖马是由骑士骑在马背上面,然后在中间的场地上行走奔跑一小段时间,让有意购买的客商观察过后,通过集体竞价的方式拍卖。

    马的后臀两侧都贴着号码,只要看台上的客商看好了哪匹马,就可以记下来,然后等到拍卖的时候,跟人竞争,到时候出价最高的便能买回家。

    这些有钱人手里拿到的号码牌数量有限,都是事先交了五十贯的保证金之后,才有资格拿到。

    像张仁愿这种刚刚脱贫的屌丝,还没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到这种有钱人玩的游戏中来。

    看台之上,一位约摸三十岁的络腮胡客商正紧紧的盯着场中的一匹黑色北地马的身上,而哪匹马的后臀位置标着的是九百八十七号。

    这位客商以前曾经去过塞外几趟,亲眼见过草原上契丹人养在马场围栏内的辽东战马,所以他能确定这批黑色的战马绝对是出自辽东。

    连续两天,他都没有出手,今天看到这批黑色的战马时,他终于心动了。

    成都府衙联合汉中兴荣商行组织的这次战俘马拍卖活动,属于大宋开国来的首次,如果不是为了给前方立下战功的将士们筹集军饷,绝对不可能舍得把真正的战马运到成都来出售。

    这样的机会,非常偶然,错过了这次,还不知道下次金狗什么时候再来犯边呢!

    陆续有一百匹马上场进行了展示,然后开始竞拍。

    兴荣商会的副会长、通达运社的大当家李永奇,此刻便坐在拍卖台的旁边,在他的身后还站着八个身穿黑色箭袖紧身衣的手下。

    金州大战之后,秦颂把俘获的女真战马留给王彦一部分,剩下的全都委托运社弄回了汉中,交给利州东路转运使虞褀处置,结果虞褀竟然出人预料的决定将这些战马全部卖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售卖战马的生意,又被虞褀转包给了兴荣商行。

    经过商会理事会的研究,最终决定还是由李永奇来负责这件事情。

    老李家当初在河间府时,就是玩骑兵出身的行家,无论是让李永奇买马还是卖马,他都能为商会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李永奇是商会的老黄牛,凡是危险急难的任务,都是他来承担,但他对此毫无怨言,甚至有些乐此不疲的意思。

    或许,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人们证明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正当李永奇准备带着三千多匹战马赶赴成都的时候,来自复兴军的一份急报,让这次的售马的运动出现了变化。

    原来,复兴军在天水一带打了胜仗,不仅活捉了完颜突合速和他手下的几名万夫长,还抓获了数千匹马,经过李世辅的精心挑选,他把其中最好的一千五百匹战马转移到了小陇山中,然后把剩下的不太好的交给兴荣商行进行处理。

    儿子想要组建一支小规模的骑兵侦察部队,当老子的自然不会拖后腿。

    李世辅琢磨了一下,决定在接受复兴军送过来的这些战马的同时,把虞褀交给他的三千多匹战马进行了一次筛选,从中选出最好的一千五百匹,然后让手下剪短马尾巴,弄乱马的鬃毛,再用江边的淤泥给马弄得脏兮兮的。

    然后,李世辅安排了一支队伍,给这些真正的好马背上驮了粮食和布匹,让他们走褒斜道过武休关、穿过大散关,然后将这些好马和粮食、布匹一起交到了种洌的手中。

    等这支运输队从小陇山中返回时,带的马匹数量多了两千,马背上面还驮着天云寨内的存货。

    只是,没有人知道李世辅通过瞒天过海的手法,当着武休关、大散关宋军的面,竟然将最好的战马都送到了复兴军中。

    三千匹最上乘的辽东战马,已经可以组建一支充当前锋侦察的骑兵部队了!

    至于缺少现成的骑士,也没有关系,被俘的金军当中,有一部分是女真人从北方的草原行抓来的蒙古部和克烈部的奴隶,他们对于金国和女真族并没有那么忠诚,只要在复兴军强大的教育体系中洗脑一到两年,他们就会忘记了自己原来的身份,成为合格的骑兵战士。

    李世辅偷梁换柱,在保证复兴军的利益前提下,又不会损害官府的利益,顶多是忽悠了蜀中有钱的阔佬们。

    反正,再好的战马卖到他们手中,也不过是用来炫耀的工具,所以那些看上去个头高大,毛色油亮光滑的“骏马”,就成了蜀中这些有钱人争抢的对象。

    没有跟战马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明白最好的战马,往往不是那些看上去油光水滑的样子货?

    真正的上等战马,不仅有着良好的服从性和忍耐力,更是有着预知危险、识途认路和勇敢不退的特性。</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