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隋末阴雄> 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长史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长史

    王世充哈哈一笑:“如果不是红拂姑娘的话,那是不是越国公也打算给我封郎的待遇,拿出一个侄女出来呢?想来想去,非如此的话,好象也很难打动我啊。卡Kа酷Ku尐裞網”

    红拂的妙目流转,声音却变得冰冷:“王世充,虽然主公认可你的能力,但你也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以为你真能娶到什么郡主?实话告诉你吧,你娶进家的,只不过是高仆射再一次给你安排的枕边间谍罢了。”

    王世充的脸色倏地一变,他刚才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但这回听红拂亲口说出,还是吃了一惊,脸马上沉了下来:“红拂姑娘,你说这种话,可有何真凭实据?我不可能就这么信你的一面之辞。”

    红拂微微一笑,抿了抿嘴唇:“这次高仆射给你找的,确实是北齐宗室,乐安王高劢的女儿高凤仙,但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高仆射的秘密情报组织高天中训练多年的女杀手。”

    王世充心中一动,表情却没有任何变化:“哦,既然是北齐宗室,又怎么会舍得把自己的女儿送到这什么高天的组织中呢?再说了,既然这个组织连你们都知道,皇上又怎么可能允许这种组织的存在?”

    红拂也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世家大族的可怕之处,不只是在于本人位高权重,而且还在于这些世家大族累世相传,都有自己的累世忠仆 ,上次王世积倒台后,他的那些部曲亲兵不都是现在归了你么,你自己也清楚,这些人里有多少是从他爷爷辈就传下来的,可不都是以王家部曲的名义现世。卡Kа酷Ku尐裞網”

    王世充点了点头,这几个月他除了打仗外,就是一直在消化王世积留在山洞中的那个庞大组织,这个组织从王世积祖父辈的北魏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大多数成员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贩夫走卒。但家里的产业地契都在王家的名下,还有些是自己或者父辈杀人,犯了死罪,那些罪证也在王家的名下。

    更有些造反谋逆之徒被王世积的父祖辈剿灭。行刑时故意留了一命,把这些人秘密安顿,而他们的自白书与感恩状也都留下,那个秘密山洞里,存放的就是这些地契。感状和罪证,也正是靠了这些东西,王世积才能代代控制这些人,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一个身为关陇将领的王世积就能在三代人的时间里经营起如此庞大的组织,更不用说高熲这样当了帝国二十年的首辅了,但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杨坚又怎么可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王世充沉声道:“这个什么高天组织,皇上可否知晓?”

    红拂点了点头:“这些是几百年的大世家私人保留的权力,皇权可以灭一个,两个世家。却不可能同时挑战整个世家系统,所以即使是皇上,也不可能动这世家的底线,所谓的千年世家,之所以能代代为官,所仗者无非有三,一是千年积累的广大田产和数量庞大的家奴,二是代代在朝为官所积累的深厚人脉和其他世家的聪明,三是世家子弟能接受远远高于普通人的教育,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远远强于普通人,要治理国家,或者是出外征战,文臣武将非世家子弟不可。”

    王世充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可是皇上因为这个就能默许世家的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了吗?我朝的均田制,不是夺了世家和皇族的田地,均给百姓了吗?还有每家的奴仆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更是禁止有大量私兵部曲的存在,既然连私兵和家奴都不允许,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经营情报组织呢?”

    红拂轻启朱唇。吐气如兰:“这就是皇上的过人之处了,均田制是高仆射当年和皇上密商多次后才出台的,可以说是整个世家阶层和皇上之间的一次利益妥协,自古以来,庶民一向被君权和世家视为牛羊,因此五胡乱华之时,鲜有保家卫国,战斗到死的民众。

    民众反而是几百户几千户地聚集在自己的世家和地主手下,形成了大大小小地坞堡,以求自保,后来这些汉人世家和入侵的胡人达成了协议,向胡人效忠,入朝为官,而胡人则继续保护和承认汉人世家的利益,虽然统治阶层是入侵的胡人,但是在中原之地,仍然是行千年来的王与臣共天下的老规矩。

    皇上和高仆射,还有本朝开国之初的整个士大夫阶层有鉴于此,不愿五胡乱华时这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惨剧再次发生,加上南北朝三百年,汉化的胡人们又形成了一个关陇大将代代相传的军功贵族集团,与原来代表汉人利益的北方五姓七望这样的超级大世家形成了对抗之势。

    所以汉人的士大夫阶层也不得不作出些妥协,让出一部分的祖产田地,分配给民众,换来国家的富强与稳定,毕竟如果国家垮了,他们作为世家也是损失极大,象太原王氏这样的家族,经历了大乱之后,已经远远不如新兴的二李这样的军功世家了。

    但皇上也是和这些大家族作了一些交换,他们拿出了大量的田地,减少了大批的奴仆,但自身的其他产业和一直保留的情报系统却被默许存在,只要不触及那条谋反的底线即可,要知道大世家之间也是存在着竞争关系,不太可能形成一块铁板,集中起来造反,真要到了那一天,这个皇朝也就是气数已尽了,就象北周,最后他们的忠臣除了宇文氏宗室以外,也就只有个尉迟迥了,这说明无论是关陇大将,还是汉人世家,都选择了皇上,北周岂能不亡?”

    王世充长叹一声:“皇上果然是厉害,知进退,通人心,又有高仆射这样的重臣辅佐,这才有了大隋的如日中天啊。”

    红拂点了点头:“高仆射本人自然是宰辅之材,但他的出身地位也决定了只有他才能到这个位置,高仆射的先祖在北魏年间从辽东迁移到渤海,与北齐皇族 的高室并无血缘关系,虽然他的祖父辈开始就在北魏为官,但也只是州郡一级的中下层官员。并非高官显贵,所以高仆射这样的中等世家,是不希望五姓七望这样的超级世家永远压在他们头上的,这也是他和皇上能君臣一心。利用开国之初人心思定,民众渴望国家强大与和平的心态,推行这种改革的最主要原因。”

    王世充冷笑道:“越国公也是这样的吧,虽然是弘农杨氏的后人,但并非显贵。虽说能和郑氏联姻,但也并非超级世家,这也是皇上重用他的原因。红拂姑娘,你也是越国公手下情报组织的首领,皇上也应该知道你们家情报组织的存在 。”

    红拂微微一笑:“正是如此,但我们两家的情报组织从不针对皇上,大臣之间有些争斗,正好符合皇上的利益,他宁可重臣互掐,也不愿意这些人团结在一起。铁板一块来威胁君权,高仆射虽然一直是尚书左仆射,但先后也有苏威和越国公任右仆射与他分权,就是此理。王世充,跟你说了这么多,你应该了解了皇上对于大臣和世家间拥有自己的力量与情报网络的态度了吧,简单说就是一句话,不影响君权,不谋反的情况下,皇上是默许这些组织存在的。”

    王世充点了点头:“所以即使这些世家之间联姻。通婚,皇上也不过问是吧。可是你说的我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堂堂的北齐宗室之女,又怎么会给高仆射训练成了间谍呢?世家训练普通的百姓当杀手。当刺客,当间谍,这点我信,可要说北齐皇室之女也是间谍,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了吧。”

    红拂微微一笑,嘴边再次现出一个美丽的小酒窝:“王世充。你难道不知道高劢家的往事吗?如果不作这种交易,只怕二十五年前北齐灭国的时候,高劢家就给满门抄斩了,还用等到今天?”

    王世充对于北齐的往事不是太了解,甚至于模糊印象中,姓高的高熲和建立北齐的高欢是不是远亲,都不甚了了,听到这里时,心中一动,问道:“能说得详细点吗? 我对北齐的皇族不是太清楚。”

    红拂点了点头:“北齐的创立者是神武皇帝高欢,他的先祖是渤海高氏,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六世祖高隐曾经做过晋朝的太守,五胡入主中原的时候,高欢连续三代的祖先投降了慕容氏的燕国,三代在燕国为官,后来北魏拓跋氏(后改为汉名元氏)兴起,燕国灭亡,高欢的曾祖父高湖降附于北魏,一直到高欢的祖父高谧的时候,因为犯法而被举家流放到当时北魏防御草原上的柔然汗国的六镇之一,怀朔镇。

    由于高家三代都与世代镇守六镇的鲜卑族军人混居,所以高欢虽然是汉人,却也早已经鲜卑化,从小学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象胡人一样的学习骑射和兵法,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甚至还取了个鲜卑名字贺六浑。

    到了北魏末年,由于北魏的皇族上层醉心于汉化,上至皇帝,下至大臣,无不以抛弃自己的鲜卑传统,全盘汉化为荣,甚至皇帝拓跋氏带着把名字改成了元氏,而另一方面,广大的鲜卑族普通士兵却长年镇守北方边关,世世代代喝风吃沙子,地位低下,原来六镇精兵都以参军为荣,到了此时去六镇已经成了流放犯人的手段,象高欢的祖父就是因为犯事才被流放此地,而且世代不能迁移。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