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重生之花月正春风> 第11章 一封来自广东的信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1章 一封来自广东的信

    ,最快更新重生之花月正春风最新章节!

    从霜回家时,刚走进二叔顾远宏家屋后的地坝,她二叔家的大黑狗听见脚步声,一边跑出来,一边叫,见到是从霜,便收了声,热情地跑过来,欢迎她。从霜前世时,并不太喜欢狗,她读小学的时候,被同一户人家的狗咬过两次,所以后来一直都不太喜欢这种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的动物,此时见到这条大黑狗,倒觉得有些前世所没有的亲切。

    进了院子,才发现,居然连二婶家的厨房门都是关着的,整个院子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在家。

    从霜打开自己家厨房的大门,进了父母的房间,打开书包,从里面拿出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三个馒头,封口是系好的。她解开封口,把这三个馒头倒时装汤用的大碗里,关上碗柜的门,把自己的书包放到堂屋的旧桌子上,给茶杯里冲了点开水,喝上去温温的,刚刚好。

    她回到这个家境十分困难的年代,已经快一个月了,对现在清贫的生活,已经很习惯了。除了学校的住宿条件,她恐怕直到初中毕业,也不会喜欢。不过还好,也没有那么让人难以忍受,起码晚上就寝时间一到,宿舍安静的很,比起24年后,小区里总有些邻居,深夜还在楼下的公共区域高谈阔论,或是楼上的邻居总是半夜吵闹,要更容易入睡。

    星期天就是国庆了,下周一是中秋。今年的国庆和中秋挨在一起了。可惜中秋作为法定节假日的事情,要许多年后的事。

    从霜这次回来,带着几分期盼和雀跃的心情,如果她没记错,就是在初一的国庆假时,家里收到了远嫁到湖南怀化的三姨的信,信封上的地址写的是广东省东莞市塘夏镇的一个工业园区里的一家玩具厂,当年三姨的那封来信,回信是从霜写的,也是从霜寄的。这封信,她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前世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这次一定不能再错过了。

    从霜去父母房间里看了一下写字台上的闹钟,已经六点多了,再过一个小时,就快天黑了,她也就放弃了出去看看奶奶是不是在附近干活,打听一下自己父母在哪块地干活,自己去帮忙的想法。家里要做的事也很多,忙到天黑,她也做不完。

    从霜进了草棚屋,果然,明天的猪草还没有宰,她把放在墙角的小板凳拿过来,把红苕藤抱了一大抱过来,开始宰猪草。

    秋晨和张映华回来时,秋晨走在前面,走近草棚时,听见里面咚咚咚咚的声音,转头问:“妈妈,有声音,是不是有贼?”

    张映华好笑:“天都还没黑,哪个贼娃子这么大胆。应该是你姐姐回来了,在宰猪草。”

    顾秋晨一听,一边喊“姐姐”,一边蹭蹭蹭跑了几步,打开正对着托水房的简易竹竿门。

    从霜停下手中的活,回过头来:“秋晨,回来啦。”

    “妈妈在后面。”秋晨背着小半筐红苕,走到堆红苕的地方,蹲下来,放下背筐:“姐姐,你好久回来的。”

    “呐,回来我就开始宰猪草,就是在宰这堆猪草前到家的。”从霜示意。

    张映华:“从霜,开了灯再宰,光线暗了,容易宰着手。”

    从霜喊秋晨:“妹妹,帮我拉一下电灯。”

    秋晨立刻跑去把电灯拉亮。

    “姐姐,你们放几天假?”

    从霜:“两天。后天下午再下去上晚自习。”

    秋晨:“大后天就中秋了,你不过了中秋再走吗?”

    从霜:“我也想啊,可是中秋学校不放假。我前面缺了那么多课,可不敢跟老师请假了。”

    秋晨像个大人似的叹了声气。

    从霜安慰她:“你也得上学啊。”

    秋晨:“可是我早晨可以在家吃了早饭再去,下午放了学就可以回来了。”

    从霜:“没办法呀。我们家离镇上太远了,只能住校。”

    秋晨还想说什么,张映华已经背着一大背筐的红苕藤进来了,从霜站起来,想帮忙接,张映华忙说:“你不要来接,这背猪草重的很,我自己放得下来。“

    张映华并不是像顾秋晨那样蹲下来,才把背筐放到地上,而是侧着身子,重心放到右边,右边身子低一些,一下就把背筐巧“摔“到了地上堆着的红苕藤上。这种功夫,便是从霜,也是要再大一些,才学会的。

    “秋晨,先去端红苕来宰,宰红苕的时候,你可以和你姐姐慢慢说话。“张映华吩咐小女儿。

    秋晨:“哦。“

    做晚饭的时候,张映华去碗柜里端中午剩的菜来加热,看到碗柜里的三个馒头,没有吭声,只端了剩菜去厨房。

    秋晨已经洗好澡了,坐在从霜旁边。从霜在灶下坐着,烧火。顾远山在宰红苕。

    张映华:“从霜,东西是你买回来的吧?“

    从霜:“嗯。我想着天气不是太热,早晨打饭的时候买的,背回来应该不会坏掉。平时家里都不会做这些东西吃,就买了三个回来,一人一个,您们尝个味道。“

    秋晨虽然不知道母亲和姐姐说的是什么,但知道是吃的,立刻问:“姐姐,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回来?“

    从霜伸手揉了揉妹妹的头发:“我跟你说了,你能保密吗?“

    “能。“

    从霜凑到秋晨耳边说:“馒头。“

    “啊!“秋晨看向张映华:”妈妈,我想吃……“

    “不行,明天早晨蒸饭的时候,蒸热了再吃。“张映华一口拒绝。

    秋晨:“现在又不是冷天,吃冷的也可以嘛。“

    从霜看自己妹妹可怜兮兮的样子,不忍:“妈妈,热饭的时候,热半个给妹妹吃吧。“

    见自己的姐姐开了口,秋晨立刻明白多半能行,赶紧站起来说:“妈妈,我去拿。“

    “你不要去拿。等下热饭的时候,我给你热半个,但要先说明,你姐姐只买了三个,一人只有一个,如果你今晚吃了半个,明天早晨,就只有半个了。“

    秋晨:“嗯。我明天早晨只吃半个。等打了糍粑,我再吃糍粑。“

    从霜看向自己的妈妈:“不是大后天才中秋吗?明天就打糍粑吗?“

    顾远山:“你妈妈早就计划好了,明天早晨就打,这样子,你在家,可以想吃就吃。到时候留一碗起来,我们中秋那天吃就行了。中秋那天,你奶奶他们也要打糍粑,早晨肯定要在他们家吃。“

    从霜想起24年后的父母,心里感慨万千,差点掉下泪来。好不容易把情绪稳住了,才说:“爸爸,妈妈,我这次月考,有三科考了满分。“

    这对顾远山和张映华来说,可真是一个实在令他们高兴的消息。张映华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也大概知道,上了中学,要考满分可不容易。这五六年,村里也有不少人家的小孩子上过中学,可从来没听说哪个考过满分。她心里高兴得很,但对着女儿,却说:“这次考好了,不代表以后都能考好,你可千万不能骄傲。“

    顾远山想,这都哪跟哪啊,不过他一向不在这种小事上反驳老婆,也就没吭声。倒是听见从霜说:“我晓得,妈妈,您放心吧。“

    晚饭后,张映华去泡明天要打糍粑的糯米,顾远山去洗澡,从霜洗碗。秋晨则站在灶台旁,跟从霜聊天。

    她今晚吃到了姐姐买的馒头,现在心里还美着呢。

    其实从霜家,每年都要种小麦,一年能收三百斤左右的小麦,但这些小麦,往往只够缴公粮,缴完国家的和集体的,收成好的年头,能余下三五十斤,要是收成不好的年头,可能还不够,还得补缴一些钱。所以每年收完小麦,辛苦忙一场,不一定能有小麦留下拿去磨面粉,馒头这些,不只对他们家是稀奇的东西,对村里许多人家来说,也是如此。

    等顾远山洗好澡过来时,从霜已经洗完碗刷好锅了,在堂屋里看历史书。

    顾远山走过来,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对从霜说:“你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

    从霜合上书:“我晓得。从放学到现在,我才看了几分钟的书。“

    顾远山:“你哪三门课考了满分?“

    “英语、数学和生物。“从霜说。

    “那很好,很好。“顾远山说:”英语和数学,不管是读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主课。“

    “嗯。“

    顾远山:“其他几门课呢?“

    从霜:“还不知道。估计星期天去学校,就会公布了。这几门的分数,还是放假前,班主任老师来开班会说的。“

    “你们班上除了你,还有其他人考满分吗?“

    从霜:“有。英语除了我,还有乐谊。谈晓薇好像也有三科考了满分。其他好像就没有了。“

    顾远山对谈晓薇有点印象:“那个谈晓薇,就是你们班的班长吧。“

    “就是她。你送我去学校,在校门口碰到她,她帮我背的书包。“

    顾远山:“她好像是你们班小升中的第一名。“

    “就是她。“

    顾远山毕竟是读过高中又当过小学老师的人,和女儿在学习上,可以有共同话题可以聊。张映华洗完澡过来,见老公在和女儿聊读书的事,本想和从霜说话,也没有开口。

    从霜看见她进来,便喊了她:“妈妈。“

    张映华洗了头发,一边用毛巾擦头发,一边走到吃饭的大方桌旁,移了根高板凳过来坐。

    顾远山:“你来坐椅子,我去看会儿电视。“

    张映华:“按着时间回来,不然把你们两父女锁在外面。“

    秋晨早跑去奶奶家看电视去了。她能陪着姐姐说话,等到父亲过来,已经不容易了。

    张映华坐下来,和从霜聊天,话题就完全不一样了。她不懂读书上的事情,只能和女儿聊家里情况,生活上的小事这些。但从霜并不觉得自己的妈妈就比父亲显得低一档。在她看来,父母各自擅长的领域不一样。这样恰好互补,对她和妹妹秋晨都好。

    张映华先是夸了两句:“从霜,我知道你有孝心,才会惦记着给我们买馒头回来。不过这种东西,尝过味道就好了。家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每个星期,家里只能拿得出十来斤米,给你去学校换粮票。我听你爸爸说过,你在学校,吃饭吃菜,都是要花粮票的,打开水也是,一瓶开水就要一两票。你现在正在长身体,在学校,自己要吃饱,节约归节约,但不能饿肚子。“

    从霜从这一大通话里,听出母亲的意思和担忧来,说:“妈妈,您就放心吧。我计划着用粮票。一星期十斤米,其实用不完,我买了馒头,都还剩了一些,下周去学校,不用带米去,上次爸爸送我的时候带的十斤米换的票,还没有用,其实以后可以少带一点米去。“

    张映华:“十斤米,我们家还是拿得出来。你不要总想着省点下来,也不要想着买点什么回来给我们吃。我们在家里,有米有菜,自己做来吃,比你在学校吃大锅饭要好吃。“

    从霜:“其实学校的饭挺好吃的,都是隔水蒸的,像我们农村办宴席,蒸糯米饭那样蒸出来的。只有菜,有时候确实不好吃。“

    张映华:“不好吃,也要吃饱。千万不要不好吃就不吃,那样子容易得胃病。“

    从霜:“嗯。我不会的。“

    “我听你爸爸说,你们下了晚自习,食堂会买馒头包子,你要是饿了,也要去买来吃。“

    “妈妈,我马上都要满十二岁了,您就放心吧。我晓得怎么照顾自己。“从霜使出了难得一用的撒娇的方式。前一世,她活到36岁,几乎没有在父母面前撒过娇,小的时候,好像不怎么敢,后来大了,又担起家里的重担,已经没有撒娇的心情了,怕一撒娇,就再也不想抗起那些重任了。

    张映华难得在女儿面前露出慈母之态,此时却自然流露出来了:“我不说了。你自己有分寸就行。我泡了米,明天一早,就蒸,你多睡会儿,我叫你,你再起床。“

    从霜:“嗯。我明天睡个懒觉。“

    张映华笑了,她觉得头发擦得差不多半干了,就把毛巾搭在从霜坐的圈椅臂上:“27那天,村里的大朱医生从镇上,给我们拿了封信回来。我拿出来,给你看看。“

    从霜心里已经知道,这封信,应该就是三姨从广东寄来的那封了。

    她跟着张映华进了房间,看着母亲打开平柜的锁,从里面的抽屉里拿出来一封信。

    这会儿,她心情又紧张又激动,直到接过信,看到上面的地址,以及久违了的字迹,才平静下来。

    的确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地址,那个厂名,她的三姨写来的信。

    从霜:“妈妈,爸爸给你读过了吧?“

    张映华:“读过了。你看吧。“

    “哎。”

    从霜拿着信,和母亲一起回到堂屋,坐下之后,从已经拆开的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看。

    这封页一共写了两页。从霜很快便看完了。三姨张映秀在信里说,她是收了水稻后,才和同村的人一起去的广东,到了塘夏,当天就进了现在的玩具厂。她在梳头部里,专门负责给玩具娃娃穿衣服装假发,是计件工,她每天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挣二十多块钱,少的时候,也基本上有十七八块。厂里包吃包住,每个月扣60块钱的饭钱,住宿不要钱。厂里的开水和热水是全天免费供应的,她问家里兄弟姐妹现在的状况,还有外婆的身体,如果要是有哪个兄弟或是姐妹要去广东打工,可以给她写信,她去问厂里的人事,那个人事和她是老乡,也是湖南怀化的,如果对方答应了,过去就可以直接进厂上班。信的最后一段,询问从霜现在是不是上初中了,学习怎么样,还有秋晨,是不是上幼儿园了。最后就是祝语。

    从霜看完了信,把信纸折回,装回信封中,对母亲说:“妈妈,我来给三姨回信吧。您有什么想说的,跟我说,我都写进信里,星期天去学校的时候,顺便去邮局把信寄了。”

    “我说的,你都要写进去。“

    “我保证。“

    张映华把自己想说的想问的都告诉了女儿后,顺口发了一句感叹:“这人啊,多少还是得读点书。能认字,看得懂信,写得了信,就可以了。不然,真的太惨了。“

    她是说者无意,从霜却是听着有心,听到母亲这句感叹,从霜想到母亲后来生了病,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偏激,很难沟通,讲道理也不听,心里一阵心酸,也不知道是为母亲没有读过书,还是为出车祸前背着一堆包袱的自己。

    第二天早晨,从霜为了安母亲的心,果真睡到张映华叫她,她才起床,顺便把妹妹秋晨也叫了起来。

    张映华已经把糯米都蒸好了,见两个女儿起来了,就催她们去洗脸刷牙。

    顾远山已经在打糍粑了,过了一会儿,从霜的二叔顾远宏和四叔顾远明都来帮忙。从霜的五叔顾远荣负责推磨,奶奶添磨,把炒好的黄豆磨成细面。黄豆粉与白糖和匀,用来做糍粑的调味和陷。

    从霜和秋晨站在小姑姑的花园边上,各自端着一大碗水,漱口。

    糍粑打好,顾家一大家子全都聚在从霜家的堂屋里吃糍粑,陈小英也来了。

    从霜心里感叹,不管是现在,还是二十年后,永远都是自己家最能吃亏。这些都罢了,现在大家都穷,还能互相帮衬,几十年后,一家比一家有钱,却个个都变得势利无比,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如今看见他们还没有那么精明势利的样子,从霜的心情十分复杂。

    从霜和秋晨吃饱后,张映华应把准备好的一大汤钵的糍粑,装进编织带的手提篮里,叫从霜和秋晨送去外婆家,让从霜问问,外婆有没什么话,要捎给三姨的,让她一并记下来,写进回信里。

    卡酷小说网_https://www.kakuxs.com/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