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春秋我为王> 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如今已是战争第二年的二月中旬(前497年),正是春耕过后用兵的好时节。卡Kа酷Ku尐裞網

    赵氏一万五千大军,外加在河内征召的一万劳役已经渡过大河,若无齐、郑插手,击溃卫国那仅剩的万余残兵没什么难度。不过卫军的统帅王孙贾很聪明,他选择避战,都躲在各处城邑里不出来,一一攻取倒是一件麻烦事,赵无恤一直对西线的战事有些担心,希望这边能速战速决。

    不过想要迅速解决卫国,想着简单,做起来却有些麻烦。子贡离开前曾郑重地对他说过,卫可攻却不可轻,更不可亡其社稷,因为卫国虽然国君荒唐,却颇有一些贤能的大臣辅佐,他们才是卫国赖以生存的基石。

    其中最重要的大臣有三位,正所谓:“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卫灵公能在春秋季世里保住社稷,全靠这三个人。仲叔圉就是孔圉,此人是卫侯元的女婿,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也算栋梁之才。

    说起孔圉这个名字,后世知道的寥寥无几,可要说起他死后的谥号“孔文子”,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大多数人还能接着往下背:“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孔圉,便是孔子十分赞许的孔文子,虽然此孔与彼孔半点关系都没有,孔丘是子姓的殷商遗民,而孔圉则是姞姓南燕国的后代,南燕灭亡后入卫做了大夫。

    卫国贵族众多,不过没有传承几百年不倒的世卿。卡Kа酷Ku尐裞網只有一些中小贵族,在宁氏和孙氏两家垮台后,就数孔圉的领地最大。

    所以无恤在用兵卒攻取的同时,也只能扶持蒯聩为傀儡。招降卫国贵族和民众,以期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过卫国的小贵族倒是闻风而降了不少,唯独大贵族和有名的贤士少有来投,也是赵无恤前几年打卫国打得太狠,哪位贵族的领地没被他占过?比如濮南的蒲邑。就是孔圉家的封地。

    所以那孔圉要是对赵无恤没意见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方面,他失去的领地也是引人上钩的鱼饵。

    于是无恤对蒯聩说道:“我听闻卫君与卫国公女姊弟情深,卫君被逐出国后多次替君求情,因此被老卫侯厌恶,而孔圉乃君之姊夫,若他能弃暗投明,我愿将蒲邑连带孔氏这几年损失的粟米钱帛一并归还!”

    蒯聩面露难色:“我与姊夫的确关系不错,但自从我出奔后,便与他再无联络。更别说来助我了……倒是我阿姊常悄悄来信关怀,还说无论父亲如此,她与我的姊弟之情都不会变,若有机会,一定相助。”在赵无恤面前,他下意识地不敢称孤道寡。

    赵无恤一笑:“君与卫国公女有联系就够了,若公女见疑,孔氏又岂能自免?我听说老卫侯心胸狭隘,而且他宠爱的宋子朝与孔圉也不太和睦,只要对外宣布说。君在楚丘虚执政之席以待孔圉,我料想过不了几日,他就要被老卫侯逼得仓皇而逃了!”

    ……

    帝丘,因为上古之时帝颛顼所居。故曰帝丘,因为在濮水之北,故而又称濮阳,卫国将都城迁到这里已经一个半世纪了,桑间濮上人口密集,足足有一万多户!繁荣程度不下于旧都朝歌。

    卫国的宫室坐落在大河东岸。远远望去层峦叠嶂,十分宏伟,不是楚丘的小行宫能比的。因为历代卫国国君别的不会,享乐倒是很有一套,似乎是封在殷墟,便把殷人的荒唐好乐原封不动学来了。到了这一代的国君卫侯元更是如此,平日里壮丽的新台上桑间濮上的靡靡之音彻夜不息。

    可近半个月来,卫侯元却连听音乐的心情都没有了,因为每天都会从西面传来数不清的告急和奏报:赵军到莹泽了,赵军到檀渊了,赵军渡大河了,赵军攻下楚丘了……这些坏消息写在帛布或者简牍上,将卫侯的案几堆得满满当当,让他看一眼就肝疼。

    但相比之下,还是今日传来的消息最让他暴跳如雷。

    “逆子!不但助赵氏与寡人为敌,还在楚丘,在文公的行宫和庙宇里僭位,还以卫国社稷为由,请我速速退位……他当我已经死了不成!”

    卫侯元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头上白发渐渐生,常年淫乐的身体也被掏空,十分虚弱,这下被儿子气得不行,大吼数声后,便瘫倒坐在榻上喘息不已。

    “君上息怒,君上息怒。”

    卫国的三个顶梁柱都不在宫室里:王孙贾在统领卫军,避免与赵军交战受损失;祝鮀在向卫国列祖列宗祈求保佑渡过此难关;而孔圉则常驻馆舍,与齐、晋、周的使者交涉,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卡Kа酷Ku尐裞網

    所以在卫侯元身边只剩下佞臣弥子瑕,他也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毕竟为父者还活着时,做太子的公然在外即位的事情从古至今还没听说过,所以他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只能陪着卫侯元唉声叹气。

    卫侯元虽然不喜蒯聩,却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又气又恼地唾骂道:“此子从小便不肖,当年寡人为他请鲁国人颜阖做太傅时,颜阖便对蘧伯玉说,蒯聩的德行非常的差,难以教导,迟早会做出不顾法度礼仪的事情,危害卫国社稷……没想到此言成真了。”

    卫侯元气了一会后,心里那股狠劲便上来了,他恶狠狠地说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应该将他逐出国了事,应该大义灭亲,将他一剑斩了!

    作为心胸极其狭隘的国君,卫侯可不打算就这么算了,他让弥子瑕去追查究竟是哪些人在党附拥戴蒯聩,这些人虽然外逃,却总有家眷和亲族还留在帝丘。他一定要狠狠惩处这些逆臣,让卫国人知道,卫国只有一个国君!一个生杀予夺的国君!

    于是数日之间,帝丘城中掀起了一场抓捕的**。每天都有人被逮捕入狱,昔日和蒯聩“******”走得近的人有许多被斩于东市。

    到了第三日,更具体的消息传来,其中包括蒯聩楚丘政权的“百官”名单……

    “孔圉!?”

    卫侯元死死盯着那份帛书上的黑字,顿时红了眼。

    孔圉是卫侯的大女婿。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可他的名字却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蒯聩的卿士名单里,身份更是最高的“当国”!

    “连孔圉也要叛孤么?就为了一个卿位,为了做新君的执政?”

    在孟诸被赵无恤处以腐刑的宋国公子朝与孔圉有怨,平日里没机会离间这对舅婿,如今有了把柄,顿时在卫侯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

    “君上,孔圉与赵氏的干吏端木赐等人交往甚密,蒯聩离开后,也与孔圉暗中往来。通信十分密集。今日还有人来告发,说孔氏府上似乎接待过从西面来的绛衣商贾,恐怕就是从楚丘过来的赵使!”

    卫侯元沉吟片刻后点头道:“不错,伯姬与她弟弟蒯聩关系极好,蒯聩出奔,伯姬屡次为他求情,被孤怒斥数次后离开,还哭着说与其留在帝丘,不如随蒯聩而去。莫非孔圉听了她在枕边的话,也有了不臣之心。毕竟赵氏势大……”

    怀疑就像是发芽的种子,在宋子朝的施肥浇水下,在蒯聩背叛的阴影下,它在卫侯心中长得愈来愈旺。最后蒙蔽了理智和耐心。

    “来人,去将孔圉和伯姬提来,孤要当面审问他们!”

    弥子瑕应诺而去,带着卫宫甲士又一次将帝丘街巷弄得鸡飞狗跳,他们驾车直奔孔府,敲了半天门却无人来开。弥子瑕暗道不妙。撞开一看后,府中只剩下懵懂不知发生了何事的臣妾,孔氏夫妻和他们的儿子孔俚却早已不知所踪……

    ……

    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名瑗,字伯玉,他是卫国有名的贤人,为人十分正派,深得卫侯元的信赖。时值卫国社稷安危之时,他为了能出一份力,竟将不多的族兵全部交付给统军的王孙贾,连家财也资助一空,四处购买军械甲盾,还不断回领地征召乡党来帝丘,为即将到来的攻城战做准备。

    今日他从帝丘南门入城,刚要进入城门时,却见到一队车马匆匆朝这边驶出,那马夫他认识,正是孔氏的御者。

    于是蘧伯玉将车往路中央一拦,气得那御者七窍生烟,挥鞭就要打,却被车上的人制止,那人掀开帷幕伸出头来一看,见是熟人,这才松了口气。

    那男主人年过三旬,眉目庄重迤逦,半尺的胡须黑油油的,梳理得很整齐,正是孔圉。只是他行色匆匆,额头满是汗水,同行的家臣们全副武装,还在不断回头看后面,似乎是害怕有追兵。

    孔圉干笑着问道:“伯玉,这是何意?”

    蘧伯玉反问:“子明,你这又是要去何处?”

    “我奉君命要出城一趟,子明快些让开道路,我有急事……”

    蘧伯玉眉头大皱,寸步不让,“赵兵随时可能会来围城,子明乃卫国上大夫,挑这时候驾着私车离开,莫非是惧敌?这不像是平常的你!”

    与此同时他也看到有个总角孩童从马车里钻了出来,好奇地往外张望,却又被里面的人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