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四百一十四章 留待来年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留待来年

    皇帝把宰相、具体负责人和谋士集中在一块开会,最核心的问题自然不是追问为什么有辣么多的人来认购黄金债,而是大家没买够,应该增发多少合适?

    秦颂的意见是暂时不发了,先把后面这些想买的晾上一段时间,专业术语叫做“蓄客”,容易挨打的说法叫做“饥饿营销”。本↘书↘首↘发↘追↘书↘帮↘http://

    赵鼎支持秦颂的意见,他认为先把已经卖出去的这一千万贯如何使用捋出个头绪,再想增发的事情。

    这些钱不是白捡来的,一年到期之后不仅要还,而且还要增加一百万贯的利息!

    如果不能用借来的这一千万贯在一年的时间内赚回超过一千一百万贯的钱,那就是在白忙活,借的越多,亏的越多,还不如趁早打住,免得大宋被折腾的断气。

    陈规也对增发黄金债抱以高度警惕,他不想自己最终成为老百姓口中的国贼和奸佞。

    赵构内心虽然有增发的冲动,但看到三位大臣都不支持,便没有吭声。

    秦颂已经说了,先等一段时间,那就不用着急。

    陈规着急回户部安抚还在门口堵着的临安百姓,赵鼎要回到政事堂与几位副相商量一千万贯怎么花,御书房里面只剩皇帝和秦颂。

    赵构特意从御案后面起身,坐到秦颂的旁边,与秦颂只隔一张茶几,显得很是亲近。

    “辅仁,方才你为何要当着赵相公和陈侍郎的面痛批刘光世和张俊?”

    秦颂知道赵构心里有愧,但他得给赵构留些面子,便回答说:“其实,还是不想让陛下以后为难。今天我把问题挑明了,用不了多久,消息必然会传到刘光世和张俊的耳朵里面去,如果他们再不知道收敛,没有任何表示,朝廷对他们动手,就没人背后议论陛下对功臣刻薄。”

    张俊和刘光世当初救过赵构的命,如果是赵构下旨直接查办这两人,等于是对不起救命恩人,秦颂在赵鼎和陈规两位大臣面前把话挑明,等于是主动站出来给皇帝当枪使,以后就算有什么流言蜚语,也可以往秦颂身上推。

    秦颂如此贴心,赵构一时之间反而不知如何接话。

    “陛下不必担心,如今朝廷已经有了足够防守的兵力,就算整顿刘家军和张家军,也不会引发大变,而且这两支部队的情况不同,可以先对刘家军动手,顺便还能震慑张家军。”

    “是不是有点着急了?湖湘刚刚平定,伪齐的军队刚刚撤回,各路部队都需要休整。”赵构面露担忧之色,他是真的被兵变坑惨过,所以心有余悸。

    秦颂理解赵构的担心,面前的皇帝,极度缺乏安全感,遇到特别棘手的问题时,还是习惯于往后缩,没有迎难而上的气魄。

    理解归理解,但秦颂可不想惯着赵构,必须给他加担子,让他把皇帝该干的事情都干好。

    “正因为各路部队正在休整,调动起来方便,所以不怕刘光世在池州玩出什么花样。就算万一出现兵变,朝廷可以立即从襄阳、庐州、当阳同时调遣部队进行镇压,以刘光世现麾下那群老爷兵,根本成不了气候!”

    “刘家军的军纪败坏,不得民心,如今又身处后方,如果不趁着各路部队留驻原地对其形成了包围态势尽早解决,等各路部队北伐的时候,后方兵力空虚,谁还能制得了他?”

    刘光世率领的刘家军,就是一大群兵匪,上前线是猪队友,守后方是祸乱之源,绝对不能任其继续糜烂下去。卡Kа酷Ku尐裞網

    眼看就要到绍兴五年了,距离绍兴七年的淮西兵变,已经越来越近,秦颂不会留着刘光世和他麾下这群兵痞去坑张浚。

    在秦颂的记忆中,淮西兵变不仅导致张浚罢相,更严重的是消耗掉了赵构对于宋军最后的一丝信任,以至于他性情大变,就连岳飞这么忠诚的统帅,都下得了手。

    赵构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但他也需要考虑像秦颂这样对他极为重要的臣属的态度,如果秦颂说的没有道理,他自然可以不理睬,甚至叱责一番;但秦颂今天说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调查和推敲,如果赵构仅凭个人感情便要秦颂改变态度,做出有违本心的决定,他就会失去秦颂的效忠。

    “若是朕将整顿刘家军的任务交给你,你准备如何刘光世和他麾下的几人?”赵构不在回避,以假设的语气询问秦颂。

    “将刘光世从池州调回来,给他升官,但没有实权。刘光世麾下的丽琼野心很大,能力也有一些,这种人如果当不了老大,就不会尽心辅佐主将,最好是调到广东路去,让他没有机会造反。”

    “刘光世麾下的部队,必须进行精简和整训,淘汰下来的那些兵痞,也不能留在当地祸害百姓,可以塞到昌国县下属的群岛上面。卡Kа酷Ku尐裞網”

    昌国县,便是后世的舟山群岛。

    赵构本以为秦颂会态度坚决的杀掉刘光世,没想到他竟然提议让刘光世返回临安养老,心里便觉得舒坦了许多。秦颂还是在替他着想呢,不杀曾经救过皇帝的武将,这对于赵构而言,既成全了他的面子,又得到了里子。

    皇帝心情舒坦,就会变得大方。

    “辅仁觉得由谁来接手刘光世的部队合适?”赵构把推荐的权力给了秦颂,等于是变相的一种示好。

    秦颂毫不犹豫地说道:“在臣心目中,其实有四个人选,各有特点,任何一个都胜过刘光世十倍。”

    “哈,居然有四个人选?”赵构露出了笑容,秦颂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他没有什么私心。

    “曲端,曾经身为西路宋军的统帅,虽然毛病不少,但治军甚严,擅长练兵,让他来接手刘光世留下的烂摊子,不仅资历足够压制下面的人,而且也能一改刘家军兵匪的习气!”

    “刘锜,同样出身西军,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对待下属亲和,有容人之量,让他来接手刘家军,可以在短时间内让麾下部属归心。”

    “杨沂中,一直在陛下的眼皮底下,我就不多说了。”

    “吴磷,战功卓著,没有明显缺点,各方面能力很全面,服从性强,对于朝廷的命令可以做到一丝不苟地执行,也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帅才。”

    赵构频频点头,看得出来非常认可秦颂对于这几员将领的评价。

    赵构起身,看着大宋北方的防线,沉吟片刻,忽然问秦颂:“让刘锜接手八字军如何?”

    秦颂回答:“甚为英明!刘锜正是接替八字军最合适的人选。”

    “一下子把曲端和刘锜都从紫岩先生(张浚)的身边调走,会不会导致他麾下无将可用?”赵构有些犹豫。

    秦颂听得出来,赵构这是决定重用曲端和刘锜了。虽然没有明说,但秦颂刚才将曲端放在第一个评价,其实就是一种态度。赵构也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王彦此人,我在金州与他共同作战过一段时间,可以肯定他对于军权并不恋栈,反倒是对于建设和治理地方更有兴趣。陛下可以给王彦升官,将他调到荆湖北路,归于紫岩先生管辖,这样可以弥补曲端和刘锜被调走的空虚。”

    “若是陛下还不放心,还可以从几路部队之中选取作战勇猛、职务较低的武将派到荆湖南北路,归于紫岩先生的调遣。”

    赵构颔首,觉得秦颂的提议可行。“整顿刘家军的事情,等过往元宵节之后,再着手进行。到时候,朕还是要委任你来担任宣旨钦差,亲自去一趟池州,不知辅仁敢应否?”

    所谓宣旨钦差,自然是去池州宣读皇帝对刘光世明升暗降的旨意,而秦颂是推动此事的谋后“元凶”,让他去池州直接面对刘光世,岂不是深入虎穴?

    秦颂露出招牌式的微笑,自信地说:“刘光世只要听说传旨的人是我,肯定会约束部下,老老实实地等着我去!”

    “好!要的就是你这股从容自信!”

    赵构有意让秦颂去池州传旨,并非是要逼着秦颂与危险的地方,而是觉得只有秦颂才能把这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以赵构对刘光世的了解,只要给他升官,他是不会铤而走险的。一个在战场上动不动就带着部队逃跑的将军,在明知道朝廷不会杀他头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胆量造反呢?

    谈话到了最后,赵构随意的问了一句:“北面有消息了吗?”

    秦颂心领神会,回答说:“已经确定可以迎回,只待天气转暖,道路易行,便可动身。”

    赵构重重的点头。“有劳辅仁了。”

    赵构问的是他生母韦贤妃的事情,秦颂回答的也是这件事情。

    秦颂从来没有在赵构面前问过是否要把赵佶或者赵桓营救回来,赵构也知道秦颂知道他的心思。

    并非赵构忤逆不孝,假若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富家翁,绝对会舍了钱财想办法营救自己的父亲。

    但是,龙椅只有一把。一旦坐在上面,不管你舒不舒服,都得一直坐下去,直到有一天把位子传给自己信得过的继承人。

    更何况,金国一直把赵佶和赵桓当成是最重要的两个筹码,又怎么会轻易答应让他们返回宋朝?</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