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四百一十九章 辅己之仁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四百一十九章 辅己之仁

    赵构来的时候,客人都已经到齐了,一桌一桌,整整齐齐地坐在会客厅前面的大广场上面,有点像除夕宴的预演。免-费-首-发→【追】【书】【帮】

    钦天监的老监正确实有几把刷子,选的日子很好,无风,阳光灿烂,让露天而坐的客人们一点也感觉不到冬日的寒冷。

    赵构的卫队先进来,将府中各处要道站上,然后是宫里的宦官和婢女在前引导,赵构迈步从秦府的中门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鲁太监和另外一名太监,两人一起抬着一块匾额。

    秦颂和陈钰上前迎接,所有人起身行瞩目之礼。

    没有跪倒一大片的场景,这是秦颂比较喜欢宋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臣秦颂(命妇陈钰),恭迎圣驾!”秦颂抱拳作揖,陈钰行万福礼。

    “秦卿和命妇平身,朕今天来凑个热闹,皇宫内库里藏的那点玩意,估计秦卿也看不上,亲手写了一块匾额,算是贺礼吧!”赵构的心情不错,说话挺和气,没有摆什么皇帝架子。

    实际上,皇帝任何时候都不需要摆架子。

    因为,不管你摆不摆,架子就在那里。

    秦颂和陈钰跟在赵构的身后,随他走上议事厅的台阶,将赵构置于最中间靠前的位置。

    赵构伸出双手,示意客人们都落座,不必继续站着。“今天朕也是客人,诸位宾朋不必拘束,大家务必尽兴!”

    秦家人搬来木梯,将赵构御赐的牌匾挂到议事厅屋檐下方的横额位置,秦颂和陈钰一起牵动红绳,将掩盖在匾额上面的大红绸布揭开,露出了“辅己之仁”四个金色大字。

    秦颂表字辅仁,是当初张浚给他取的,语出《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三国名士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友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仁。”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有言:“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达者知其然也。”

    北魏胡叟《示陈伯达》诗有句:“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

    皇帝送给秦颂这块匾额,也算是下了一翻功夫,让观礼的宾客心中羡慕不已。

    秦颂陪着赵构将主楼、副楼、藏书楼转了一遍,然后回到会客厅内。

    会客厅中摆着几张大圆桌,尚书以上的大佬都已经就坐。

    会客厅的门开着,坐在厅内便可以看到厅外广场上的客人,所以不会让厅内厅外的宾朋觉得不适。

    能陪着皇帝坐在会客厅里面的,必然是极少数,能来参加今天这场宴会,已经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负责布菜的宫女们如穿花蝴蝶一般来回于后厨与前厅和广场之间,先是八样荤素搭配的冷盘,接着是各种热菜,最后是锅仔和汤羹,菜色丰富份量足,但没有特别昂贵和珍稀的食材。

    比如,熊掌、鱼翅之类。

    秦家人从来不在这种场合炫富,一切以营养和实惠为上。

    虽然是秦家的乔迁贺宴,但因为有皇帝在场,所以他不仅坐了主位,而且不用起身,就坐在那里等着厅内的官员向他敬酒,接着是厅外的官员和宾朋一桌一桌来向他敬酒。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给赵构准备的是度数较低的黄酒,用小盅喝,喝个一壶半壶的都不会醉。

    向皇帝敬过酒之后,秦颂夫妇开始轮流到各桌答谢,说些客气的话,挨桌的转,也不轻松。

    皇帝提前离场,秦颂夫妇陪同,客人们起身目送。

    在秦府院门外,赵构对秦颂说:“辅仁,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记得给朕也送一份啊!”

    秦颂笑着说:“陛下放心,保证不让您失望!”

    皇帝登上龙辇,与秦颂夫妇挥手道别,在一大群披甲卫兵的簇拥下,返回凤凰山上那座有些冷清的皇宫。

    等周围再没有外人的时候,陈钰低声感慨说:“那个位子,挺孤独的吧?”

    秦颂拉起陈钰的手,若有所思的回答:“这是唯有帝王才能享受的一种孤独,没有人可以代替。”

    再次返回前院,气氛已经非常热烈,客人们全都乱了座次,你找我,我找你,有说有笑,吃喝的不要太开心。

    秦颂无意间瞄到了坐在东边角落一桌的陈俊卿和汪阳等书院学生,正抓着肥腻的猪蹄和鸡腿啃的欢实,都顾不上喝酒。

    这年头,地主家都难得余粮,何况这些离乡背井来临安读书的学生。能吃秦翰林这种土豪一顿大餐,大家都没什么心理负担。

    兴荣商行一出手就认购三百万贯黄金债,已经在临安擦亮了金字招牌,如今谁都知道秦颂有个兄长是兴荣商行的会长。

    宴席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大部分客人都喝的醉醺醺的离开。

    张择端在皇帝到来之后,便坐在议事厅上方的阁楼内,带着画社的几位同仁挥毫作画,要将今天这一幕记录下来。

    因为场面很大,来的客人有好几百,想要在短时间内把每一位客人的面容和独有的特征留在纸上,单靠张择端一人肯定是办不到的。

    好在画社的画匠都接受了秦颂关于素描的一些理念,先用炭笔将所有人物坐的位置,衣服和外貌特征用素描的手法快速完成,然后在素描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技法进行描绘上色,最终便可以完成一副鸿篇巨制。

    皇帝和百官来秦颂家参加乔迁宴,看似属于私人活动,只不过参加的人多了一些,但天家无私事,更何况还跟秦颂这样一个舆论焦点连在一起。

    所以,将这样的一幕完整记载和呈现在纸张上面,在没有广角镜头和高清相机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难得与珍贵。

    秦颂创办的画社,虽然不是奔着盈利去,但也需要通过提高知名度来开拓市场,而今天这样一副画作的完成,就是最好的广告。

    李清照、李凡凡、汤映秀、曹兰、温玉娘、李香灵等女客和女眷在温玉娘的套房内吃酒,外面上了什么酒菜,里面一样也不缺。

    “这么大的宅子,如果没有一群孩子整天在里面跑进跑出,多无生趣!玉娘啊,不是我说你,你和陈钰两个接下来可不能偷懒了,赶紧给辅仁怀上孩子,不然会被临安城的百姓戳脊梁骨的!”

    李清照用水晶杯喝着葡萄酒,摆出家长的姿态,语重心长地教导着温玉娘。

    温玉娘只能点头称是,不好说她现在还是白璧之身。

    这个屋里面,除了李香灵还是小丫头,其余几个女人,哪个生养过孩子?

    张宪、王胜、王承、田晟、薛恒等远道而来的将领,还在临安,今天自然会到场祝贺,秦颂因为要招呼太多客人,难免对几人招呼不周,大家也都理解。

    临走时,秦颂拉着几人的手,特别叮嘱正月初二来家中作客,到时候再好好的喝一场。

    明天是除夕,秦颂从傍晚就要与百官一起入宫,陪着皇帝在大内过除夕,欣赏烟花。

    正月初一不出门,是秦家人内部聚会的时间。

    秦颂将小范围聚会的时间订在正月初二,可以看出他对远道而来的几个故交好友的重视。

    秦颂也不怕御使言官弹劾他结交外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秦颂本就出身于军中,跟军中人物保持正常的交往,又不触犯任何一条律法。

    辛苦到夜里,总算消停了下来。

    秦颂坐在书房里面,神采奕奕,看上去一点都不疲倦。

    这让陈钰觉得自己白担心了一场。

    傻小子睡冷炕,全凭火气旺。秦颂养精蓄锐了好几年,如今终于可以一展雄风,怎么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候掉链子?

    院子里的灯笼一盏一盏熄灭,各处都安静下来,除了主楼里还亮着灯,就剩副楼的两个房间还亮着灯。

    李香灵一个人睡不着,跑到温玉娘房里跟她小声聊天,听温玉娘讲临安的趣事。

    二毛和小炎两个坐在书桌前面,抓耳挠腮,每个人都要给秦颂写一份调查报告,汇报他们离开临安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陈钰被秦颂看的不好意思,起身要去洗漱,秦颂马上跟在她后面像个狗腿子一样,给陈钰讲解和示范卫浴间内的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

    一切尽在不言中。

    幸福过后,陈钰小声问秦颂:“咱们要在临安长久安家吗?”

    秦颂毫不犹豫地说:“临安虽美,却非故乡。”

    “一路上,香灵陪着我,跟我说了许多关于天云寨的事情,我其实最想去的是那里,特别是跟你一起坐着笔直的滑轨,先上山,然后下山,亲眼看一看在你的设计下修建出来的世外桃源。”

    “嗯,不用着急。以后肯定会一起去的,我对他们有过承诺。”

    “等你收复了关中,咱们在长安城里面也修一座大宅子好不好?”

    “好!到时候我会亲自设计一座这世上从未出现过的城堡,让你觉得自己比公主还要幸福!”

    “嘴真甜!姐姐喜欢!”

    “别撩我啊,你现在可吃不消。”

    “哼,谅你也不敢!”

    夫妻两人终于修成正果,虽然没有洞房花烛夜的旖旎,却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深情。</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