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孤才不要做太子>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中庭地白树银桠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中庭地白树银桠

    包青楼的事儿,到底是被耽搁下来了。

    第二天看到窑工送上来的东西,李承乾哭笑不得。

    虽然玻璃这玩意儿确实是沙子烧出来的,可什么沙子,还是有讲究的。想要造出琉璃去骗钱,不是头脑一热就能成功的。

    阎立本倒不这么认为,他惊讶的拿着那块四不像,转了一圈,果然在中间看到了一处晶莹剔透的地方。

    “殿下,看样子沙子真的能烧出琉璃,微臣雕刻的那一块,也不是山神送出来的宝贝。”

    “啥?山神送出来的宝贝?这是什么说法?”

    阎立本哭笑不得道:“发现那块琉璃的时候,百姓们以为是山神显灵了,窑开在山上,让山神不舒服,可下令开凿的是太子,山神就只能通过贿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果然不愧是老百姓?

    李承乾也无奈的笑了笑,中国的百姓自古以来就对神灵充满了崇拜之情,所以好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就不断被融合,最终变成了各种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想起七月十五祭山的传统,李承乾就跟周记之说:“百姓愚昧,一味的劝解反而会起反效果,所以啊,你就让工坊出钱买几只羊,摆到祭坛上祭拜山神,然后把羊肉分着吃掉。形成传统就好,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什么山神送礼的说法了。”

    周记之笑着拱手领命,实际上这都是地方官员经常耍的手段。对付愚昧的,有的时候只有愚昧了。

    再用窑制作琉璃,更浪费时间。砸掉成品的外壳,看到里面的晶体后,阎立本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能搭造出合适的炉子,能够烧化沙子。

    不管什么事情最好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做,只要告诉他琉璃是怎么来的,之后怎么制作琉璃,制作出什么样的琉璃,就都是他的事儿了。

    上位者就这一点好处,想要做什么事儿吩咐下去就好了。

    拍拍阎立本的肩膀,李承乾就决定把事情交给他,自己代替他去工地上监工。

    说是监工,其实就是随便指点指点不太妥当的地方而已。

    现在画图看图的方法,将作监的工匠们已经都学会了。有他们作为工匠头子,带领别的工匠一起工作,基本出不了岔子。

    学院对面的河边,现在已经建起了很多院落,作为学院先生的住宅。

    学院距离长安太远了,远到哪怕起大早赶路过来都会赶不上早课。所以住在学院这里,是最好的安排。

    不过好在从三山五岳跑过来的大儒看起来都很满意。

    进入李纲独占的一号小院儿,看到院子里的芦苇根,李承乾叹了一口气,回头对跟随的石匠头头说:“往上游的方向,沿着渭水筑起一道堤坝。该死的,孤选地址的时候是站在小山上,你们奉命建造的时候就没考虑一下这个地方适合住人吗?”

    只看院子里地面上的芦苇根,再看看不远处同一个平面上的植物,李承乾就知道,也就是今年是干旱的年头,如果连年大雨,渭水水位上涨,恐怕住在这些院子里的老先生都得坐在房:“李师,小子这才想起来当初想过让父皇收回不许吃鲤鱼的禁令。不过跟直接上书相比,弟子觉得抽空让鲤鱼上父皇的桌子更合适。这条鱼就留着吧,鱼脍不能吃,但鲤鱼只要油炸后浇上汤汁就是好东西。”

    李纲嘿嘿一笑:“想不到你小子竟然叫嚣着吃鲤鱼,哈哈,也罢,老夫就陪你吃一回。不说这个,从你放弃上书来看,你看懂朝堂里的这个门道了?”

    李承乾苦笑着点了点头。

    那一日在屏风上看官员功过的时候,属于过,房公每到饭时,都少食半碗,就怕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短少了灾民的一口粮食。我大唐爱民之臣何其多也,所以这杯酒,孤当为诸位贺。”

    听到太子这么说,本来愁眉苦脸的文臣们,立刻来了精神,争先恐后的起来迎酒。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虽然疑惑,也只能把酒斟的满满的。

    自家孩子自打跑到渭水后,就跟丢了一样,根本就不愿意回家,什么时候回来请安过?

    不过既然太子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说了,得了吧,就当有这么回事好了!

    一杯酒喝完,宴会才步入了佳境。

    文臣们对太子的一番说辞很是欣赏,所以不时有官员出来赞叹万民书之珍贵,太子之仁厚。

    所以中秋的宴会,堪称喜气洋洋。

    喝着葡萄酒,李承乾微笑不已。

    还是拿那个倒霉站长说事儿,作为上位者,是不需要所谓功绩的,就算有,也是手下人的功绩。作为太子,他不可能把镇压蝗灾的功劳揽到自己身上,真正需要它的,是官员。

    至于东宫的收获,应该是官员们的夸赞,百姓们的万民书。

    “有这两样东西,你的太子之位,就是铁打的了!”

    说了这么一句话后,李纲微笑着继续闭目养神。

    自从元年中秋宴会上何畅宗被太子打脸后,就不再有人企图通过拍马屁获得幸进的机会了,所以一直到宴会结束,都没有人出来吟吟诗什么的。

    贞观前期,文采风流还没有盛行,都在勒紧裤腰带努力工作,哪有人闲着没事儿作诗。

    可是没人作诗也不成,因为喝多了的皇帝觉得中秋佳节没有诗句应和,就没意思,还把作诗的重担扔到了刚刚获得万民书的太子身上。

    今天虽只是中秋佳节,可蝗灾的过去,再加上大功劳被太子又踹回了文官集团,所以很多人都喝醉了。如果是平时,只到皇帝感慨今年没诗的时候,就有自负风流的人站出来作诗了。

    李纲睁开眼睛,很是担忧的看着自己的徒弟。

    散养的时间长了,他这才发现竟然没有教导弟子作诗。

    李承乾也愁眉苦脸的站了起来,作诗没难度,反正唐诗宋词几百几百首,一般都是贞观时期以后的,他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剽窃。可是,中秋的诗,不外乎思乡,自己倒是挺怀念自己的小电驴、银行卡的。可是住在长安的太子,有个锤子的思乡情感啊!

    不能乱作诗,如果心境跟本人不符,可就闹大笑话了。

    情急之下就口无遮拦,他的一句“我有个锤子的思乡情感”一出,李世民乐不可支,大臣们也瞠目结舌。

    见太子站起来后先是一言不发,随即口出惊人之言,房玄龄虽然也喝醉了,但还能勉强站起来,劝道:“殿下莫急,您如今年幼,做什么诗都可以,就算不合辙押韵也好。”

    好在自己脑子里的豆腐脑还有一点能力,也有了醉意的李承乾没多久就找到了合适的诗句。

    就在皇帝大笑中准备结束儿子尴尬的时候,李承乾却开口了:

    “中庭地白树银桠,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念完,李承乾就一屁股坐了回去,太难了,搜肠刮肚之下才找到了一首在记忆角落里的诗,还脑筋急转弯般的把“中庭地白树栖鸦”这一句给改了。

    皇宫里就没有乌鸦,因为乌鸦不详的原因,虽然长安周边不缺这玩意儿,可经过侍卫的猎杀,根本没有敢往皇宫这边飞的。

    把乌鸦换成银色的枝桠就成了,月色如霜嘛,这么改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朝中酒量好的不是一个两个,听清楚太子的诗词后,一个个的摇头晃脑,本想硬着头皮夸赞几句,可是脑海中整首诗成型后,反而觉得出人意料的好。

    “中庭地白树银桠”,“地白”和“银桠”,都说明了今晚月色的皎洁,“冷露无声湿桂花”。不仅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还加入了桂花,让念到这一句的人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桂花的香气。

    至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句,正应和了太子的那一句“我有个锤子的思乡情感”,没错,太子确实没有,可这佳节之际,太子没有不代表别人没有啊。虽然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思乡之情也切切实实的在诗句中表达出来了。

    国子博士,也就是国子监的扛把子孔颖达站了出来,大声叫好后说:“太子这一首诗,有见有感有嗅,读起来令人身临其境,更难的的是没有借鉴,完全是凭借自己想法所写。就老臣看来,无论是从遣词酌句还是从纪实的角度来看,太子此诗都是绝顶的好诗。今日中秋得此妙诗,老臣真是如饮琼浆啊!”

    有孔颖达打头,官员们自然一片恭维太子的声音。就算一些不懂诗句的武将,都不再吝啬自己的喝彩声。

    孔颖达堪称又臭又硬,连这家伙都站出来赞叹太子的诗了,那就是真的很好。

    御座上的李世民也很惊讶,挥挥手示意张赟把酒送到太子面前,好诗出世,天子赐酒是惯例。

    只是他自认文采风流,搜肠刮肚之下也没能凑出好诗装....咳咳,来庆祝佳节,没成想太子竟然吟咏出绝佳的诗篇了。

    接过张赟送来的酒,李承乾更愁眉苦脸了。他就不卡酷小说网_https://www.kakuxs.com/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