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摄政大明> 第六百七十六章 .好运连连.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好运连连.

    ……

    ……

    最终,德庆皇帝专门留下了王保仁一同用了午膳,然后才让王保仁告退离宫。

    当王保仁离开午门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无比振奋的。

    按照王保仁最初的想法,他进京赴任之后,首先要耗费一年时间在庙堂中枢站稳脚跟,然后再耗费两三年时间渐渐积蓄实力、营建人脉,接着再将自己在南京六部的门生故吏逐步安插到京城中枢任职,最后则是寻机进入内阁、重新向周尚景发起挑战。

    总而言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完成这些步骤,前后加起来至少需要七八年时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时候,王保仁留在京城中枢的权势影响早就被周尚景扫荡一空了,只能够重头再来。

    但王保仁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德庆皇帝对他的器重远远超乎想象,他不过是刚刚回京,就让他负责三法司的统筹协作之事,并且还许诺王保仁若是办好了差事,就直接扶持王保仁入阁辅政!

    这样一来,王保仁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站稳脚跟、营造声望、建立人脉,他的计划就至少可以缩短三五年时间!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他很快就可以恢复自己当年的权势,重新挑战周尚景的地位!

    所以,王保仁心中会感到振奋激动,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王保仁终究是城府深沉,一向是喜怒不形于色,很快就收敛了情绪起伏,恢复了往日的严肃不苟。

    见到王保仁走出午门之后,他的长随王志快步走到王保仁的身旁,请示道:“老爷,您面圣回来了?咱们在京城里的府邸尚未准备妥当,但王福、王禄他们已经在城西寻到了一处上好的宅子,暂时歇脚还是够用了,老爷您一路奔波、又面圣了好长时间,要不要前去稍稍歇息?”

    听到王志的请示之后,王保仁不由有些意动。

    他毕竟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如今确实也是身心俱疲,若是可以暂时歇息一下,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王保仁最终还是强打精神,缓缓说道:“不必了,老夫赴京担任太子太师,就是为了辅佐太子殿下,如今来到京城面圣之后,理应还要去东宫拜访太子殿下……此外,陛下已经下达圣旨,老夫今后将要负责三法司的统筹协作之事,所以拜访了太子殿下之后,老夫还要分别去都察院、刑部、以及大理寺一趟,然后再谈休息的事情。”

    说完,王保仁已是吩咐道:“还是先去东宫吧。”

    见王保仁受到德庆皇帝重用,王志自然也是十分高兴,连忙安排了一顶轿子,等到王保仁坐入轿子之后,就向着太子东宫的方向而去。

    王保仁坐在轿子之中,则是暗暗思索着自己今后的计划方向:“这次陛下他安排老夫负责三法司的统筹与协作,正是一个大好机会!老夫在京城里的势力人脉固然是被周尚景拔除了,但老夫在南直隶境内却依然拥有大量的朋党亲信,如今三法司办事不利,许多官员都被陛下罢免了官职,老夫也正好可以运作一下,将南直隶的亲近官员陆续调任京城填补这些空位,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老夫很快就能够在庙堂中枢站稳脚跟……”

    “还有,陛下他这般器重于老夫,显然是陛下对周尚景的容忍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就希望老夫可以尽快制衡于他……不过周尚景的心机手段绝不可小觑,恐怕也不会任由我坐大,必然要出手阻挠,所以最好还是联系一下赵俊臣、沈常茂这些人,探一探他们的想法,若是可以暂时结为联盟,就可以抵御周尚景的攻讦……”

    “此外,陛下打算废黜现任太子、让七皇子朱和坚继承储位的事情,也是不可小觑,看今天陛下对待七皇子的态度,这件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所以也要尽早做好准备……但也要试探一下现任太子的立场想法,然后才能做出决定……”

    *

    暗思之际,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他的轿子已经来到了东宫之外。

    得知是新任的太子太师造访东宫之后,东宫的门人不敢怠慢,连忙是禀报于太子朱和堉。

    而太子朱和堉也是给足了王保仁面子,很快就亲自来到东宫门外相迎。

    见到太子朱和堉这般重视自己,王保仁同样是心中满意,与此同时,王保仁则是摆出一幅忠君爱民的贤臣作派,并且刻意强调了自己对太子朱和堉的支持之意。

    经过了初步交流之后,王保仁与朱和堉相互间的第一印象倒是都不错,王保仁认为太子朱和堉并不似传闻中那般固执莽撞,朱和堉则是认为王保仁并不像是一位只知道争权夺利的奸臣。

    相互恭维之际,王保仁与朱和堉一同来到了东宫正厅之中谈话。

    两人分宾主落座之后,太子朱和堉首先谈到了正题,表情真挚的说道:“当初,肖老太师他仙逝之际,曾是向我郑重举荐了王前辈出山接任太子太师之位,于是我也是极力向父皇举荐,如今已是过去了半年有余的时间,王前辈您终于是来京赴任,也让我心中松了一口气。实话不瞒王太师,自从成为太子储君之后,我就一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生怕自己会做错事情,但终究是缺乏经验,经常会让朝中奸邪拖后腿、下绊子,屡屡遭到父皇训斥,实在是苦不堪言。但王太师您一向是经验丰富、足智多谋,远强于那些奸邪,今后有了王太师的辅佐,我也就终于可以安心了。”

    见朱和堉这般抬高自己,摆出一幅要将自己视为臂助的态度,王保仁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只觉得自己辅佐太子朱和堉的事情未必就会像预想中一般困难。

    于是,王保仁表情矜持的点头道:“还请太子殿下放心就是,太子殿下如今的处境老夫也听说了一些,确实是有些不妙,但只要太子殿下今后愿意信任老夫,老夫就绝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必然能让太子殿下一扫颓势、重振威名。只要老夫在一旁盯着,朝中奸邪的那些卑鄙手段也完全不足以为惧。”

    朱和堉如今的形势不妙,正需要老谋深算的王保仁全力辅佐,弥补他在权谋心机方面的不足;而王保仁也打算借助“太.子党”的力量站稳脚跟,尤其是“太.子党”在都察院的影响力一向是不容忽视,王保仁如今还要负责三法司的协作与统筹,若是有了“太.子党”的支持,也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这两人可谓是各有所求,尚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一番交流下来也是相谈愉快,颇有些一拍即合的意思。

    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交流之后,太子朱和堉渐渐有些安心,同样认为自己与王保仁的合作并不似想象中一般困难。

    于是,太子朱和堉也终于是下定了决心,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并且向身后人吩咐道:“去书房,把赵先生临终前留下的那些书册拿来。”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吩咐,王保仁心中有些疑惑,问道:“却不知赵先生是何人?竟是让太子殿下这般重视?”

    太子朱和堉的表情满是悲戚,向王保仁缓缓解释道:“王太师曾经是南京吏部尚书,乃是南京六部的领袖人物,江南的大小事情都是心知肚明,想必也听说过此人……这位赵先生名叫赵山才,人称‘江南才子’,有经天纬地之才,曾在东宫担任宾客辅佐于我,在他辅佐我的那段时间,我在庙堂里的发展也颇是顺利,谁曾想天妒英才,赵先生他在两个月前突然病故了……”

    说到这里,太子朱和堉又是长长叹息一声。

    说实话,若是赵先生尚在,太子朱和堉也不会像是今日这般重视王保仁,在太子朱和堉想来,哪怕王保仁是曾经的朝中权臣、如今南京六部的代表人物,当年也一度威胁到周尚景的地位,但他的眼光、手段、能力等等也未必就会高于赵山才。

    可以,如今赵先生已经病故,所以太子朱和堉也只能依靠王保仁辅佐,并且还要将赵山才幸苦经营的所有成果尽数交给王保仁。

    另一边,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解释之后,王保仁则是面现惊讶,也同样有些遗憾,说道:“竟然是赵山才?他竟然是病故了?唉,此人虽然是年轻了一些,但才华却是当世少见,确实是天妒英才。”

    赵山才同样是出身于江南贡院,乃是江南贡院数十年来最杰出的青年才俊,还是前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所以王保仁自然也关注过他,甚至还暗中拉拢过,却没想到赵山才竟是已经病故了。

    然后,太子朱和堉向王保仁详细介绍了赵山才的事情,王保仁见太子朱和堉这般重视赵山才,也是连连叹息,表现出一幅惜才之态。

    而就在两人谈话之际,东宫下人已经是捧来了三本书册交给了太子朱和堉。

    太子朱和堉伸手接过书册之后,表情之间更是感慨万千,缓缓说道:“赵先生在东宫那段时间,实在是助我良多,这三本书册皆是他临终前留下来的,不仅是为我组建了一个有效的情报机构,还帮我寻到了许多可用的人才,又为我筹划了未来发展方向……只可惜,这些事情并非是我所擅长,赵先生临终前也是明确交代,等到王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