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抠神> 第三百七十六章 视角的不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视角的不同

    三人碰了一杯。

    程煜对邻居说道:“不好意思啊其实还不知道你贵姓呢那天来我家人比较多我也没太记得住。”

    邻居赶忙说道:“抱歉抱歉我没想着这茬我姓汪叫汪旭。”

    程煜点了点头说:“这位你应该认识的吧?”他指了指薛长运。

    汪旭道:“认识认识虽然只见过两次而且主要是我父亲跟薛公子谈但肯定认识。就怕薛公子不记得我。”

    薛长运笑了笑说:“行了咱们别客套了。你俩居然会是邻居这还真是个缘分呐。”

    程煜也点点头说:“还真是巧了。如果说住成邻居还算不得什么缘分的话那么今天你俩分别找我为的很可能是同一件事那就真的是有点儿太巧了。”

    其实不用程煜说这俩人也都想到了他们所为的肯定都是同一件事。

    但是作为程煜他总归是要牵个头先把话题挑明了。

    薛长运很会捧哏当即说道:“刚才我看到你俩在一块儿心里还奇怪心说别是程少要绕过我直接跟你们谈了吧。”

    程煜白了他一眼汪旭却有些紧张说:“不是不是程少根本就不知情。”

    程煜摆摆手说:“行了你甭搭理他他就是开玩笑的。刚才我出门准备去接你结果路上正好遇到汪旭。汪旭跟我说他原本打算晚饭之后那会儿过来找我的今天我不是带了俩朋友过来吃饭么他听到里边声音挺大知道我有客人就没进门了。然后我问他什么事儿他就说你找他想收购研究所那部分股权说是这事儿跟我也有关系。他想着咱们是邻居总要过来问问我。我就干脆邀请他一块儿过去接你……”

    薛长运假作恍然大悟其实他早就明白了汪旭肯定是信不过他毕竟在吴东这个地头上扯大旗的话最容易被扯上的就是程家和杜家。

    毕竟是第一次打交道有这样的疑惑和担心也是正常的薛长运还不至于为这事儿不满。

    “汪旭这事儿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那个研究所的确是我和薛公子一起准备收购的。

    你们上次是第一次改制原本研究所那边是希望做成国有股权制的合作研究所但是现在上边也不愿意继续为研究所进行投入了而你们每年给出的科研经费着实数量不够就连那些研究所的薪资都成问题。

    正巧前段时间他们跟我们有个合作因为一个专利的问题彼此认识了。于是就谈到了下一步的研究所全面民营化的事情。

    我和薛公子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分步骤的收购这家研究所。

    刚才他给我来电话说是有事要找我谈但我没问是什么事。现在看来应该就是关于你们家手里那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的事情。”

    薛长运再度发挥捧哏的强项道:“是呀电话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所以我跟程少说要面谈。只是没想到这么巧主角之一的你恰好也出现了。

    汪旭我们是很有诚意收购你们家手中的股份的但是研究所的现状你们也看见了不进行较大的投入的话几乎不可能出现任何转机。

    既然今天坐到一起了那我想听听你和你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果是想卖呢咱们继续谈如果着实为难我也帮陈所长打听你们你们愿不愿意全盘接手他们的研究所。”

    汪旭稍稍沉吟了一下苦笑着说:“薛公子说实话我们家拿下那三成的股份之后这些年或多或少的也往里投入了一部分资金。虽然不太多但加上当初收购那三成股份的资金也超过千亿了。我们承认研究所是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当初的估值还在一千多万现在恐怕几百万都没人愿意接手。”

    程煜插嘴道:“其实主要不在于收购的资金更多的是接手之后的投入将会比较大。”

    汪旭点了点头说:“我承认可我们毕竟投入了不少资金研究所那边呢跟我们的分成是从入股那天开始计算的。

    也就是说以往的专利和技术跟我们无关。

    就像是这次卖给你们的那个材料技术其实我们家当初也曾想过要购买那项专利。

    不是我矫情那项专利和我们家一项前两年收购来的技术非常的相似。当然我不是说研究所抄袭只能说是研发的方向上比较相似而且我承认研究所手里的专利更加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规格更高。

    可我们毕竟已经有了部分技术这项技术我们也可以在不断的生产中去进行完善。所以当初就没下定决心购买这项专利。然后才被陈所长卖给了二位。

    我说这个没别的意思只是想说明一个现状那就是我们入资研究所以来几乎没从研究所这里得到任何回报相反投入已经着实不少了。

    要说大钱也不算可那都是切切实实的现金啊我们做实业工厂的对于现金的需求更大。所以薛公子您给我们的报价我们真的很难割肉啊……”

    程煜看了薛长运一眼这些都是他所不知情的甚至他连薛长运给汪旭家里的报价是多少都不知道。

    但是大致上也能推算的出来。

    现如今研究所真的是处于揭不开锅的状态国家的经费一年比一年少很多已经过了保密期的专利又已经出售了。

    这就导致了研究所的估值日渐走低。

    包括跟陈所长谈到的几年前研究所第一次改制的时候还估值了一千多万呢汪家拿走的那三成股权当初可是付出了四百万左右的代价的。

    而现在除了那些还没有到期的专利以及一部分研发人员那家研究所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啥也不剩了。就算是当初第一次改制的时候研究所内部还有个小工厂还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如果当时就寻找好恰当的市场甚至是有可能凭借手中的技术打开一些局面的。

    只可惜无论是陈江还是吴竞都并不善于经营在市场面前他们简直就是两眼一抹黑。

    而他们当初改制选择的股东也有问题。

    对于汪旭家里的情况程煜并不了解但从他刚才的叙述中程煜大致能够知道汪旭家既然是做环保材料的并以此为根基那么他们家必然有成熟的生产线绝不可能支持研究所的工厂继续发展下去。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希望看到研究所的工厂分崩离析。

    唯有让研究所自己没有任何技术的消化能力他们才有可能在这其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根据研究所的核算这次改制之后每年会变现一部分股份从收购开始那天就全面停止军需技术的研发完全面向市场转为民用技术的研发。但不包括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研发。

    而研发经费方面是需要收购方完全支付的。

    这些研发经费一部分将用于研究所对新技术的研发一部分还需要继续用在已经展开的技术之上。

    说穿了收购方甚至还需要帮助国家完成未完成的那部分技术的研发这个研发经费是有比例必须用于那部分技术的研发工作的。

    国家从此只负责一部分研发人员的薪资以三年到五年的时间进行过渡最终实现全面民营化。

    收购完成之后已经过了期限的军用技术会被留下而未过期的则分为两种情况来操作。

    其一在一年之内就将过期的技术将由国家进行封存。收购方需要再付出一定的资金对这部分技术进行收购。

    其二便是一年内无法过期的技术这将彻底由国家接手。

    这么算起来其实在这几年里投入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这个条件其实算的上比较苛刻了对于汪家而言意义不大他们也只能选择变卖自己的股份。

    程煜和薛长运是因为薛长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研认为收购完成之后他们所能得到的技术基本上还是可以跟投入相符合一方面是帮助国家和政府完成改制的需求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得到一定的技术储备。

    钱肯定是赚不到的甚至会产生部分亏损但却可以因此得到政府方面的印象分。

    对于薛家和已经成立的前锦他们未来的经营方向跟政府密不可分更多的会去从事政府基建工作的开发那么这么算起账来还算是划算。

    视角不同决定了对研究所的态度不同这才有了今天的一幕。

    于是按照目前研究所本身的状况加上今后将要付出的种种代价导致了研究所目前的估值很难超过四百万。

    如果按照这个估值去计算汪家手里的股份也就值个一百二十万左右。

    对于这么多年下来持续进行投入但却回报有限总投资金额甚至过千万的汪家而言显然无法接受。

    做生意投资当然是有赔有赚可如果不存在改制收购这档子事可以说汪家也差不多到了可以往回收回一定成本的阶段了。

    偏偏遇到政府急于把这个烂摊子摆脱出去汪家眼看着有回收成本的机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并且一下子把估值压得那么低汪家当然会有所不情愿。

    看到程煜投来的目光薛长运当然知道程煜的疑问是什么他直接说道:“是这样我们当下对研究所的估值或者说是相对公正的第三方调研公司对研究所做出的估值只有四百万。我也考虑到汪家这些年不容易所以我报出的是二百万收购他们手里全部股份的报价。汪总觉得太少但这已经是我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汪旭满脸苦涩显然这也不是他和他父亲所能完全能决定的。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