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卷3 第1988章 因为我是全世界最大的那个!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卷3 第1988章 因为我是全世界最大的那个!

    牧羊男孩卖给买提-尼亚孜的那块近似羊脂玉的山料让他发现了第一处新矿点。

    他这会还不知道新发现的这处矿点开采出来的山料将来会有个传奇式的专用词:95于田料!

    蝴蝶轻轻扇动让买提-尼亚孜认识了做起和田玉生意的廖凯峰集合了更多的原始资本能召集更多的人手与驴子队。

    不然这处被后来者称为“95矿”的矿点靠着有限的人员居然不要命的开采到了大雪早已封山的12月!

    要不是有廖凯峰采矿人员对这处玉矿玉料的珍贵程度认知也会不够开采时如果大规模用上炸药很多美玉都将被炸成碎片。

    但买提-尼亚孜有一点是很清醒的:一旦新矿玉料出山那明年他绝对不可能再承包此处矿点!

    可如果没有廖凯峰的出现就算一路用炸药明年的下一任承包者仍会在这处矿点开采出2吨多玉石。

    而且在距离“95矿”20来米的位置新承包者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矿点当年又采出5吨左右的优质白玉。

    就是这会廖凯峰拍照片发现的这个矿点虽然品质上略逊于“95料”但仍然是少见的优质白玉其中一部分品质与“95于田料”相比也不相上下。

    就是这么奇怪隔着20米没缘分就是发现不了。

    95于田料一出山就是抢手货如果不是廖凯峰的介入今年的销售价会是500至800块一公斤明年最好的将涨至4500一公斤。

    五、六年之后最好的一部分矿料50万一公斤

    这是料不是成品价格!

    二十年之后

    一块好的95于田料玉牌成品上万一克一点也不贵甚至几万一克也不是没有。

    和田玉开采史上的一段神话就这么被买提-尼亚孜与廖凯峰两人开启还一心要把它卖给“张火车、和田玉大王”。

    ……

    两个矿主在那乐万里之外的“张火车”在干嘛?

    看电视呢。

    等着过会去趟与新昌交界的黄泥桥村王德贵同志麾下一处施工队正在那边施工以双向四车道的标准修条一级公路连通嵊州与隔壁的新昌。

    能请大老板去看看当然是因为那边发现了好玩的施工沿线还不止一处。

    王德贵前些天从弟弟那得知张楠要回来之后发现两处施工点有异常后得到报告立刻让施工队先不动换方向干着再说就等张楠回来。

    之后大老板会不会去再说但要的就是手中有货备着无患不是。

    但这会张楠看上电视里的新闻让大伙等一等。

    什么这么好看?

    韩国的一座百货大楼塌了。

    库页岛大地震己方国际救援队出动这韩国大楼嘛

    南棒子还是挺厉害天天牛逼地不要不要的那就慢慢自个挖吧没到需要国际救援的程度。

    昨天下午也就是6月29号的当地时间下午5点52分汉城三丰百货大楼轰然倒塌大概有1400多人被埋在废墟里。

    昨晚上张楠没看电视今早才注意到这新闻觉得

    “我常说这人呢就不能利欲熏心专业的事还得让专业的人干不然非得出问题。”

    “什么?”

    张楠貌似自言自语一句让边上的查莉有点搞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我说电视里那座超级商场估计不是造房子偷工减料就是为了利益瞎改。”

    “哥你怎么知道的?”查理兹-塞隆又道。

    张楠笑笑说了句:“因为我是资本家貌似还是全世界最大那个。”

    起身“你去不去?”

    “不去姐说挖人家坟不好。”

    张慧昨晚从沪上回来了。

    “也对你个南非大白妞跟着我去是有点不尊重人家下次碰上挖外国坟的时候再叫你。”

    说着走了。

    之前张楠说的利欲熏心没错记忆中韩国三丰大楼倒塌事件根本就是个集违章建筑、豆腐渣工程、根据上级指令瞎干蛮干、为了利益不顾人命的结合体。

    真正的人祸还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祸:这个匪夷所思指的是有的人居然真会为了点与自身相比无关伤筋动骨的利益然后去冒杀头的风险!

    偷工减料、违规建造这些就不去说了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那座大楼在昨天一早开始有过好多次机会疏散人群:一早发现墙体大量开裂之后发现四楼楼板居然开始下陷但只是封闭四楼把四楼的货物往地下室搬等等。

    连三丰集团最高领导层都专门为此紧急开会但就是认为它没事!

    必须没事!不然商场关门半天会损失30万美元上下的营业额

    坚决不关门继续营业!

    危险算个屁营业额才是王道。

    这已经不是脑袋铁不铁的问题那个三丰百货掌舵人南棒子的脑瓜里头装的大概都是玉米加泡菜外加钱、钱、钱!

    这次出门没搞什么重要外宾的行头甚至都没通知外边执勤的本地安保人员。

    张楠乘坐的是辆越野车用的是姐姐出门的名义。

    车不多一开始断断续续开出去五辆不同的车子最后加三辆在下边百道岭岭脚汇合再分成前后两队前往南边十来公里外的黄泥桥。

    市区不断变化剡溪北侧早已不是一条北直街贯通的状态多了南北向的两条城市主街。

    至于河流南岸的新城也初具规模还越来越向南边发展。

    再过个十几二十年相邻的两个县市的城区、工业区就会连在一起了。

    当然现在中间还是有好多的农田阻隔的。

    黄泥桥村在剡县也就是如今撤县设市后的嵊州104国道边是国道附近与新昌交界的最后一个村。

    村子南边两、三百米就是两县的交界处。

    交界位置有条才两、三米宽的小河叫水渠也成就在这条小河的北侧五、六十米、国道东侧四、五十米的地方是一条矮山梁的最后延伸部分。

    新公路将从这道矮山梁靠边位置穿过无需挖隧道直接把山梁切个口子就成。

    施工方就是这么干的然后发现奇怪的一幕:不开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整座山梁地下到处都是古墓还都是宽度不小长度六、七米那种!

    停工换地方先干着。

    停工、通知文管会?

    开玩笑呢你!

    报告德贵老板这是规矩!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