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司其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九十二章 各司其职

    任何时候,嗅觉最灵敏的不是猎犬,而是商人的鼻子。

    受利润驱动,商人对于各种细微的社会信息总是保持着足够的敬意和敏感,至于想要赚大钱、长久赚的富贾豪商,对于朝堂变化和军事行动的关注就更加重视,甚至到了花大价钱买消息的程度。

    围绕在陈荣恩身边的蜀商,既有“青神三明”这样的老熟人,也有嗅到机会主动凑上来的其他人。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想要搭上兴荣商行这艘大船做顺风生意的聪明人只会越来越多,但一切需要在秦颂的掌控之下才可行。

    没错,秦颂需要的不是一群只知道赚钱的投机商人,他要的是一群能够跟得上自己思路,与他共同推动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的追随者。

    所以,严格按照他的意思进行发展的兴荣商行,一直不曾吸纳新的股东进来,这其中甚至包括绵竹张家、成都府赵家等跟秦颂关系相当密切的政治盟友。

    不是兴荣商行矫情,而是己方有这样的自信和实力,哪怕不引进任何新的股本进入,只靠自身的良性发展,哪怕是发展速度慢一点,也有实现秦颂目标的时候。

    敢称为商业帝国,就得有地盘和军队作为后盾,而秦颂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搞的。

    他是商行的缔造者和指引者,而他的兄长又替他控制着商行的核心,所以,一切尽在掌握。

    不提一群商人间的彼此算计,却说因为陈钰出嫁,重逢在陈家的宇文绍彭和张铄两小只,这两个小毛头自从在黎州分别后,也有很久不曾相见,如今又多了一个秦家的小子秦至,虽然貌似辈分有差别,但凑到一起时,谁还顾得上?

    张铄很想跟着二姨去汉中玩,但陈琪显然不会同意,因为张家老爷子和老太太那一关没法过。卡Kа酷Ku尐裞網

    眼瞅着宇文绍彭要跟秦至去汉中,张铄心里既羡慕又憋屈,如果不是有赵逵在边上监督着,他都想整几杯烧酒,把自己灌醉,然后眼不见为净。

    宇文绍彭的年纪最大,他很关心当初秦至被金兵掳到北方的遭遇,因此让秦至讲述那段伤心往事。

    秦至的情况与秦月不同,他是作为伴读书童被北地汉人买回去的,加之又是个男伢,所以吃的苦并不似秦月那么多。

    少年人的心性,哪怕是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可以当做在同伴面前吹嘘的资本,所以秦至在回忆的时候,并不觉得难以启齿。

    “我跟你们说啊,北方的冬天,可冷了!像现在这种季节,你要是跑到野地里面嘘嘘,不等尿完,鸡儿都能给你冻坏,然后掉地上碎成渣!”

    “北面的那些胡人,常年不洗澡,身上一股子骚臭味,远远的就能闻到,恶心得让人三天没法吃饭!”

    “下大雪的时候,接连好几天都没法出门,等雪停了之后,门都被雪给堵住,得从预留的天窗上往外爬,然后把雪清扫干净,人才出得去!”

    宇文绍彭和张铄都没有去过巴山以北的地方,最远的一次旅行,还是跟着秦颂跑到黎州去,所以在听秦至讲北方的人物风情时,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

    等秦至讲完,张铄也不示弱,讲起了他在黎州时,按照秦颂布置的课后作业,搞社会调研的故事。

    “我跟你说啊,黎州那边的少民和土著可好玩了,他们不像你说的北方胡人那样肮脏,不仅水性好,而且不分男女老幼,都擅长唱山歌和跳火堆舞,我在那边交了几个不错的朋友,其中有个叫吉格英虎,是土司家的儿子……”

    赵逵坐在边上,也不干预这几个小的在那吹牛,自斟自饮,心里面却是想着刚刚接到的密令。

    先是荆湖南北两路宣抚处置使张浚向枢密院和兵部请示,要求调派远在黎州的保靖军秘密出川,顺长江而下,过重庆府后,改道向南,过涪州和黔州,直插辰州,从西侧对杨幺乱军发起攻击。

    接着,川陕宣抚使王似和西军主将吴玠联名向朝廷上书,请求调保靖军北上,趁着伪齐和金国的大军在东部与大宋开战,西路宋军联合王世雄率领的复兴军,攻打关中,争取一举夺下长安,将金人赶出潼关。

    两个方向都把保靖军当成了香饽饽,看来都是认准了土兵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优点,想要增加实力,再创更大的战绩。

    朝廷对于张浚和王似的请求非常重视,赵构为此事专门与秦颂秘密商议数次,最终还是决定先集中力量一举平定杨幺乱军,将收复关中放在了后面。

    没办法,杨幺乱军占据的位置对于整个大宋而言,威胁实在太大了。

    杨幺乱军向东活动,会威胁到江西路,向西会威胁到蜀中,向北的话就更加麻烦,会让战略要地襄阳处于南北同时受敌的危险。

    只要看一眼兵部职方司新出的大宋全图,就可以清楚的看见,洞庭湖的位置处于大宋的胸口部位,往上是咽喉,往左是心脏,往下是肚肠,总之很是重要。

    不把杨幺这个麻烦首先解决掉,赵构晚上都睡不踏实。

    秦颂也不支持吴玠的冒险主张,因为陕西方面的金军虽然受到了沉重打击,但别忘了金军是以骑兵见长,一旦宋军出现在关中平原上,且不说陕西本地尚驻扎着七、八万伪齐和金国的正规部队,万一胆小怕事的完颜宗隽向山西和河南方向求助,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调来数万精锐骑兵。

    秦颂可不希望自己和王世雄辛苦打造出来的复兴军,成为吴玠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最重要的是,防守反击的战略是秦颂提出来的,如今东线才刚刚开打,结果到底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这种时候就算西线取得一些突破,又有多大的意义?

    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占据的地盘越大,防守的力度就越弱,如果不能做到有效控制,像去年李横带着部队抽冷子一样去攻打伪齐刘豫占据的开封,到最后还不是怎么去的,怎么逃回来?

    朝廷派人给王似、吴玠和吴磷同时发来密令,要求保靖军暂时跨辖区归于张浚的指挥,等解决了杨幺乱军指挥,是否规建,另外安排。

    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保靖军这次出川作战,未必还会回到黎州,而是有可能今后就驻守在荆湖南北两路的某地,比如江陵或者潭州。

    同样的,这也是秦颂给赵构出的主意。他说从这道命令,可以检验吴玠兄弟两个是否忠诚可靠!

    赵构对于这样的命令,当然不会反对,秦颂能出这样的主意,正好证明秦颂公私分明,没有因为之前跟吴玠、吴磷兄弟的交情,就忘记了自己现在是皇帝军师的身份。

    而秦颂帮赵构出这样的主意,也不是他真的忘本,有意考验吴氏兄弟,而是有着更深的用意。

    有些事情,不必解释,等以后布局显露之后,当事人就会回味过来。

    为了安抚王似和吴玠,朝廷允许保靖军从两万人扩充至四万人,主将仍为吴磷,然后由吴玠委派两员得力的副将前往黎州,负责吴磷率军离开后的招兵和训练事宜。

    至于长史赵逵,非但没有被削权,反而要承担更重的任务,那就是等吴磷率军出川之后,他要在黎州留守,协调新来的两位副将,还要负责保靖军的军纪和后勤等事务。

    这是枢密院和兵部联合下达的命令里面指名道姓要求的,当然也是秦颂的意思。

    有秦颂珠玉在前,枢密院和兵部并不介意士子出身的赵逵年纪轻轻便掌握保靖军一半的大权。

    赵逵掌军,就是文官掌军,这符合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利益。

    赵逵现在思考的是如何快速完成招募新的土兵的任务,还有就是如何为即将出川的吴磷筹备充分的后勤物资,这都是他需要操心的大事。

    至于,吴玠大帅会委派哪两个心腹将领来黎州坐镇,赵逵暂时不想考虑,也没有考虑的必要。

    不管谁来,秦颂从一开始给保靖军定下的规矩不会有丝毫的更改,这是赵逵的底线和原则。

    来的人,再牛逼,还能牛过秦颂吗?

    秦颂留给保靖军的,可不是几千训练有素的土兵,而是一整套制度和良好的习惯风气。

    正当赵逵凝神思考的时候,随他从黎州过来的一位侍卫,走到他的身侧,小声的汇报说道:“李会长已经安排手下将咱们需要的那些‘杆子’送到了指定的位置,现在由咱们的人负责看守。”

    所谓的‘杆子’,便是突火枪的代称。

    吴磷要率军出川作战,身为兄长的吴玠,当然不能亏了自己兄弟。他把从复兴军采购来的两千支突火枪匀出了一半给吴磷,反正反攻关中的计划暂时被搁置了,秦岭防线也用不了如此多的突火枪。

    这样重要的军事物资,当然是委托给通达运社秘密押运最保险。

    复兴军和通达运社本来就是一家的,肯定不会出现监守自盗的问题。

    赵逵听完汇报,看着旁边一桌还在聊天的三个孩童,对手下颔首说道:“晚上我会过去检查,大家各司其职。”</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