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大明文魁> 七百五十八章 陈词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七百五十八章 陈词

    冬十月的朝仪。卡Kа酷Ku尐裞網

    对于在京的一千三百余名京官而言,不过是普通的一日。

    但昨日皇城的大火,却令今日的朝仪有些不同。

    耸立在午门广场上,众官员们可以看见不远处殿宇,几处寥寥升起的黑烟,鼻间可嗅到木料焦味。

    待得知天子,太后,皇后无恙后,百官们揪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

    但在场不少官员们也是担心天子是否因大火的影响,不会出现在今日朝仪上,如此就让精心策划多日的准备,功亏一篑。

    纠察礼仪的御史还没到。

    官员们也不愿在午门的朝房里等候,天子虽说无恙,但遇到大火这事,他们还是要表示出臣子的关心。

    手持朝笏,腰挂牙牌的官员于广场上云集。

    “这宫殿遭祝融之劫,幸亏不比嘉靖年间的天火。当时三殿尽焚,延烧奉天门、左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这一次可以说仰仗陛下,太后洪福,没有酿就如此大火。”

    “听闻当年世庙降旨将重修三大殿的费用摊派至各省,朝廷耗银一千多万两,方才修好了这三殿。这一次若真再烧了三大殿,这钱要从何而来?所以说这次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一名官员声音高了几度道:“就算不烧朝廷也没是钱,黄河刚发了大水,昨日传闻苏,松又发了水灾,而户部又不是没钱,却将这钱挪至他用。”

    立即一名官员将话扯开:“眼下自是太后万寿要紧,至于修建寿宫也不算作他用,这是关乎国运之大事。再说陛下仁德,已是停了兴建离宫。”

    众人打着哈哈,一人道:“听闻天子,太后都向太庙祈福,这也是心念天下苍生啊。”

    听着这些官员议论,于慎行,王家屏等人则是冷眼旁观。

    他们看得清楚,但凡是官员总是把奉承人的话,说得不像是奉承人的话,把膈应人的话,说得不像膈应人的话。

    官员们都将怒而不敢形于色之事,托在不敢言而虚言之词中。说了没有意义的话,官员们都不会说,这倒不似哪些慷慨激昂,言谈无忌的士子们,在酒楼茶楼上大方阙词。

    身为官员都知道混到今日有多么不容易,身在官场一定要谨言慎行,以免祸从口出。

    于慎行一声不吭,张家屏朝他点了点头,然后道:“事到临头,不要想得太多。”

    于慎行绷紧的神情稍稍松了些,向王家屏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三位辅臣已是到了。

    景阳钟悠悠地响起,众官员们立即停止了交谈,肃然在午门前列队。

    天边苍云卷动,乍看晴朗的天气,似马上风雨欲来。

    铁锁一落,诏狱大牢的牢门打开。

    阳光倾泻入诏狱的甬道中。

    林浅浅站在狱门前看着深深向地底而去甬道,心想都说这诏狱不见天日,果真一点不错。

    一名锦衣卫给林浅浅打了火把讨好向她言道:“督工都已交待过了,让你与状元公好好说话,到时不会有人来催促。”

    林浅浅点了点头,想起陈济川提的规矩,从荷包里拿出点碎银子,动作生疏地塞给对方:“有劳大哥了。”

    这名锦衣卫犹豫了下,还是将钱收下,然后打着火把在前引路。

    林浅浅走在昏暗的甬道里,整颗心都提了起来,但想到林延潮就在诏狱中,当下也顾不得了,脚步紧紧地跟上。

    中极殿里。

    在上朝前,天子都会在此先歇息片刻。飞云辇也是停在一旁。

    殿内太监宫女都是垂手侍立,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打搅了皇帝。

    昨夜皇城大火。天子虽没有受惊,但总是耽误了休息,到了快天明这才合眼片刻。

    这一日朝仪,天子还是精神不济。但一会大臣还要向天子问安,故而天子不愿让百官看到他疲惫的样子。

    宫女给他端来的参茶。

    天子嫌弃参茶的味太重,喝了口即想吐掉,但心想一会还有许多事,于是就强忍着喝下。

    然后天子坐在御座上闭目养神。

    这时张鲸来了,他本是步伐匆匆,待见到天子在休息,立即改蹑手蹑脚来至御座的阶下。

    哪知还没近前,天子就闭着眼睛道:“是张鲸来了吗?”

    张鲸讨好地笑道:“万岁爷真是圣耳,奴才这点声音都是瞒不过你。”

    天子睁眼道:“你的脚步声,朕还听不出来。卡Kа酷Ku尐裞網”

    张鲸谄笑了几声,然后递上一封公文。

    太监将公文转交至天子手中。天子看了几眼道:“可察到何人在背后主使?”

    张鲸说了几个名字,天子冷笑道:“这些人官不过是翰林,员外郎,竟能号召朝臣?”

    张鲸垂头道:“奴才会继续查,不过陛下是不是以龙体有恙之名,先不去皇极门。”

    天子摆了摆手道:“不,朕倒要看看这出好戏,立即摆驾。”

    说完天子从御座上起身,坐到飞云辇上。

    此刻文武大臣鱼贯从午门左右掖门,经汉白玉金水桥进入皇极门前。

    五百余名官员依着一至九品的朝牌,分列至皇门之前。

    官员们垂下头屏息静气。

    此刻静鞭三响,韶乐一起,天子御驾来至皇极门升座。

    三辅臣率百官向天子行礼后,然后问安。

    众大臣们看去,天子虽容色有些疲倦,但精神还算可以。

    昨夜是太监宫女为了排演太后大寿燃放焰火,令紫禁城失火。眼下既已将人处置,众官员们也不好就此事继续追查下去。

    但是就在这时一名官员突然从班列出班,来至御道旁向皇帝跪下,朗声奏道:“陛下,皇城失火并非没有来由,此乃上天给予陛下之警示,警示陛下在位若不修德政,将来必遭天怒人怨。”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天子也是看过不少大臣的弹劾奏章。

    明朝官员上谏,一贯以言辞激烈,夸张而著称。当然文官们自有一套说辞,称奏章里言辞不激烈夸张,不足以打动圣心。

    所以坐在御座上的天子对这样危言耸听早有免疫力了。

    这也是明朝方有特色,这在清朝简直不敢想象。

    天子也没有动气当下道:“这一次宫里大火乃是人祸,并非是天灾,并非是上天之警兆,卿不要无端揣测。”

    这名官员却不依不饶道:“陛下,尚书洪范有云,上天乃赐予大禹洪范九畴,以治理天下。九畴中有庶征,若国家有道,则风和日丽,海清河宴,若国家无道,则洪涝水旱。故天子应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是以天意影响人事,这一次宫里无端失火,加之苏,松受灾,黄河泛滥,都是上天对天子的警示,请陛下修德政以平天怒。”

    这一套乃董仲舒沿用至今的天人感应之说。

    皇权再高,那也是上天之子,也要受上天来制约。

    这紫禁城失火本就敏感,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将皇城都建好了,结果一场天火将皇城烧成灰烬。

    发动靖难之役,杀人不眨眼的朱棣,因此事以为自己获罪于天,于是下了一道罪己诏来向天下检讨自己的过失。

    所以这名官员借此事来发挥,天子无可奈何,当下道:“朕知道了。”

    这名官员见此道:“臣以为眼下国家的祸患,在于朝廷奸佞未尽。张居正虽已是定案,但朝堂上不少大臣仍暗中同情,甚至就是张党余孽。”

    “甚至还有大臣自持天子近臣,不惜上书借潞王大婚之事,攻讦朝政,居心叵测要转移视听,惊扰太后大寿,离间天家骨肉之情,这等人定要严办。”

    “臣恳请陛下扶正祛邪,铲除奸恶,以宏正扬善,来平息天怒。”

    这名官员说完,在场官员不由频频目视武清侯李伟。

    但见李伟却不动声色,隐约有几分得意之色。

    诏狱幽暗。

    林浅浅不时听得手镣脚镣碰撞响起,想必就是囚禁于此的犯人翻身,移动。

    其间不时有短短,或者是极长的痛苦呻吟。

    林浅浅从小到大从未见过这一幕,只能紧紧地跟在火把后头,偶尔火把一时照亮处,照出那木栅栏后一个个空洞无助的眼神,令林浅浅更是不寒而栗。

    林浅浅不由在心底道,相公啊,相公啊,你可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待走至一个拐角,前方的锦衣卫停下脚步,笑着道:“夫人,到了。”

    林浅浅心底一松,随即又提了起来,她生怕看见一个血肉模糊的林延潮。

    锦衣卫命牢子开了锁,打开房门。林浅浅睁大眼睛朝里望去,但见林延潮穿着一件干净的蓝衫,好整以暇地坐在榻边,手里持着书卷。

    林浅浅看了林延潮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