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卷3 第2099章 那是大唐的方向!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卷3 第2099章 那是大唐的方向!

    真正适应大规模冷兵器战争的环首刀它压根就不需要刀格所以考古过程中发现的绝大多数汉代环首刀都没这个部件这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唐代早中期的横刀。

    就像这柄横刀完好时除了那个环首从刀柄直至刀尖部分几乎就是差不多的尺寸从头到尾就没什么突出的地方。

    配上个够长的刀鞘当然可以很方便地连刀柄都塞进去。

    至于为什么会采用这种如今可说已然绝迹的刀装方式农博升的观点是:“很多人认为大概这样在战斗时不容易被对手夺刀但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解释有些牵强。

    都对阵了刀在手上又不是斗殴。

    这防水防潮可能是原因之一刀柄基本上缠麻线一塞进去不透气。

    也可能就是个流行趋势并不是从战斗角度出发考虑的原因反正刀柄无论露不露出来实际使用时区别不大。”

    听馆长同志说到这张楠想到了ak系列于m16系列之间不同的装弹匣方式:前者“一搭一扣”后者傻瓜式的“往上一插”就有人说美式的简便聪明得多。

    这边是需握刀鞘最后边一段之后“一顺”抽刀等刀柄抽出后才是顺势紧握;

    另一种紧握住刀柄抽刀貌似少了个步骤似乎是更实用了比如在黑泽明式电影里的日式剑客单挑时后者能不能多领先那么零点零几秒的优势呢?

    可能会有吧但那样的极端情况在华夏汉唐时几乎毫无意义而且少了刀格就是少了至少两大道的工序。

    一个小小的刀格貌似不起眼其实加工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原本一根刀条到底就成刀柄位置多敲几榔头略微凹下去一点缠绳子就能用多省事。

    要加个刀格刀格加工要时间还得敲出安装刀格的位置加工起来工时、材料显然得多出不少。

    要安装得严丝合缝才好对工艺要求就算不是很高但粗制滥造显然还不行。

    为高级军官、权贵特例打造几柄有刀格的环首刀、横刀小意思但批量打造给军队用的制式长刀呢?

    工艺复杂了工时增加了没多大必要。

    当然没刀格但不全塞进刀鞘内的环首刀、横刀更多刀柄前段就在缠绳位置前加一道窄窄的铜箍、铁箍就搞定。

    那道箍加上去工艺简单加工起来也简单目的不是为了格挡对手的利刃就是方便缠绳子外加免得刀柄掉进刀鞘而已。

    刀鞘和刀条长度相配的掉太里边抽刀过程可能会不太顺。

    但从这柄横刀农博升还得出了一个结论。

    “从之前考古发现的所有环首刀、横刀实物判断当初大多数刀的刀柄还是露在刀鞘外的。

    这种全塞进去的刀装都出现在墓主人有点身份的墓葬里至少是个官。”

    张楠此刻看向墓葬位置已经知道墓主人的名字可他到底是谁?

    抬头看了眼太阳所在这赤道附近的阳光有些刺眼。

    这是在看具体方向。

    墓主人应该很有些知识因为他最后安息时不是简单的朝向东方而是让自己朝向了东北方。

    那是大唐所在的方向!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