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伊塔之柱> 第三十章 流放之路 VII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十章 流放之路 VII

    一场豪雨不期而至雨水上上下下连成一道白幕远处的雨林上方犹如笼罩着一层朦朦胧胧的水雾。

    水在甲板上漫流不止随着船的横摇形成层层叠叠的水纹。水漫过台阶但在气窗、舱门处犹如被一道无形的力量所阻挡那是背后的防水法阵起了作用。

    这样的阵雨在诺格尼丝很常见虽然已经是雨季的末尾但基本上每天都能见到一两次。

    方鸻在船上炼金术工坊中看着外面瓢泼的雨幕一边轻轻将手中的魔力溶液摇匀使之呈现出一种暗紫色的色泽来。

    他立在自己的工作台前将紫色的溶液试管放回了架子上然后拿起羽毛笔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剪下来贴上。这是九号溶液制备土源晶一共需要十七种溶液而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土源晶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将其制成承载‘众星—炼金阵’的基座将之置入魔力悬液之中析出杂质不过只是第一步——谓之提纯。

    闭循环装置的一大弊端就是体积太大而根本原因则是其中构成承载炼金阵基座的材料——多是廉价的铜与魔化银构成的——运作效率太低。

    对于单一的闭循环装置来说这其实本身不是缺陷反而是一个优点。用低廉的材料来控制成本无可厚非成本一环本来也是炼金术士在设计一件魔导器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但放在可以叠加的‘众星’装置上臃肿与笨重就成为了一个显著的、必须要首先考虑的结症。由于对于‘众星—炼金阵’的掌握程度还很低方鸻难以从炼金公式本身上想办法于是更替炼金阵基座的材料就成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方式。

    简而言之就是用花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源晶石基座由于其自身优异的元素亲和力与以太传导性普遍只有铜或者魔化银基座不到百分之一的厚度而且这还是限于工艺的缘故据说帝国工坊的某些炼金术实验室之中工匠大师们甚至可以把源晶石基座制作到铜质基座千分之一的厚度。

    再往上就只有秘银与龙魂水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传导效率。但秘银已经是天价龙魂水晶更是方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事实上所有的源晶石都可以用来制作炼金阵基座土源晶甚至不是其中最好的一类风源晶与水源晶的表现就要好得多更甚一筹的是更为稀有的异属性雷源晶——一种风系水晶的变种。

    不过土源晶胜在便宜相对于其他源晶石来说而且土源晶自带土元素的厚重坚固属性也更方便加工更适合方鸻这样半新不新的入门级水晶工匠。

    总之归根结底就是又穷又菜。

    当然方鸻是万万不会承认的七海旅团是有些积蓄了但钱是要省着花的勤俭节约是美德。至于菜什么的那还不是等级低么。

    有了土源晶改良版本的‘众星装置’也就提上了日程方鸻打算把这一套装置用在枪骑兵计划上他设想之中的枪骑兵虽然与狩龙人不是一类构装但并不是说两者要分开使用的而是要在一场战斗之中互相配合作战。

    然而他和狩龙人还在磨合期这种性能十分突出的灵活构装对于计算力的需求也是同样惊人控制四台狩龙人几乎就是他的极限。至于塔塔小姐在妖精之心的加持之下虽然计算力还有大量结余但这部分结余方鸻心中有另有一个计划并不打算用在龙骑兵计划之上。

    所以对于龙骑兵计划来说如何尽量少地占用计算力就成为了一个设计之中必须要有的硬指标。

    方鸻想到的办法自然就是利用‘众星装置’——

    若‘众星装置’让龙骑兵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行动能力从而大大减轻他与塔塔小姐的计算压力甚至如果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战斗那就接近于完美了。

    只是说来简单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近战肯定要排除了近战型灵活构装的内部运动结构太过复杂需要太多操纵指令才能实现。而且在近身战斗之中的因变量太多要把这一切都考虑进去的话控制律不知道有多复杂就算是有土源晶基座‘众星装置’的体积也难以控制。

    而远程当中方鸻首先考虑的是实弹因为实弹耗能低虽然有装弹与携带量一系列问题但装弹这种固定动作写入‘众星装置’之中并不复杂携弹量对于中型以上的构装来说往往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

    但最终他还是排除了这个方案主要是因为实弹的瞄准、后坐力的应对还有在空中维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解决仅仅是类似于狩龙人一样两条持枪的手臂如何运作就让方鸻头大如斗。

    是的由于狩龙人并不具备飞行能力因此方鸻喜欢自己在空海之中作战至少要有一型可以飞起来的灵活构装游而击之——游骑兵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当然他不是没考虑过不要手臂的形式直接把魔导铳装在构装体双臂之上用弹链或者弹鼓供弹的方式来解决但后坐力和平衡问题还是一样困难重重。

    最后方鸻还是选择了魔导构装的形式。

    但不是完全的魔导构装完全的魔导构装要考虑供能、超载、法术的组合与内部的散热平衡一系列问题对于计算力的需求比普通构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最后选择类似于‘歼灭者’的飞行方式——即用盖伊水晶提供升力再用其他手段实现前后左右上下的飞行能力。

    当然肯定不能直接使用歼灭者的设计因为歼灭者那个微型盖伊发生器也太小了点根本承载不起他想象之中游骑兵那个大小的灵活构装的重量。

    最后在检索了一番那些自己可能比较容易到手的设计图纸之后方鸻有点惊喜地发现正有一类构装设计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个东西叫做‘搬运工’。

    名字虽然寒碜了点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类使用在大型港口之中的、非战斗型的灵活构装主要用途就是用来运送货物是属于特殊构装的一类。

    这种灵活构装也是使用盖伊发生器作为推力但所使用的盖伊发生器比歼灭者足足大了两个型号可以承载起接近半吨的重量完全符合他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这种盖伊发生器有现成的图纸而且专利是四十多年以前的早就过了期。他甚至都不用去有工匠协会的城市之中购买只要直接从社区上下载就可以了。

    他打算直接用搬运者的承载底盘然后再改进一下其推进方式。毕竟搬运者是靠两个旋桨来推进这种方式放在港口里搬运货物是搓搓有余了但用在战斗中和个也靶子差不多。

    上半身可以用盾卫者的上半身虽然笨重低效但至少防御高。他也不指望这东西近身战斗而以十五级构装体的材料需求提供接近二十级构装体的防御能把制作成本压下一大截来。

    而且盾卫者内部空间也足够大容纳得下魔导构装所需要的大型的核心水晶与其中大量的水晶阵列。而这些阵列除了充能散热的那一部分之外其他几乎全都是属于这台构装体的唯一武装的——

    那就是一支银色的长矛。

    它可以通过枪尖发射一束阳炎射线阳炎射线在艾塔黎亚是火系六环法术没有强化的状态下造成125-167点火焰伤害大致也相当于二十五级构装体正常的水平。

    水晶阵列充能之后可以发射两发但再充能与散热都十分缓慢基本上一分钟之内只能射击两轮的样子也就是四发。

    不过由于这东西在射击时的光效十分炫酷因此方鸻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速子光矛。

    枪骑兵的上半部分加上这支矛总重二百五十公斤加上下半身底盘的自重盖伊发生器的承载起来也绰绰有余因此方鸻干脆再给它加了一面大盾再加了一个护盾发生器好把魔导构装大核心水晶的魔力容量利用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但单单加上这两样东西也还是不够因为一般来说魔导构装都拥有不止一种魔法攻击手段方能匹配其大容量的水晶。

    可游骑兵自有其‘国情’在此由于要尽量简化‘众星装置’的控制负担所以它又不太适合有多种攻击手段。

    由于需求和限制自相矛盾因此这东西一时间暂时无解方鸻也只好先放着不管——魔力容量浪费就浪费吧反正这样一来游骑兵也能飞得更久一些而不需要每时每刻都要回到七海旅人号上面补充魔力至少是不会被挂上机场保卫者这个名头了。

    最后就是‘众星装置’的控制律的问题了。

    由于不能时时刻刻控制这东西因此方鸻首先要让它实现在空中按一定路线自动巡航的问题——这倒是简单。

    游骑兵选用了气幕式推进方式——简而言之有点类似于章鱼乌贼之流在水底下进行方式的原理就是在构装体的背部与双腿上装上几个风元素喷口就可以了。

    这东西平时可以消耗魔力吸收风元素然后用气流的方式发射出去其实就是女仆小姐臂铠之上装的那个东西。而方鸻自己也在火箭飞拳上不知道用了多久这个装置对于其的运用早就驾轻就熟了可以说有丰富的使用与维护经验。

    当然装在游骑兵背后的那个装置肯定要大型化不少不过原理是一致的无非是消耗魔力多少而已而魔力对于此刻的游骑兵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所以要让游骑兵实现自动巡航只需设计好它大致的航路然后用改变气流喷口方向的方式就可以实现。虽然具体要涉及到内部一系列指令但对于土源晶基座的‘众星装置’来说记录这点指令根本不算什么。

    方鸻为游骑兵设计了三条自动巡航路线——以目标为中心三百六十度环绕飞行分为一百米距离与两百五十米距离两个版本分别对应阳炎射线的最大距离与有效距离。

    最后一条巡航路线是z字形航路的规避路线以及以上三种自动巡航路线的多个变向的版本。而这些所有的命令都只用了一个拳头大小的‘众星装置’就完成了。

    要是放在过去的闭循环装置上估计此时的闭循环装置的总重就等于游骑兵自身了。

    然后是起飞降落与充能以及瞄准与小范围内规避飞行等等一系列繁复指令的自动化指令这些指令单个并不复杂但加在一起就多了方鸻几乎用了上千层的法阵才记录完成。

    但土源晶基座对于众星装置的改良显示出了威力所有的指令合在一起最后所使用的闭循环装置的大小也没有超过一个足球的体积。

    控制律写好之后方鸻再将记录它的闭循环装置放在游骑兵头颅的位置与视觉水晶连在一起再加上保护装甲与散热阵列从外观上看——刚好像是一个带着羽状饰物的骑士的头盔。

    从正面看那狭长的水晶瞳孔两侧的装甲还有一定倾角看起来像是斜面装甲一样。而胸甲的部分也遵循了相同的原理从正面上去就是一个三角形的顶边它整个漆成了银色右手持矛左手持盾威风凛凛。

    下半部分虽然是搬运工的底盘但也进行了一定的战场化的改造一方面是加了挡板和裙叶用以保护盖伊发生器;另一方面不同于港用机械的搬运工游骑兵虽然是空战构装但毕竟也有落地的需要因此加装了两足步行装置。

    不过毕竟不是主陆战的构装因此那两足步行装置十分简单就是一对三角形支架而已后面从上往下加装了一排风元素喷口。

    总体而言游骑兵站立时看起来就像是一名手持大盾与长枪的银色骑士;而其飞行时重心会稍稍前倾从而使之看起来更有流线感仿佛骑士正在突击之中的样子。

    不过那大盾基本上就是一面摆设众星装置并不能做到真正具有自我意识操纵者仍旧需要对游骑兵下达命令让它从一种‘状态’切换进入另一种‘状态’。

    比如巡航比如返回比如机动规避甚至是开火与打开护盾它都完全无法自主。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操纵者的命令被大幅简化了不再需要消耗计算力去精细操作了而已。

    因为无法对战场上的变化做出自主反馈能力因此方鸻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那大盾应该怎么运作最后想了一下还是挂在它身上当作个聊胜无于的防护手段。

    万一正好挡住了从正面袭来的攻击呢?

    就相当于是一块外挂装甲了区别在于随时可以丢掉。

    而且就算加装了所有的部件之后游骑士的自重也只有三百多公斤距离半吨也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

    这台构装事实上远说不上精良。

    实际方鸻设计与制作它也没用太多工夫——大部分图纸都是现成的他对其进行的改造也只能说得上是粗劣——基本等于把盾卫者与搬运工生硬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支速子长矛而已。

    那长矛中为了实现阳炎射线而堆叠的法阵大约算得上是唯一方鸻自己的设计但甚至上都说不上是什么独有的创新因为魔导器本身就是为了实现各种魔法效果而存在的。

    至于内部的供能与散热阵列都可以照抄核心水晶也是现成的图纸制作一台普普通通的用盖伊发生器飞行的、会使用阳炎射线的攻击的魔导构装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水晶构型。

    不过这也符合方鸻对‘游骑兵’的预期。

    它本身就是配合狩龙人作战的构装体而狩龙人才是他眼下唯一的核心构装如果说把狩龙人视作他在战场上的亲卫队的话游骑兵的定义刚好符合它的名字。

    它们就是战场上游而击之的轻骑兵而已。

    依靠低计算力消耗依靠集群和数量取胜。

    但这并不代表着游骑兵便宜——

    事实上方鸻困扰的问题就是这个游骑兵其他部分他都尽量用上了粗劣的制造手段能省则省。比如那个搬运工的底盘那个十五级构装体盾卫者的上半身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都便宜得不能再便宜。

    可问题是游骑兵的核心其实是控制它们‘自我行动’的闭循环装置——或者说众星装置这东西必须要建立在源晶石基座上才能成立。纵使是最廉价的土源晶那价格也是不菲。

    何况土源晶还要处理之后才能使用无论是提纯之中使用的多达十七种魔力溶液还有切片与蚀刻过程当中的废品率问题会进一步推高成本。

    比如说他现在掌握的技能与知识没办法使用一种更高效的二十一号溶液这就意味着他需要用四号、七号与手上这种九号溶液来曲线达到相同的效果。

    多出来的溶液费用也是天价。

    虽然方鸻早知道炼金术就是烧钱但到了二十二级之后他对于这一认知不由更加深入了一层。

    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技能等级就是金钱啊。

    他听着外面瓢泼的雨声看着放在架子上的紫色溶液正有点无可奈何自恃应该没办法进一步降低成本。

    不过正是这个时候他忽然听到一声轻响从后面传来回头看去却意外地发现并不是希尔薇德而是一个他没有想到的闯入者。

    那个叫做贝季的少女不小心碰到了他放在柜子边的一件水晶样品水晶正骨碌碌滚到墙边的另一角。后者抬起头来屏住呼吸看着他正显得有点不安。

    ……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