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魏武侯> 第八卷 九州问鼎 第844章 交锋亦不止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八卷 九州问鼎 第844章 交锋亦不止

    (各位书友去看看书评区置顶评论吧!里面有更多本书相关内容额!)

    魏侯十年五月初七周室的王畿之内两方大军皆盘踞于此。

    足足六十与万大军在上洛南北一线犬牙交错整个上洛就如一个火药桶只需要一次小小引爆就会来一次大爆发。

    但偏偏诸侯联军却不敢有异动而魏军方面也未做好万全准备所以两方全面对峙了七八天都没有爆发出大战。

    但经过这么些天后魏军这边的准备已经完毕所以魏无忌决定动一下子。

    所以在今天魏无忌在长平关发布军令让负责右路大军主动出击。

    实际上对这次攻击魏无忌也做了训示目的以试探为主而不是直接投入大战。

    对这种规模的军事对抗魏无忌心里说实话也是没底的所以战争就得从小规模的慢慢来这样才能将局势纳入掌握。

    站在长平关城墙上魏无忌对身后的王绣问道:“前方已经打起来了吧?”

    王绣点了点头然后便道:“回禀君上臣已传令下去想必此时我军已和秦军开战!”

    魏无忌点了点头然后便道:“秦军不过五万先动他们正合适!”

    但此时站在一旁的王绣则问道:“君上臣不明白为何不先向齐国或吴国发难?”

    战斗已经开始打响魏无忌也就闲了下来于是他便解释道:“就一个原因秦国也属北方他离咱们近就打他!”

    说道这里似乎知道很难说服王绣魏无忌便继续道:“由近及远就这么简单!”

    王绣不由语塞其实他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打谁都各有利弊所以随便选一个也无所谓。

    对魏军来说是无所谓但魏军的攻击对赢据来说可就是大麻烦魏军可就这么点儿有生力量。

    但赢据又不可能撤下军队于是他只能一边让自己军队顶上去一边派人通知熊俊让他赶紧出兵援助。

    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熊俊此时也没那么多门户之见立即便指派了军队调动对正在攻伐的魏军以遏制。

    这种大战都是以稳为主所以在楚军的出动之后魏军的攻势也确实减弱不少。

    而在熊俊不断催促下吴国之君孙岳阳也带着他的大军前推让整个局势变得更为紧张。

    这时候任何一个地方没崩住就可能造成全面战争局势也将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诸侯联军虽然兵力占有一定优势但因为令出多门之故所以实际战斗力是要打折扣的。

    长平关处魏无忌对局势的焦灼也深感急躁他是打着问罪姬宵的名头来王畿的可现在连上洛城都未能进去。

    换句话说魏无忌也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

    若是此番他不能尽快将上洛周边敌军驱离短时间内他就别想进入上洛问罪天子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这对他的威望来讲无疑会有打击这是魏无忌万万不能忍受的。

    以往的时候即便战事再是焦灼魏无忌心境都不会有太大波动但在如今这种关乎天下大势的战争中他却再难保持平常心了。

    可虽然急躁魏无忌却没有发疯他还是告诫全军各个将领让他们以稳为主采用:步步蚕食的法子将诸侯联军驱离。

    这是最稳妥的方法只不过其见效时间太慢有时候甚至很难有效果。

    当时间来到五月十三前方战事还是没有什么大的进展魏无忌就真的怒了。

    他自忖魏军有绝强之力但却因害怕输不起而变成了现在这种步步为艰的局面这让魏无忌如何能受得了。

    刚好驻扎于齐国的两万武卒已经到位于是魏无忌立即就传令大军从正面对最强的楚军发动攻击。

    魏无忌已经做出决定那就是拼消耗他也要将楚国这根眼中钉拔出。

    中路军近二十万大军行动起来楚国军队的压力顿时大涨。

    面对魏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熊俊在坚持抵抗了七八天后便不得不下令大军暂时后撤。

    不是楚国人不勇敢而是魏军太强大了这些连年来经历战火洗礼的强军可比位于南方少有战事的楚军强出不少。

    当然为了取得这样的战果魏国方面的损失同样不小魏无忌是拿人命换了一个楚军的后撤。

    而作为主力的楚军一旦后撤诸侯联军原本严密无比的防线也就自然露出了口子。

    于是乎作为侧翼的吴国和秦国军队也只能跟着楚军的脚步一同后撤如此才能再度保持防线的完整。

    这些人人的整体后退可就将上洛暴露在魏军兵锋之下魏无忌明面上的目的似乎有机会达到了。

    就在魏无忌纠结于用近万士卒性命换取诸侯联军后退是否合理时吴国国君孙岳阳则收到了魏无忌的信件。

    军帐之内当孙岳阳将魏无忌的信看完后轻轻将信放在了桌案上。

    “魏无忌想让我作壁上观还许我击败楚军之后将楚国大片土地还与我吴国……”

    若是吴国反水魏国击败楚国便不是难事可对魏国人许下的承诺在座将领都不相信。

    所以当即便有将军站出来道:“君上魏人之言万不可信若是楚军大败那天下可就朕成魏国的了!”

    孙岳阳不发一言然后看着其他将吏道:“你们怎么看?”

    这还能怎么看在场众位将军皆是拜道:“君上魏人之诺不可信!”

    孙岳阳抬手让众人起来然后才道:“寡人当然清楚魏无忌其人阴险狡诈若是真应了他的许诺恐怕我吴国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诸位将军难道寡人是那等短视之人?”孙岳阳反问道。

    这话可就有些重了在场将军皆是告罪不起这是作臣子的本分。

    孙岳阳继位国君以来在国内多有重大举措所以在军中还是威望深重。

    实际上在经历魏无忌的事例之后诸国国君都特别注重在军中的威望建设孙岳阳同样如此。

    安抚好众臣之后地下便有将军问道:“君上楚国人率军后撤上洛必为魏军所占我联军为何不死守上洛?”

    不管怎么说上洛也是一座坚城就这样放弃确实有些可惜。

    这些都是楚国人主导的孙岳阳也只能因时因势做出反应所以他也只能揣测楚国人的想法。

    “其一上洛虽城池高大可城内空虚疲敝难以支持大军固守……”

    “其二我等南方之兵多为步卒若是坚守城池魏军仅需用少量骑兵便可压制我军无法出城……”

    “其三既然魏无忌想要入上洛楚国人恐怕早就盼着借魏国人之手将周室给灭掉!”

    孙岳阳这三点分析相对来说站得住脚所以在场众人都深以为然的点头。

    但是孙岳阳眼中却满是忧虑他所忧的不是上洛将被魏军占领而是如今这严峻的局势。

    无论怎么说楚军都是在魏军强攻败退的所以这才争斗诸侯联军已经输了一筹。

    虽然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但让魏国人占了先机总不算是艰好事。

    “去告诉齐军主将周灿让他率领大军尽快向我军靠拢!”孙岳阳发令道。

    旁边则有将军疑惑道:“君上齐国人会配合我军?”

    孙岳阳笑了笑然后便道:“会的周灿是个聪明人独木难支的道理他不会不懂!”

    在这次大浪潮中只有尽力强大自身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全自己。

    这是孙岳阳一贯奉行的原则!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