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我不是天王> 第三百八十八节:很好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八十八节:很好

    在鲍柔的预估中沈欢的这次演唱会计划门票售卖风险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售票风险最小的应该就是尚海的首场演唱会了即使这场演唱会开到了五万两千个座位但这毕竟是沈欢的首场演唱会。

    第二好卖的应该就是其他几个城市的演唱会门票了毕竟那些城市都离尚海比较远大部分人都不会为了一场演唱会千里迢迢跑去尚海尤其是在沈欢很快也要来这些城市举办演唱会的情况下。而这里面风险最大的无疑要数尚海演唱会的第二天和第三天门票了。

    支撑尚海演唱会门票销售的主要是来自包邮区的沈欢歌迷其中以尚海本地为主人数大体是固定的。在第一天就消化了恐怖的五万两千名歌迷的情况下剩余的歌迷数量还是否够?他们是否能够消化完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呢?其中重复消费的歌迷能有多少?

    为此鲍柔提出了差异化方针也就是沈欢微博上所说的尚海的三场演唱会每一场曲目都会不同以此来吸引观众二次消费尽量减少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风险——紧急之间也不可能再增加沈欢的消费型歌迷群体了只能在二次消费上想办法了。

    连开三场每一场演唱会的曲目都要不同这对于其他歌手来说几乎是做不到的这就涉及到一个歌曲层次问题了。

    每一位歌手他的曲库基本上都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该歌手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这样的作品是最少的;第二个层次是该歌手流传度不那么广但是也还不错的作品这样的歌曲相对多一些;第三个层次是该歌手非常冷门不怎么好听只有忠实粉丝才会喜欢的作品这样的歌曲往往是最多的。

    整个层次就像一个金字塔这也是绝大部分的歌手的作品状态演唱会的编排也和这个形状图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场演唱会的曲目安排中顶部作品必须是要安排上的但是因为一个歌手的顶部作品通常太少甚至不少歌手都只有一两首歌能够称作顶部作品所以这一部分的歌曲数量通常最少中部作品也要安排上数量较多底部作品则往往是最多的。

    这是一个普通歌手的演唱会曲目生态模式。

    基于这种曲目生态模式就算是一个歌手的曲库足够大大到能够曲目不重复地开完三场演唱会那么他们也无法真正这样开三场演唱会因为顶部作品不够用啊!

    对于很多歌手来说就算是开一场演唱会顶部作品都感觉不够用呢更别说不重复曲目地开三场了。真要全用底部作品来滥竽充数那就是砸自己的招牌毕竟大部分的演唱会观众都不是那种每一首歌都喜欢的死忠粉他们往往是喜欢这歌手的某几首特别出名的歌曲就来看演唱会了你整场都不唱那些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只是在唱一些没什么人听过的底部作品场子能热吗?观众对你的印象能好吗?

    也是因此没几个歌手敢说连开三场、每一场的歌曲都不重复。

    顶部作品不够用。

    可是这种担忧对于沈欢来说完全不存在因为他的作品层次图太奇葩了。

    普通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金字塔形杰出歌手的作品层次图是个向柱状图靠拢的形状而他的层次图是个奇葩的倒金字塔形!

    他的顶部作品实在太多了《青花瓷》《海阔天空》《追梦赤子心》《我是一只小小鸟》……他有太多太多的顶部作品。

    别人用顶部作品点缀演唱会他全场用顶部作品、让观众从头嗨到尾都行!而且他的曲库又大完全可以保证歌曲不重复的同时又场场精彩甚至别说三天了五天都行!只不过再多就不大行了所以在其他城市的演唱会也只是能够保证一半不一样。而这些种种不一样加在一起就是他这次系列演唱会“独一无二”的名字由来了。

    这也是鲍柔这个差异化方针的实现基础而不知是否是她的这个方案确实有效还是说沈欢的歌迷群体实在太庞大了尚海演唱会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门票销售情况总算是有惊无险。

    和第一场演唱会门票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销售一空的情况不同尚海的第二场演唱会门票过了两个小时才终于卖光。第三场演唱会更是足足将近一天时间才终于卖完。

    不过总算也是卖完了接下来就等演唱会开始了。

    ……

    在沈欢变着法子各种赚钱的时候董乔人已经不在国内了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正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厅里开会。

    与会的人员人数颇多共有九位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分坐于椭圆形会议桌的两边。其中椭圆形会议桌顶端坐着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中年黄种人男子保养得不错看着四十来岁具体年龄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董乔则是坐在会议桌的左手边首位正儿八经的ol装扮头发还扎了起来与平时的模样有点不大一样正在发言:“……项目发起人是一位杰出的导演更是一位杰出的文艺品投资家所投资的项目屡屡取得惊人的回报率从没有投资失败的经历这无疑是非常惊人的。同时该投资人在华国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市场引导力在现在这个全世界都在进入华国的时机下这对于该项目在华国所能取得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也是我们进入华国的优秀机会……”

    听着董乔的报告在场众人看着手头的资料反应不一不过感兴趣的似乎没有几个。

    坐在董乔对面的是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白人男子发际线有点高耳朵上还戴着一个耳机那里面是同声传译。等到董乔发言完毕之后他第一个用英语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得承认这个计划很有趣在好莱坞都没几个人敢这么做没想到一个华国的导演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这也是问题在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导演能在华国以外的地方取得多少票房?请相信我这并不是歧视我们都知道这是现实。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一个项目涉及到的资金量太大了大到我们无法指望一个华国市场——或许它在华国能取得漂亮的票房但是这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北美市场世界市场而从他身上我看不到希望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这个名字。”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大胆到一个好莱坞大导演都不敢提出这样的计划。”

    这就不需要同声传译了在场的几位黄种人都能流利地用英语对话。

    “不错。”

    一个头发都已经白了的男性华人紧接着发言了:“资金量实在太大他也无法让我们产生足够的信任尤其是现在我们不能再失败了现在的美高需要一场稳妥的大胜仗而不是去冒险。”

    董乔道:“正因为现在的美高需要一场胜仗大胜仗所以我才选择了他。你们都可以看到自从两年多前开始他从来没有失败的投资经历我相信他会再一次地把胜利带给我们。”

    那白发老头摇摇脑袋“我承认他的过往确实惊人但是过去不代表将来……”

    董乔再次回击只是依旧无法说服对方而很快又有人提出了质疑来董乔继续解释会议桌上来往不断只是情况对于董乔来说不太妙。

    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没几个大部分的意见都是不看好不过这也在董乔的意料之内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想要一下子就说服这些人是不可能的她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她也看到了沈欢最近的那些动作又是接各种广告又是突然开演唱会什么的她不难猜到他在干什么——他在拼命赚钱。而这里面所隐含的则是沈欢想要拍这部电影的强烈意愿否则的话以他的经济状况根本没必要这么饥不择食地去赚钱。

    她想帮他视线他的这个意愿。

    坐在会议桌最顶端的那个中年男子一直都默不作声只是听着他们在说。等到场上的交流声渐渐淡下去后他才终于开口。

    “你的这个计划……”

    不看好是吗?

    都不用等对方说完董乔就猜到了他会说什么。毕竟这位可是她在集团里的老上级了而且还是看着她长大的她知道他的投资风格有多么稳健。

    这样的一个投资计划对他来说大概就是一坨狗屎吧?

    “很好。”

    那人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

    “但是……”

    董乔都已经出口打算进行解释和尝试说服了可是话才出口突然就憋回了肚子里看向中年男子眼神很是诧异。

    他说“很好”?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