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乱唐>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苏撒定长策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苏撒定长策

    念及此,清虚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贫道留下来,只是一直做这规定,出家人不得为大吏,无非是各自教中的规矩有所约束,久而久之成了惯例,今次就打破惯例也无妨!”

    在秦晋看来,清虚子留在教中比还俗要更加有用。

    大唐中原有儒释道三家对中华民族影响甚深,三者在近千年的进化中早就相互交融,互有吸收。如今唐朝既然要经营波斯等地,这些宗教文化自然也要跟上。

    清虚子的脑子也转的当真快,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丞相莫非要在这里广布道教?”

    秦晋笑道:

    “那就要看真人的本事了!”

    清虚子大言不惭,拍着胸口保证。卡Kа酷Ku尐裞網

    “贫道三寸不烂之舌,死人都能说活了,传道布教而已,小菜一碟!”

    到此,他又一转话锋,提了个要求。

    “为了事半功倍,也请丞相先禁了大食教和那波斯教,嗯,波斯教或可缓一缓,大食教定得禁了,大食教一日不除,黑衣大食对波斯等地的影响就一日不减,十年数十年之下怕再生反复事端,早晚是个隐患。”

    对此,秦晋早就有想法。

    “禁绝宗教的事,朝廷在长安没这么做过,在波斯也不会!”

    不等他说完,清虚子就撇了撇嘴。

    “丞相在长安时,不是接受了第五相公的灭佛之策么,怎么到了这里又对大食教网开一面呢?”

    当初在长安灭佛,所为的是土地和人口。唐朝建立百年以后,尤其是武后当政及玄宗统治的六七十年,佛教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宗教那么简单,仅仅以关中为例,其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而且寺庙的这些土地是不需要缴纳税赋的,那些因为战乱而失去永业田,依附于寺庙的人口自然也不会再向朝廷纳一文钱或是一粒粮食。

    各大佛寺实际上早就是最大的地主,而且还是那种不用纳税的大地主,拥有各种世俗中人不具备的特权。长此以往,就好像有无数条寄生虫寄生在大唐帝国的肚腹中,试问国还如何能国?

    在安史叛乱之际,各大佛寺并没有感念昔日各种照顾,向朝廷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趁火打劫,进一步兼并无主土地,隐匿良家丁口……

    如果放任不管,恐怕国本都要动摇了。

    第五琦提出灭佛,实际上针对的根本不是宗教,只是希望让刚刚恢复的国家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这些问题,秦晋自然不会和清虚子去争论抑或解释。

    针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比如这里,他绝不会步大食后尘,用收人头税这种方式禁绝宗教。

    换言之,他不会告诉人不能做什么,而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该做什么,才会有好处。

    “很快会有禁令颁行,官署任职者不得信大食教,黑衣大食乃朝廷大敌,自然要严加防范,至于普通民众百姓则不受此令约束!”

    清虚子双掌交击,笑道:

    “此计甚妙,那些有意向上钻营的人,自然要接受引导,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一如春风润物,无声无息呢!”

    “得了,别只顾着拍马屁,新近征服的波斯土地过多,计划中会分出四个州置于总督之下,你会出任一州之节度使。置于将会执掌哪一州,还要看你的意愿。”

    清虚子登时又发愣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也要做节度使了,而且还毋须还俗。

    “丞相不是再哄贫道吧?”

    他一开始要官有开玩笑的意味,也是一向嘴贫习惯了,就算在秦晋面前也张口就来,哪成想竟然成真的了。

    秦晋正色道:

    “朝廷大事岂有玩笑的道里?我只恨人手不够,留下来更多的人,但这也是短时间内急不得。等着吧,回到长安以后,会专门为这里选拔人才,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士人西进,建功立业,报销朝廷。”

    前半截话是对清虚子说的,后半截则有自言自语的意味,听得清虚子一愣一愣的。

    看来丞相是要动真格的啊,朝廷经营西域都已经十分困难了,更何况这离着长安有十万八千里的西域之西呢?也不知道十年乃至十数年之后,这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本书来自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