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但是,哪怕是分裂成了三派,墨子的道统到了大明崇祯年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凉凉了。卡Kа酷Ku尐裞網

    或者说,在大汉还没有凉凉的时候,各种学说虽然表面上凉凉了,但是实际上照样嗨皮的很。

    比如法家,根本就是披了层儒家的皮继续活跃着。

    比如小说家,各种形形色色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这些家伙弄出来的,尤其是那些不可描述的话本,深宫故事一类的,传承到大明,便出现了以段小荣为代表的一些专门写话本小说的家伙。

    再比如兵家,这个到什么时候都没有凉凉过,只是秘不示人而已。

    纵横派更是活跃到了螨清凉凉之后,其中的代表人物王率策就更不用提了,那是单骑灭一国的大佬。

    唯有杨朱学派和墨家是真正的唱了凉凉。

    杨朱学派的思想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说白了,杨朱学派就是别管其他的死不死的,老子自己先爽了再说,至于天下什么的,跟老子没啥关系。

    与之对比明显的就是墨家学派。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之中就是这么评价墨家的。

    但是别以为亚圣这是夸奖墨家。

    《孟子·滕文公下》抨击“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家怎么就在亚圣的嘴里成了禽兽,这个已经没地方去研究了。

    但是连亚圣都说这两种学派是禽兽也,那他们不是禽兽也得是禽兽了。

    尤其是这两种学派的思想,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替当政者考虑的。

    舍小家为大家要不要讲?舍己为人要不要讲?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不要讲?五讲四美要不要讲?八荣八耻要不要讲?

    但是这两家的学说,哪一派都跟以上的几点没什么关系。

    尤其是杨朱学派。对于统治者来说,你丫什么事儿都想着自己,不想着国家,或者说不想着替皇帝效命,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所以,杨朱学派早早的就凉凉了。

    至于墨家,虽然大汉朝的时候游侠儿们还牛的一批,传出了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

    还有剧孟之流,在吴楚叛乱时,周亚夫都认为剧孟的能力可顶一个侯国。

    至于随着李陵出塞的五千游侠儿,以步兵之势,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硬怼了匈奴三万骑兵而且还斩首万余,基本上也就是游侠一系最后的绝响了。

    像这种五千硬怼三万的游侠儿,放在任何一个朝代,当权者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万一这些货不去怼外敌而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怼了……

    所以墨家任侠一系也倒了大霉,慢慢的也凉凉了。

    等到武力支持的任侠一系凉凉了之后,失去了保镖系统的墨家辨论派和务实派,也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

    依着崇祯皇帝所看过的资料来看,除了前唐之时还有过墨家活动的踪迹,后来基本上就没有了。

    而在前唐之时活动的墨家一支也不是什么好鸟。

    自号田襄子的那家伙引诱了朱桀去吃人以求长生登仙之道。

    好好的经愣是被这些家伙们给歪成了歪经。

    等到朱桀在大唐武德四年兵败遭擒,被李二在洛阳给宰了之后,墨家的踪迹就再也难寻了。

    如今崇祯皇帝就很头疼。

    你说好好的务实就务实呗,研究科学技术就研究呗,没事儿搞他娘的什么兼爱非攻啊。

    愿意攻就让他们攻去,反正是谁受谁倒霉,你说你们一帮子科学家非得操这个心干嘛。

    到了现在,朕想给你们个好的待遇都找不到。

    蛋疼无比的崇祯皇帝也不管徐光启请罪的事儿了,开口道:“墨家早就没有了影子,现在眼看着是指望不上了,否则的话,朕倒是想把他们都找出来,什么高官厚禄的都无所谓。”

    徐光启却是躬身道:“启奏陛下,墨家倒也不是没了影子,只是已经避世不出而已。”

    崇祯皇帝却是很好奇的道:“避世不出?那他们以何为生?徐爱卿还认识墨家传人?”

    徐光启干笑了两声。

    这事儿严格说起来属于卖队友的行为。

    但是有句话不是说的好么,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再说了,如今崇祯皇帝明显是重视这些在传统文人们看来颇有些奇技淫巧的道道,岂不正是合了墨家务实派的理念?

    这么一想,也算是自己为他们好,又怎么能说是卖?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说是卖呢?

    将心理压力卸去的徐光启躬身道:“启奏陛下,墨家传人如今尚在,只是分了两派,两者虽然理念不同,却也都是为大明效力的。卡Kа酷Ku尐裞網”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徐爱卿说说看。”

    徐光启应了一声,接着道:“务实一派,倒也没甚么好说的,他们搞出来的许多东西,都是慢慢的传入民间的。

    至于任侠的一派,倒是让微臣佩服的很。”

    崇祯皇帝心道文人就是文人,嘴上各种鄙视那些玩刀子的,实际上也是玩了命的打压武人,但是实际上,心里却是对任侠随性的游侠儿羡慕的紧。

    虽然身体和嘴上都是拒绝的,但是心理上却是很老实嘛。

    徐光启见崇祯皇帝的脸上似笑非笑的笑容,知道自己的那种任侠情怀被看穿,老脸当下便是一红。

    轻咳了一声,徐光启便接着道:“陛下,臣心中向往着那种游侠儿的生活不假,可是这墨家的任侠一派,倒是真的为我大明出了力的。

    远了不说,便是戚大帅治倭之前,墨门的游侠儿便已经活跃在抗倭的战场上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埋骨东南地。

    后来戚大帅将倭人治理服帖了之后,墨门任侠一派的钜子觉得不能任由倭奴在我中原大地上任来任往,又派了一批游侠儿去往倭国报复。

    只是据微臣所知,派去的游侠儿都已经战场在倭国,没有一人逃回大明。”

    徐光启的话说话,崇祯皇帝心中也是肃然起敬。

    这墨门钜子很合自己的胃口!

    寇可往,我亦可往!

    凭什么倭奴就能来中原,中原却不能报复回去?

    仁义?道德?

    狗屁!

    崇祯皇帝想起了前世一个叫仇圣的家伙。

    知道仇圣是何许人也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这句诗,知道的就多了。

    除了这首男儿行,仇圣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大中华民族复仇主义宣言》,也叫做《血洗小日本》,只是除了某一段时间内曾经广为流传过,后来已经很少有人看过了。

    但是崇祯皇帝还记得男儿行中的另外一句“君不见,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一朝虏夷乱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学古风,重振雄豪气。名声同粪土,不屑仁者讥。

    身佩削铁剑,一怒即杀人。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若说是这首诗有什么内涵,崇祯皇帝自认满脑子1和0的自己找不出来。

    但是崇祯皇帝却无比认同仇圣的观点——没有一个日本人是无辜的,对于日本东京,应当屠杀血洗以进行报复。

    冷哼了一声,崇祯皇帝开口说道:“寇可往,我亦可往,墨门钜子干的好。朕正有意血洗日本,只是一时腾不出手来罢了。”

    徐光启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崇祯皇帝了。

    依着崇祯皇帝能下旨不许饿死一个百姓的德性来看,怎么着也不是这种嗜杀无度的狂人。

    哪怕是在漠北草原上连筑十余座京观,也远远称不上血洗草原。

    如今却是赤裸裸的说出了血洗日本这种话,鬼知道日本到底是怎么招惹到这位爷的。

    徐光启躬身道:“陛下慎言,若是传了出去,恐于陛下圣誉有碍。”

    崇祯皇帝却是嗤的一笑,开口道:“狗屁的圣誉!看破千年仁义名,杀人百万心不惩。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人。

    不血洗日本,朕心不安。

    大明现在腾不出手来,等大明腾出手来,这日本诸岛,朕定然要其寸草不生。

    徐爱卿记住了,宁要大明的草,不要敌国的苗!”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又低声吩咐道:“今儿个这番话,不许传出去。若是让日本有了防备,小心尔等的脑袋。”

    跟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和方正化心中皆是一凛,一起躬身应是。

    徐光启也躬身道:“陛下放心,此间之事,定然不会有一个字传出去。”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