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二百九十五章 参观巡视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参观巡视

    就算吴玠这次没有来成纪拜访,已经接到秦颂书信提示的王世雄,也会在近期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大散关拜访吴玠,将双方负责的辖区做一个划分。「^追^书^帮^首~发」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何况是牵扯到双方近十万人的防区大事,如果不能提前做好沟通,以后必然是矛盾重重,甚至引发大规模的械斗。

    吴玠和王世雄虽然只用几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了,但很多时候真正管用的就是决定性人物的一句话。

    解决了最大的问题,接下来两人的谈话就更加坦诚和深入。

    吴玠没有无聊到去询问王世雄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科举仕途不走,非要走民练这条危险曲折的道路,王世雄也没有专门提醒吴玠,道家的丹道并非围着火炉搞“化学”试验,而是另有所指。

    有些话,因为秦颂不在场,不能乱说。

    吴玠提出参观冶坊堡的要求,王世雄毫不犹豫的答应,表示随时可以陪同吴玠同去。

    王世雄提出开辟成纪经天水、同谷、过阴平道,通往蜀中的商路,吴玠表示赞成和支持。

    两人还对联手清剿各州府隐藏的山贼、盗匪、路霸团伙达成了共识,承诺绝不姑息养奸,更不会纵容各自的部队扮成以上团伙抢掠平民和商队的恶性事件发生。

    从王世雄与吴玠的协商内容可以看出,复兴军跟李横之流率领的流氓杂兵团伙的根本区别。

    复兴军从来没有想过祸害乡里,甚至还反过来约束和限制西路宋军的某些不合适的行为,若论军纪正规森严,恐怕只有岳家军的正规部队才能与之相比。

    一直畅谈到了深夜,王世雄亲自送吴玠回到住处,次日吃过午饭,王世雄陪着吴玠出了成纪,途经静戎寨,夜里在纥穰堡留宿,第二天下午终于抵达位于清水河西侧的冶坊堡。

    冶坊堡是个中等规模的镇子,因为盛产各种铁器和铜器而出名,如今更是被复兴军改造成了一座既有驻军,又有工匠的大型坞堡。

    坞堡,又称坞壁,是在西汉与东汉夹着的王莽天凤年间出现的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

    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各地豪强聚族而居,修建堡垒,环以深沟高墻,内部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另建塔台高楼作为警戒,有些类似于西方领主的城堡,但比城堡的占地面积大许多,房屋高度则矮许多。

    冶坊堡如今因为制造突火枪的缘故,所以有重兵把守,负责后勤的种洌竟然在这里安排了整整两千人的部队!

    通过身份核实,冶坊堡的负责人,第三营的正将顾钧来到大门口迎接,将王世雄和吴玠领进堡内。

    复兴军经过三年发展,人数早已不是当初草创时的一千五百多,因此组织架构进行了升级,原来那些队长和副队长,全都升为营将,一个满编营的人数达到了两千之数。

    此时的营,跟后世军中的营不同,能够统领两千满额的士兵,就算在大宋的军队中,至少也是偏将以上的高级军官。

    王世雄现在是大宋朝廷授权授印的正牌镇抚使,几位副统领也被封了招讨使之类的官职,至于再往下的中层军官,他想怎么封官就怎么封官,只要不犯朝廷的忌讳,可以随他折腾。卡Kа酷Ku尐裞網

    反正,这些军官和下属的士兵,吃喝拉撒以及武器装备,全都靠王世雄提供,朝廷是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拨给。

    实际上,所谓镇抚使,就是朝廷默许的地方军阀。只要王世雄不像杨幺之流自立为王,宣布摆脱大宋的统治,甚至还要推翻大宋的统治,那么他在大宋的西北角上就是无冕之王。

    当然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要在大宋的西北角占地为王,王世雄需要面对的不仅有伪齐和金国的进攻,更有西夏、西辽和吐蕃等诸多的敌人,稍有不甚,就会招来豺狼虎豹,被啃噬的连一点骨头渣都不剩。

    这可比躲在大宋腹地的桑仲、解潜和李横这些镇抚使的生存难度高多了!

    从一开始,复兴军选择的就是地狱级的难度,如果没有秦颂这位导师在前方引路,又亲自跑到临安去给复兴军筹划后续发展的资金,王世雄也无法支撑如今这样大的场面。

    顾钧在前面带路和讲解,吴玠仔细参观了采用流水线生产制造方式加工突火枪的整个流程。

    从烟熏火燎的作坊内出来,顾钧带着吴玠和王世雄前往大食堂里面就餐。

    看着手中拿着木头餐盘和碗筷,排成长队挨个领取晚餐的士兵,吴玠很有兴趣。卡Kа酷Ku尐裞網

    “这是辅仁定下的规矩吧?”吴玠笑着问王世雄。

    王世雄点头,解释说:“复兴军的人数虽然扩大了十几倍,但规矩没怎么改动过,这样容易记忆和执行,反正大家觉得挺好用,所以也就没谁想着去改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辅仁在我帐前效力过半年,他治军的本事,我很清楚。遍数过往历史上的名将,没有谁可以超过他。你们能够执行他留下来的各项规矩,少走了许多的弯路啊!”

    顾钧陪着吴玠和王世雄共进晚餐,三人吃的与士兵们相同,在这种场合,没必要搞那些特殊。

    吴玠虽然好女色,但不代表他不懂如何治军,与士兵吃同样的饭菜,是稍微有点脑子的统帅都会坚持做到的事情。

    可笑刘光世和张俊之流,高高在上,将底层将士当成家奴和炮灰,这样的统帅能活到现在,那是因为士兵们手中没有握着可以远距离射击的武器!

    连同寝共食都不能做到,何谈同甘共苦,一起出生入死?

    餐桌上,吴玠与王世雄和顾钧探讨有关突火枪如何发挥最大威力的技术型话题。

    “突火枪的好处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像培养弓弩手那样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士兵的体格和力气要求也比较低,但也有不少的缺陷,比如发射的准头不高,在阴雨天气无法正常使用,战场上无法分辨敌我,耗费的铁子和火药成本过高。”

    顾钧结合自己部队使用突火枪之后的感受,首先发表了看法。

    王世雄点点头,表示完全同意顾钧的分析。实际上,关于突火枪的优缺点,秦颂在那份手册上有着详细的分析,与顾钧的说法基本吻合。

    吴玠说道:“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武器,只有善于运用的将领和士兵。对于突火枪的使用,我的看法是既要尽快的推广,但也不能过分的依赖,尤其是要掌握好适合使用的天气、时间和场合,否则不仅对战事没有帮助,反而会弄巧成拙!”

    “既然明知道突火枪的发射准头不够,难辨敌我,那就要在尽量将敌人阻挡在突火枪的射程之内,射手的近身防护范围之外!而且要想办法驱使敌军往一起靠拢,这样可以增加射杀的效果。”

    “咱们知道阴雨天不利于突火枪的使用,敌人很快也会摸准这个门道,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我的想法是改造突火枪的外部导火孔的形状,在上面加装一个防雨的引火管,同时提高存放和保存火药的方法,避免火药在阴雨天气受潮。然后,要让后勤供应人员想办法解决火药受潮后的安全烘干方法,尽量降低阴雨天气对突火枪使用的制约问题!”

    “至于耗费成本太高的问题,我跟辅仁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每次都打胜仗,光是战后获得的各种战利品和封赏,足以抵消战时的消耗,甚至还可以大赚一笔!”

    听完吴玠的分析,王世雄和顾钧深受启发,心中对于吴玠又多了几分敬重佩服。

    能够将一盘散沙般的溃逃西军迅速聚拢,然后在和尚原打出漂亮的反击胜仗,吴大帅的眼界和本事果然了得。

    在冶坊堡内停留了一天,吴玠与王世雄辞别,在王世雄安排的一队卫队的保护下,走山中道路向东行进,穿越小陇山和吴岳山,最后抵达了由部将范综驻守的方山原营寨。

    这里距离大散关和大散镇已经很近,属于西军完全控制的范围。

    吴玠这趟出营半月,等于是在凤州、成州、阶州、岷州、秦州、陇州和凤翔府绕了一个大圈,不仅按计划办妥了自家内部的事务,而且顺利与王世雄会面,定下了后面的一些重大事项。

    朝廷虽然没有同意吴玠全面反攻关中的计划,但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加之东线战场上的形势比较紧张,在这种时候谁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远在几千里外的西线战场。

    不过,这正好给了吴玠腾挪部署的空间。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朝廷不同意反攻关中,那我将主力悄悄的调到金州,借道王彦驻守的防区,穿过山高林密的均州,然后偷袭伪齐前来攻打襄阳的部队,这总没错吧?

    看过了复兴军在秦州的实力和发展情况,吴玠已经完全放心,就算是将仙人关、黄牛堡和方山原几个方向的兵力全部抽空,有复兴军在旁边充当强力的替补,短时间内根本不用担心防线失守的问题!

    冶坊堡里面没日每夜生产出来的突火枪可不是摆设,吴玠甚至相信,就算是把整个西军从秦岭防线调往中部战场,王世雄都有能力守住大宋西北的门户,不让一个金狗闯进来。</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