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大明文魁> 九百七十章 羊报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九百七十章 羊报

    林延潮这一番话说完,官员们无不动容。卡Kа酷Ku尐裞網

    国朝的官员一贯以来,重文章而轻演说。

    文章事上,演说面下,论文章林延潮已是当今文宗,没料到演说也是当世无匹。

    听说当年国子监学生叩阙,林延潮一席话下,士子诚服而退,成了他名声。而在归德他升任知府,及离任卸职时,无论哪一次演讲,都称的上打动人心。

    这番话里诚恳至极,将林延潮从读书至为官,贬官再入京这一番心境变化说的是清清楚楚。

    剖析心思,告诉给了解与不了解自己的人。

    林三元并非一出场就那么高大尚,所谓的修齐治平四字,其实道来,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林三元与我等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人家没有在穷书生行以天下为己任的事,在做官时只考虑自己的做官前程而已。

    这点要做到很难吗?

    说不难,也很难。

    跟随林延潮左右陈济川,陶望龄,袁可立都知道他这一步一步走来有多么不容易。

    事功难,知行合一更难。

    就在林延潮与众人话别时,一名官兵匆匆赶来,与陶望龄耳语了几句。

    陶望龄脸色一变,他犹豫了一番是不是将此事禀告给林延潮,但还是上前与众官员叙话的林延潮道:“老师,有要事相禀。”

    林延潮道:“我现在已是卸职,若是府里的事,禀告何司马就好,不必来与我说。”

    何同知在旁连忙道:“府台言重了。”

    但见两名官兵被带上堂,当先一名官兵一见林延潮就要跪下。林延潮摆手道:“我已卸职,府里大小之事都交由二府署理,你与他禀告就是。”

    这官兵立即向何同知叩头,然后道:“启禀司马老爷,今日巡河接到上游漂下的羊报。”

    听闻羊报,在场之人都为之色变。

    众人向另一名官兵打量故去,但见此人身材矮小,衣裳褴褛,手脚上都是青肿。

    何同知问道:“此人就是送羊报的勇士?”

    这名官兵叩头,却一下见到这么多官员,太紧张了不知如何言语。

    一般黄河上游若是大水,水情严重。上游州府会派六百里加急的驿马向下游各州府驰报,若是特别严重的水情,连六百里加急的驿马都嫌慢了。

    那么上游州府会召一名勇士,直接乘着羊皮筏子从黄河上游漂至下游传信。

    乘羊皮筏子从黄河上游漂流至下游传信,这可是九死一生啊。所以一定要勇气非凡,熟悉水性的人才能担任。此人下水前先食不饥丸,身携几十枚水签,溯流直下向下游投签,运气特别好的话,会在半途上被巡船捞上来,但是一般都是没命。

    “你是哪个省的?”

    “陕西!”这官兵道了一句,众人都是骇然这漂流了可是有几百里,居然能到这里。卡Kа酷Ku尐裞網

    官兵将水签向何同知奉上。

    水签上也没多说,但众官员们都知道,但凡逼得用羊报这样方式报告下游河情,那么汛情已是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在林延潮刚卸任,何同知刚上任之时,即出现这样的事。

    何同知有些六神无主,一旁吴通判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的,摊手道:“如之奈何,如之奈何,苦矣,苦矣。”

    而马通判对何同知,吴通判二人这个样子,是没有半点信心,望向林延潮道:“府台大人!”

    一旁陈济川立即道:“马别驾,我们老爷已是卸职了,不是知府了,此事当由何司马做主。”

    陈济川果断的拒绝,然后也是一心替林延潮甩锅。

    天子这一次下旨召林延潮进京,显然是要重用的意思,对于当初林延潮上谏既往不咎了。

    而且圣旨上说了即刻,还赐驰骋驿马进京。说明林延潮是一刻也不能停留,若是路途上耽搁了,那不是扫了天子的面子。

    就算两个朋友以往有些失和,现在人家主动与你示好,你却不买帐,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更何况人家是天子啊!

    至于陶望龄,袁可立心底也是知道这一点,但他们有些为难。

    在读书人心底,按照民为贵君为轻的说法,当然是治下百姓为重了。卡Kа酷Ku尐裞網

    现在大水就要来了,林延潮在这个时候离开,有弃百姓于不顾的嫌疑。当然大家知道林延潮已经卸职了。但传至别人口里,哪里会认真研究这些,这对林延潮的名声而言,实是不好。

    你林延潮当初不是犯颜直谏,规劝天子以百姓为重吗?现在天子给了你一点好处,你就忘记了,赶着去巴结人家,自己打自己的脸。

    何同知,吴通判那边也是看了过来,以往府里大小事,林延潮都是一人作决断,众人都是习惯了。

    现在林延潮卸职,何同知之前一直是闲官,现在刚上任,人心不服。吴通判夸夸其谈还可以,但要他扛责任,跑的比什么都快。

    在场官员都是如此心思,他也不好揣测林延潮此时心底是怎么想的。

    对他们而言林延潮留下最好,有主心骨,但又不好开这口。何同知也有心让林延潮留下,但这挽留的话,如何也是开不了。

    吴通判左看右看,何同知不好说,剩下众官员属他最有威信。于是吴通判倚老卖老道了一句:“真是什么事都赶在一块了,府台在任三年,黄河是一点事都没有。现在府台卸职第一日,这羊报就来了。你说这巧不巧,都可以拿这段事说书了。”

    说着吴通判自顾笑了起来,但在场却无一人附和。

    吴通判见冷了场,轻咳一声收敛笑容道:“看来这龙王就是卖府台的面子,但府台上京的事又不能耽搁,我看是不是可以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么两全其美?”

    众人都吃惊了,吴通判居然能想出妙计来。

    但见吴通判道:“本官有一愚之得,之前河漕衙门下文,追究沿河官员责任,言守堤若守土,官员不可擅离。所以府台可以先斩后奏,待河情过后,府台致书河漕衙门,让潘制台向天子说明,府台因上游大水之事暂缓入京,如此天子也不会追究的。”

    众人一听,面面相窥。

    好你个一愚之得。

    陈济川忍不住斥道:“依吴別驾这么说,潘制台的一句话比圣命还大?”

    陈济川此言一出,陶望龄,袁可立都在心底大骂,什么馊主意,照吴通判这么说,林延潮自己抗命,还要将潘季驯拉下水。

    就算潘季驯与林延潮再有交情,接信后也会大骂你林延潮祸害自己也就可以,别来祸害我老潘啊。

    吴通判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现在被陈济川讽刺才反应过来,但依然知错不改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本官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治河的事,没有府台不行啊。”

    陈济川还要再说,林延潮伸手一止道:“济川不可对吴別驾无礼。”

    众人见林延潮终于开口了,何同知立即问道:“不知府台于此事怎么看?”

    林延潮道:“何別驾,诸位同僚,从林某接旨之时起,已是卸职了,不再是本府知府了,于府里大小之事,本不该多言的。但蒙何別驾信的过,以河事相询,那么林某就以局外之人说几句话。”

    “敢问诸位若林某当初没有履任归德,诸位就不治河,不御水了吗?治水的事当初是由林某亲手操办,论河工在座没有人比林某更了解,但是林某在府三年修河是为何?就是为了修一条百年不坏好堤,让本府百姓从此不遭河患,”

    “现在我刚卸任,你们就担心大堤御不住大水,如此是不是指林某与诸位三年都在白用工呢?”

    何同知,吴通判被林延潮这一问都是满脸通红。

    林延潮当下正色道:“林某对诸位有信心,也对这三年来亲手所修的河堤有信心。今年河情再猛,河情再大,也冲不垮归德的河堤,归德必然安然无恙,这就是林某为官三年的自信。”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时如此,为官也是如此。三年之事功,眼下到了验一验是不是真金之时,林某不会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请诸位不要看不起自己。下面请何司马主持一切,林某即接旨上京,在此与诸位告辞!”

    “是,府台大人。”何同知,吴通判众官员都是向林延潮一并拱手。

    林延潮点点头,当下大步离开公堂,陈济川,陶望龄,袁可立等人昂然跟随在后。

    一路之上,官吏们都避道一旁,向林延潮行礼。

    众官员看着林延潮的背影,想起那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话来。林延潮现在就如同一个刚进考场的士子,卷子都没有看,就对左右同考的士子说,自己这一次一定能高中。

    换了旁人,别人一定会笑话!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