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我在红楼当文魁> 7.名声鹊起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7.名声鹊起

    晚上。

    李纨教授了书法后,贾环又练习了好一会。

    “不错,三爷。”李纨盈盈一笑,伸手取了宣纸道:“你这进步可真是肉眼可见的快!这份留我就好!”

    贾环道:“还是嫂子教得好啊。”

    说罢,李纨拿了诗篇就离开了书房。

    贾环则停下手中的书法练习,从书架找来了唐史和宋史。

    翻到唐明皇李隆基的传记就不对劲了。

    “唐明皇诗曰‘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笑接下句,明皇怒而斩之?!”

    贾环看得嘴角直抽。

    李隆基夸杨贵妃这句,原本虽是野史,但连《幼学琼林》身体篇都有所提。

    这个红楼世界倒好,李隆基直接把安禄山斩了?

    贾环继续看去,后边的唐朝历史果然就歪了!

    原本的大量著名诗人没有出现,如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杜牧,香山居士白居易等等。

    安史之乱就更没有了,只剩下思明之乱,唐朝国祚硬生生延了五十多年。

    贾环无暇细看,又翻开宋史,咋一看也不正常。

    柴荣没死,差点统一天下,愣是先熬死了赵匡胤,反是赵光义演了把“杯酒释兵权”。

    贾环看得不禁一笑,唐诗宋词还能用?

    科举的诗赋科目不用担心了。

    见时间不早,贾环借走了唐史,随后和贾兰告了别。

    ……

    次日。

    贾兰上学后,李纨在院中闲得无事。

    手中拿着贾环的诗作,越读就越觉得好。

    “如此佳作理应传世,独我赏析岂不可怜?”

    但府里的小辈,未必能读得懂。

    往王夫人那儿走?李纨细想又觉得不妥。

    李纨遂喊了丫鬟素云和碧月,徐徐走向贾政的书房。

    “儿媳见过老爷。”

    贾政一愣,抬眼道:“嗯,何事?”

    李纨道:“老爷,昨儿三爷在我院里看书,恰好和兰儿一块写字帖,我却见他写了这么一篇诗作。我看了觉得未免太好,便拿来给你过目。”

    “哦?”贾政眼前一亮,探手道:“我看看!”

    说罢,李纨让素云把诗篇递了过去。

    贾政接过诗来,入眼的字还算靠谱。

    标题《贾生》?那确实是贾家小子无疑了。

    再仔细一看,原来是用了汉代贾谊的典故!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乍一读,贾政面色顿时涨红,这诗妙绝!

    但转念一想,他竟觉得老脸一辣,忍不住摇头连连。

    李纨见状怔住了,“老爷何故摇头?哪里作得不好?”

    贾政不禁笑道:“好是极好的,但你不知道昨天的事,只怕还真以为他要讽刺朝廷。”

    “昨天他来跟我说要考科举,我一听岂不是胡闹吗!刚读了一个月的书。”

    “但他也不服,叫我抽考了三字经和幼学琼林的背诵。幼学琼林太长,我胡乱挑了‘释道鬼神’一篇……”

    “哪里能想,他平日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也怪我昨日过于苛责。这孩子,还是有志向的!”

    李纨闻言恍然大悟过来,“原来这才是最后一句的来由!如此也能说得通了。”

    加之贾政的确认,贾环真要考科举!

    李纨嘴角不禁勾起微笑,如此也放心让贾兰和贾环作伴了呢。

    贾政捋着长须,越看这诗就越发觉得好。

    “署名可是担心外人过虑?”

    “正是了。”

    “那倒是无妨的。”

    贾政摆手说道,顺手就誊抄了一份在纸上。

    等李纨告退后,贾政就迫不及待地拿了诗,去往金陵六部。

    武太祖从金陵起兵抗元,而后就在金陵设京师。

    武成祖后迁都神京,金陵又作陪京,仍设有金陵六部、都察通政、翰林院和国子监等等。

    但六部中除户部兵部属于实权部门,其余四部皆为养老贬谪之处。

    贾政恰在金陵工部,任五品员外郎。

    诗篇一经传递,一众闲散官员直呼“好诗”!惹得贾政一时满脸红光。

    “这诗作当浮一大白!传世佳作也!”

    “‘可怜’二字先抑,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磅礴之意顷刻喷薄而出!颇得唐朝遗风,竟有太白风骨!!”

    “存周兄!这李商隐的署名又是何故?”

    “正是正是,既是贾府子弟,留下个名声正好的!”

    贾政背手而立,呵呵笑道:“不过虚名尔,家中子弟尚小,免得有了名声,他反倒恃才傲物!”

    “嘶——可是那衔玉而生的孩童?我倒是略有耳闻!”

    “呵呵呵——不传,不传!”贾政摇头装蒜,心里却想,晚上再去赵姨娘房里一遭!

    待贾政离开后,没一会,贾环这篇诗作顿时一传十,十传百。

    国子监内大火,翰林院中也读!

    金陵东南又属诗礼簪缨之地,最不缺读书人。

    只数日,《贾生》一诗传得“洛阳纸贵”。

    李商隐的名号顿时名动江南!众人只知这是贾府子弟,却全然不知是谁!

    ……

    (4月日到4月日)</p>卡酷小说网_https://www.kakuxs.com/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