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中医许阳> 正文卷 第七百三十七章 辨证和辨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卷 第七百三十七章 辨证和辨病

    最后患儿父母还是接受了用药。

    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不能真让这么大点孩子就一辈子瘫痪了吧?有法子总比没法子强。

    许阳跟朱老会诊之后两人商量着用了药主要是思路是化痰瘀通痹闭畅络脉徐图效机。

    他们给了三个方子共同使用一个煎剂一个散剂一个吹剂。这三个方子里面都用到了一味虫类药炙乌梢蛇主要是需要发挥蛇类药的祛风通络善入血分强壮起废之功。

    虫类药应对瘫痪病人是非常有效的。

    那对知识分子父母在无奈之下接受了这样的不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此他们都没敢和家里其他人说生怕遭受口诛笔伐。

    许阳给他们药物之后就继续在医院诊病了他也没想到在这个年代居然遇上了尚在幼年时期的刘宣伯还接诊了他的幼弟。

    许阳顿时有许多感慨坐在医院里望向北方他突然很想念在首都的蒲老和高华信。他忘不了后世高华信在临终时的模样

    “许阳许阳。”

    许阳扭头看来见是朱老。

    “怎么了?”许阳出声询问。

    朱老笑着说:“已经下班了你怎么还在发呆啊?”

    许阳看看窗外回头道:“刚刚在想些事情所以有些出神。”

    朱老询问道:“医学方面的吗?”

    许阳微微一滞岔开话题道:“在想中医的辨证和辨病问题。”

    “哦。”说到这个朱老来精神了他说:“是这个问题啊不知道许阳弟有什么高见啊?”

    许阳道:“不敢倒想听听您的想法。”

    朱老稍一思索便说道:“中医活的灵魂便是辨证论治现在各门各派都在提倡辨证论治仿佛也没有各派的理论区别了。就像金元四大家传下来的各个流派其实都有自己的治病风格的。”

    “我们一直都说中药的治病逻辑是以偏纠偏。中医各个流派的偏性也非常明显。东垣的补土派就是崇尚脾胃的作用。朱丹溪的滋阴思想和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其实是有很大的冲突的。”

    “一个认为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所以需要不停滋阴。一个认为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所以需要不停扶阳。甚至二者都各自主张绝大部分疾病都应该滋阴或者扶阳为治偏性不可谓不大。而他们的偏性却正是他们流派的长处。”

    许阳闻言点点头:“没错偏性正是长处所在。中医流派便如中药一般无派不偏历代名家皆是偏性很大的医者。现在只崇尚辨证论治仿佛一夜间消失了各派的特色。”

    朱老询问:“那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许阳稍稍皱眉其实他对此也想过很多他所学甚多跟着各个风格的名家学习过受到的影响都很大他之前也一度陷入了迷茫和错愕之中。

    直到刘宣伯来帮他解决他身上的矛盾问题才让他逐渐找到了一条融合的新道路只不过还没有研究太长时间还没有走很久就又投入到抗疫之中了。

    支援前线刚结束他便又穿越到了这里。

    又提到了这个问题许阳思索道:“各门各派的理论其实都是基于当时的气候环境人民的生活条件和老百姓体质而提出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

    “就像现在的人普遍熬夜到很晚工作压力非常大又过度思淫邪。家家户户出入内外都有空调大夏天也是二十四小时待在人为的阴寒场所之中。再加上各种寒凉食品还有顿顿肉食滋腻普遍性出现脾肾皆虚的情况。”

    朱老愣住了错愕道:“现在省城条件这么好了吗?”

    “啊?”许阳这才回过神来刚刚一感慨还给说岔了他找补道:“我是我是说以后。以后随着我们的国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现在我们是困难时期城里的老百姓就已经很困苦了。农民兄弟更是在贫困线上挣扎吃不饱是经常事。所以普遍出现了脾胃虚弱脾胃一虚百病丛生。说来也好玩太穷太苦脾胃也虚。条件太好脾胃也虚。”

    朱老说:“这就是医理啊中人者不病也。长寿之道就在于克制。克制自己各方面的欲望中正平和心态安顺自然比其他人要健康长寿所谓情深不寿便是这个道理。”

    许阳点点头长寿之道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可太难了。

    朱老想了想询问:“你对辨病怎么看?”

    许阳说:“两方面一方面不要管西医的病名西医与中医并不相同。另外一方面对中医的病名也不需要绝对的深究不用非得弄出个之乎所以来。”

    “但病名是历代名家对证的总结自然珍贵无比绝对不能忽视但也不能完全拘泥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活的灵魂要是成了读死书用死理那就完蛋了。”

    朱老笑着道:“好在师者们都不是读死书的人只要名师尊尊教诲倒也不至于走太多弯路。尤其学习西医的科学思想则更会更加明白人体与医理和药理的联系。”

    许阳却道:“其实不然西医研究中医用他们那一套来验证中医中药的疗效试图寻找治疗某一类疾病的成熟中药或者组方这种逻辑恰恰彻底丢弃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反而增加中医人的困惑和阻碍中医的发展。”

    “是吗?”朱老皱眉又想跟许阳争论起来。

    在这一点上许阳和朱老是有一定的理念差异。尤其是现在政策刚刚放开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各方面都开了绿灯中医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只是许阳是后世来的深知后来的举步维艰。

    两人眼见又要争论起来。

    刘宣伯的父母又抱着他的幼弟来复诊了这一次同来的还有市医院的梁艳同志。没错又是她。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