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明帝国的崛起> 第三十一章 余波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十一章 余波

    张昭约一周的京城之行结束,但余波未止。 皇城。 地处西华门的银作局中,太监蒋清带着三四个小太监“下班”离开。横穿西苑,坐轿子返回咸宜坊的家中。 明朝的大太监,一般都在宫外有自己的住宅。有妻妾、儿子过继来的。蒋清作为内廷二十四衙门之一的银作局太监,身份地位自然是够的。 他在咸宜坊中置办一栋占地十亩的大宅,布置的如同官宦之家。他在内廷多年,与人为善,身家丰厚。他不仅仅在城中有宅子、店铺,他在城外亦有多处田庄。 蒋太监回到家中,见过妻子、自幼抱养的儿子,处理些家中琐务,到书房里惬意的半躺着。 蒋府的二管家悄然的进来,给蒋太监添茶。 蒋太监闭着眼睛,悠悠的道“有事” 二管家弯腰点头,笑着道“老爷,有件事情要你知道。前些时日青龙乡那边来人找我汇报张昭求援。我知会了锦衣卫许百户那边一声,把事情处理好。” 自家老爷亲口吩咐要关照青龙乡的那个小童生。他当然上心。然而,蒋太监依旧是漫不经心的态度。 二管家不知道的是,不久前蒋太监和刘公公谈过太子对张昭的“火器平推”的论调不再敢兴趣。那么,在蒋太监心里,此时张昭仅仅只是一个可以投资的“厨师”。 蒋太监抬手,舒爽的喝口茶,问道“就这样吧。哦,他得罪的是什么人以后锦衣卫的人情不用用在他身上。” 刘大户能打听清楚的事,丁管事自然也能打听清楚。二管家这里有张昭全部的资料,说道“老爷,那小童生在书院里口出狂言,当着户部徐郎中的面辱骂李阁老。被徐郎中所厌恶。县衙的衙役、乡中大户图谋她的家产。” “呵呵”蒋太监失笑两声。这种被落井下石的事情他见的太多。就在去年宫中最得宠的大太监李广自杀,多少人被清洗,多少人的家产被夺他亦在其中发了点“小财”。 突然间,蒋太监的笑声戛然而止,他想到近日朝堂中的一件事,睁开眼睛坐起来,“你说他得罪了户部郎中,叫徐贵的那个” 二管家茫然的点头,“是的,老爷。” 蒋太监一拍大腿,“嗨” 户部左侍郎许进被论罪,去职丢官已经是定局。而呼声最高的几个接任者中,就有这位李大学士的得意门生徐贵其所献上的统计方法,深得朝中内外好评。 京中有传言,徐贵之所以突然“开窍”,乃是他得到一个姓张的童生的启发,用心国事,这才总结出这么一套以图表、数据归纳的统计之法。 那么,这个张童生是谁以他看来,八成是张昭。这个青年,他当日是见过的机敏、从容。其得罪徐贵,难道不知道化解天底下那有那么凑巧的事 蒋太监沉吟几秒,吩咐还在惊诧状态中的二管家,“前面那句话作废。你让你手下的那个管事继续和他保持来往,有什么事帮他一把。以后他的事情多说给我听听。” 这是要重点关注。显然,张昭在蒋太监心中已经由“厨师”发生转变。 二管家应下来,犹豫的道“老爷,要不要我出面和张昭谈谈。他现在和府学教谕、士林中人有来往,乡中的一个管事在他面前,地位不够。” 蒋太监摆摆手,“你懂什么他们这些读书人,谁乐意和咱们中官有牵扯用他的贫贱之交接触,刚刚好。”人情世故,蒋太监的水准非常高。 二管家领命而去。   就在蒋太监回家休息时,清寒的秋夜中,李教谕雇了轿子前往小时雍坊拜访当今阁老、次辅李东阳。 李东阳祖籍茶陵,世代居住在京师,属于金吾左卫籍。少年神童,天顺八年金榜题名,二甲第一,弘治八年入阁,时年五十三岁。此刻,他是大学士、文坛盟主。 小时雍坊的李府中,每天晚上灯火通明,酒宴不绝。史载李文正当国时,以文章领袖缙绅。每日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满。 李教谕固然是李家族人,但要面见当朝大学士、文坛盟主总得缓几天,不可能当场就见到。是以,他今晚才到李府中。 李教谕的小轿从李府的角门处进去。落地后,李教谕由李家子侄引着往正中建筑群的一处庭院而去,片刻后,他便在小书房中见到名动天下的李阁老。 “彦声,你来了。坐吧。”李东阳在家中穿着青色的文士衫,神情微微疲倦。李阁老虽然闻名天下,却是容貌不佳。史载他“以貌寝,好诙谐,不为时宰所重。” 李教谕李相铎拱手一礼,坐下来喝茶,寒暄几句,笑道“看大兄的样子似乎精神不济。那我长话短说。前几日听了我一个学生对火筛部战争的分析,特来呈给大兄参考。” 李东阳微笑着点点头。他知道他这个族弟心忧天下,只是受制于举人功名,只能在府学中为教谕。喝着茶,耐心的听李相铎说完。 李相铎道“大兄,张子尚这番话说的真是精辟啊你听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不仅引起战争,而且支配战争。” 李东阳心里默念着。这番话用的是大白话,很迥异的语言风格,但确实有道理。“彦声,你的意思是” 李相铎身体微微前倾,理所当然的道“大兄,难道皇明不该倾国之力灭掉蒙古诸部,以绝后患吗如今天子圣明,大兄阐明其中厉害,必可推动此事。” 李东阳身为宰辅多年,气度沉稳,道“然后呢” “什么然后” 李东阳语站起来,拍拍族弟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 彦声,我知道你心忧国家。但是关于北虏,当年宣宗皇帝有定论尽得其地而不能守,徒损国力。就算举国之力灭掉蒙古诸部,我朝能占据草原吗 永乐年间,成祖五次北伐,蒙古诸部震慑。然而,至宣德年间撤开平卫,守九边。原因还不是在补给、财政。草原那块地太贫瘠啊得而无用。 而且,草原风俗不同。以当年唐朝兵锋之盛,亦不能移风易俗,反倒是被胡族反噬。所以,我如何能鼓动天子以举国之力去打这样的一场战争” 李相铎捏捏袖袋里的文章,哑口无言。他感觉似乎哪里不对,但这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无可辩驳。 李东阳等李相铎消化一会儿,喝口茶,温和的笑道“当然,你这个学生还很有才华的你刚才说他今年要参加院试等他院试后,带他来见我。这样的士子,不该籍籍无名。” “好。”李相铎心里好受一点。他来见族兄,一则是“上呈”张昭的观点,二则是像族兄推荐张昭。   弘治十三年,蒙古火筛部四月、五月连续入侵。朝堂上近期所有的政治事件都是围绕着这件事展开。 张昭只是一个小童生,在明王朝的政治中心的京师,这个身份几乎和庶民无异。他在京中数日虽然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荡,但他地位太低,无法参与进去。 然而,他的一些个观点却通过不同的途径,抵达明朝中枢的人物面前。 小小的石头落在这湖水中,荡漾起些许的涟漪,不引人关注。但它终将酝酿成摧枯拉朽的浪潮卡酷小说网_https://www.kakuxs.com/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