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中医许阳>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一章 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蒲老是冶寒温两派于一炉的他并不属于任何一派临证治病他只凭证遣方用药是没有偏向的。

    蒲老有些无奈地解释道:“我都说了我不是温病学派的噻!我啥子方子都阔以用的只要对证就可以。”

    “温病学派的确有辛凉解表擅用桑菊饮和银翘散可是伤寒中也有麻杏石甘汤的辛凉法这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

    “二者各有所长必须并存酌情选用。就像寒邪闭表可用三拗汤加味;若是温邪郁表应当用桑菊饮加味。”

    “像则个病人他不是温邪郁表。他是内热而外寒肺热而表寒因此肺热不宣。所以啊要用麻杏石甘汤辛凉透表之法然后还要急开肺闭此证可解!”

    旁边西医被说的一愣。

    白大夫也被蒲老说的一怔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说的有理但是他又道:“可是这个小孩发病极快症状凶险啊。”

    蒲老却道:“也正是因此所以此时用药一定要对证而且要及时阻断病势传变。只要用药正确辩证恰当自然能快速治好这个孩子。”

    “让我来开方子吧。”蒲老温和地笑了笑道:“既然遇上了总不好袖手旁观的!”

    对面两人都怔了一怔名医自然是有名医的气度的。

    这些情势危险的疾病蒲老也不是第一次治疗自然是有把握的肯定不会像白大夫这样紧张犹豫不决。

    “那您来试试……”白大夫也被蒲老的气度所慑还用上了敬语。

    蒲老微笑着上前执笔写了起来。

    他的文字端正朴实清晰非常容易辨认。

    医生行有个不好的习惯老是喜欢用特定的文体来写药品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以前手写的时候处方单拿在手上跟看天书似的。

    蒲老是特别反对这种做法的他的处方单全是非常清晰的文字和剂量。为什么一个是不给药方抓药的同志带来阅读上的障碍。

    万一人家要是看错了那怎么办?你辨证辨了半天遣方用药考虑了这么久结果最后倒在这一关这得多悲催啊!

    为什么医生都不愿意写的清楚呢主要是怕被病人看见。

    蒲老从来都是把方子大大方方写出来的他就是要让病人和家属都看见能看见才会放心呢。不过这也说明了蒲老的医术非常高明一般医生都没这个底气。

    蒲老拟完了方子也加入了蒲老非常擅用的葱白他把处方单递过去说:“煎取120毫升分三次热服四个小时一次。”

    白大夫下意识接过来。

    西医则是问:“白大夫要用这个方子吗?”

    白大夫接过方子行家有没有一出手就知。看着这个方子白大夫稍稍有些吃惊遣方用药非常严谨配伍很得当啊!

    但他还稍稍有些犹豫因为用药有些轻了而患儿却又是重症肺炎怕是效果不一定很好。

    蒲老则是在一旁说道:“按照我的经验来说这剂药全部吃下去。半夜之后应该就开始退烧了明早就应该没什么大碍了。”

    “啊!”这声是西医发出来的。

    “啊!”这声是白大夫发出来的。

    “啊!”这声是小徒弟高华信发出来的。

    也就许阳淡定一点因为他是知道蒲老的厉害。

    蒲老的组方用药的特点很像叶天士蒲老的用药特点就是轻灵和纯正。他很少用特别大剂量的药物一般都是在平淡中见神奇之处看似剂量小小的一个方子但就是能立起沉疴有些危急重症他这方子下去也能给人救活起来。

    这是一种用药的境界蒲老素来主张用药如用兵贵精不贵多。所以他通常都是六七味药少则一二味至多不超过十二味。

    他能做到轻剂也能治重病小方也可治大病。而且他很擅长用便宜的药来代替昂贵的药而保证药力不变因为这样能帮患者省钱。这并不仅仅是医德更是用药的境界!

    白大夫有些不信但目前这个方子应该是最好的了而且也比较稳妥!

    最后商量了一下还是选用了蒲老的方子至于效果怎么样那要等用药之后的结果。

    蒲老带着人出来了稍稍安慰了一下患儿奶奶他们几个人就走出去了。

    出去之后蒲老还皱着眉他又提醒两人道:“你们两个一定不要搞学派之争那一套!”

    许阳和高华信同时一怔。

    蒲老接着道:“不管是‘六经’、‘三焦’还是‘卫气营血’的辨证都是说明了身体之体用病理之变化这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相互为用的。”

    “‘伤寒’、‘温病’和‘瘟疫’实际上是一源三支不是流派之争而是不用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发病原因下的产生的治疗方法。”

    “伤寒详尽于寒而少于温!温病学说也是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了温病它是离不开伤寒的理法方药的源头的。”

    “所以啊你们要掌握好这些以后治疗外感热病的时候就不容易犯错了。就算是严重的急性热病你们的疗效也会很好!”

    许阳听得微微颔首。

    高华信有些疑惑地问:“师父刚刚您说的这个病人感受冬温就是从这里面判断出来的吗?”

    蒲老走出了医院大门抬头看了看已经是寒冬的北京城他呵呵笑了笑说道:“内经上说‘必先岁气毋伐天和’我们治病用药一定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一切外感疾病都是天地自然令人生病。人生天地应顺应天地而生。若病了自然也应该遵循天地的规律而治病。”

    “所以一定要掌握五运六气学说还有季节气候天气的变化。就像去年夏天我还没来北京成都麻疹流行许多小孩都病了。”

    “同行都用了辛凉宣透法治疗但是并没有用诸位同道都束手无策。我思考之后发现那时暑期成都大雨连绵。”

    “街上积水多日老弱小儿日夜坐在床上不敢下地。成人尚可忍受但小儿体弱怎经得住暑热雨湿之侵袭。”

    “所以暑期一过将近立秋湿热蒸发小孩果然发烧麻疹皮下隐伏不透此乃暑季多雨湿遏热伏。我后用通阳利湿之法很快就控制了病情效果极好。”

    “而后成都的同行都用了我的方子和治疗经验纷纷效仿。这次麻疹之疫就这样被我们控制住了。”

    蒲老说的虽然平淡。

    但许阳和高华信却听得有些热血。

    控制疫情啊!

    什么是疫情难治的才叫疫情。一上来就能控制马上能治好那还有什么好疫情的。

    那么多人同时生病医院诊所躺满了病人同行同道束手无策病人岌岌可危。这时候大医出世控制疫情救人性命这种成就感是别的不能比的!

    高华信有些惊愕地看着蒲老道:“师父原来你也会治疫情啊!”

    蒲老呵呵笑道:“一点点噻!”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