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摄政大明> 第七百二十二章 .真相(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七百二十二章 .真相(二).

    ……

    ……

    听到孙淼的说法之后,赵俊臣开口追问道:“哦?是什么事?”

    孙淼沉吟着回答道:“在一个多月之前,三边总督王铮大人巡视边防之际,不知为何竟是突然间大病了一场,这件事惊动了整个山西与陕甘的官场,山西巡抚李勋大人、陕西巡抚章晟德大人、甘肃巡抚吴敏大人、以及几位军镇里的总兵与指挥使纷纷前去探望病情,并且在王铮大人的驻地花马池停留了两三天时间,据说在此期间他们几位多有密谈……”

    说到这里,孙淼的表情有些若有所思,缓缓说道:“说起来,也就是从那天以后,西北诸省的官场就有些怪异了,原本已经是准备妥当的赈灾事宜突然有了变化,各地的赈灾钱粮出现了亏缺,下官也收到了山西巡抚李勋大人的密信,表示朝廷支援给潞安府的赈灾钱粮将会挪用于别处,并且三位巡抚大人也下了命令,西北诸省的今年秋粮照旧征收,并且是越多越好,还让各地官府到处拦截抓捕逃荒的灾民,并且把灾民们送到各省督抚的驻地……”

    听到孙淼的解释,赵俊臣的表情愈加严肃了起来。

    赵俊臣思索了片刻之后,再次问道:“那么,山西境内的各地军镇可有什么异动?晋商们可有什么异常?”

    在西北诸省,乃是封疆大吏、各大军镇、以及晋商势力的三足鼎立,山西、陕甘的所有事情皆是绕不开这三方势力的影响,只要确定了这三方势力的动态,赵俊臣就可以推算出许多事情了。

    孙淼思索片刻后,答道:“各地的军镇并没有什么异动,只是在积极准备抵御火筛入寇的事情,各州府的城池皆是戒备森严,并且还有大量的军队纷纷向着三边军镇支援,但往年也是这般情况,只是今年的动作格外大些,但考虑到今年的火筛入寇的形势要比往年更加严酷一些,所以这般动静倒也不算是奇怪。”

    顿了顿后,孙淼又说道:“至于晋商们,同样是有些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举动,但他们往年也是如此,并不算是异常。晋商们在这边的影响力根深蒂固,所以也没人敢管他们……不过,晋商们今年除了囤积粮食之外,似乎还大肆收集布匹、茶叶、药材、酒水等物,但晋商们往年并不在这些东西上耗费太多的心思,若要说异常的话,这算是晋商们唯一异常的情况了。”

    赵俊臣沉吟着轻轻点头,表情阴晴变化不定。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与孙淼的谈话之后,鲍文杰也终于是察觉到了事情的蹊跷之处。

    在此之前,鲍文杰一直以为西北诸省的事情仅只是单纯的贪污舞弊案而已。

    所以,鲍文杰不由是面色大变,马上就联想到了最恶劣的可能,急忙向赵俊臣问道:“赵大人,如今看来,这西北的局势实在是诡异,官员们一方面收拢了大批难民,另一方面又是截留了大笔钱粮,军队频繁调动,商人们也暗中囤积货物,并且还全部瞒着朝廷……这、这难道是有人想要谋逆造反不成?“

    听到鲍文杰的推测,孙淼同样是面色大变。

    若是朝廷把西北诸省的异常动态视为谋逆造反的证据,那么山西、陕甘的所有官员就都要受到牵连,孙淼哪怕是有周尚景作为后台,也会彻底断送仕途。

    原本还遇变不乱的孙淼这次是真正慌乱了起来,连忙解释道:”鲍大人,绝不可能有人造反谋逆的,西北诸省的几位督抚绝不可能有这样的野心,更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毕竟西北诸省的所有军镇皆是忠于朝廷的,军镇里的将领也大都是勋贵出身,仅仅凭借一些灾民,又哪里有造反的能力?就算是真有人生了异心,下官也不可能毫无察觉,西北官场如今固然是有些蹊跷的地方,但绝对与谋逆无关啊。“

    眼见鲍文杰的表情依旧怀疑,孙淼终于是不再装作自己毫无察觉到事情的异常,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推测,表情焦切的说道:“依下官的推测,几位督抚大人四处抓捕灾民,恐怕也只是忧心今年火筛入寇的局势,所以就收拢了大量的灾民用以巩固北疆防御、填补人力之不足罢了,朝廷赈灾钱粮的失踪,也只是为了供养这些灾民罢了,这件事情虽然是瞒着朝廷,但也是为了朝廷的边防大计……鲍大人,您乃是钦差副使,可不能随便质疑朝廷的封疆大吏造反谋逆,否则事情可就不可收拾了。”

    就在这时,洪高功却是突然出现了。

    进入房间之后,洪高功并没有理会鲍文杰与孙淼,只是向赵俊臣行礼之后,又递给了赵俊臣几封信件。

    赵俊臣伸手接过信件之后,拆开细细审阅,良久之后才轻轻叹息一声,说道:“如今看来,确实不是有人想要造反谋逆,孙大人刚才的话也没有任何虚假……不过……”

    说到这里,赵俊臣轻轻摇头,表情愈加凝重了。卡Kа酷Ku尐裞網

    赵俊臣并不会单纯的听信孙淼的情报,让周大福把孙淼诓骗到南关村的同时,赵俊臣也派遣了大量的锦衣卫四处收集消息,甚至还让锦衣卫们潜入了潞安府内、绑架了当地的军官、商贾、以及潞安府衙的吏役,从这些人口中逼问消息。

    刚才,洪高功交给赵俊臣的几封书信,就是锦衣卫们所收集到的情报。

    看到赵俊臣的表态,鲍文杰问道:“赵大人何出此言?“

    赵俊臣缓缓解释道:“咱们向孙大人询问情报的同时,我也让锦衣卫们通过各种渠道打探了消息,西北诸省的督抚们这段时间仅仅是聚拢了大批的灾民与钱粮,除此之外他们并没有其他动作,即没有收买各地的将领,也没有架空各地的官员,各地军镇依然是控制在朝廷将领们的手中,各州府也依然是朝廷官员主持大局,民间也没有任何奇怪的传闻,除了北部的战区之外,各州府的道路往来也没有受到限制,显然是西北诸省的督抚只需要大量的灾民与钱粮罢了,并没有另外的野心,正如孙大人所说,仅仅是凭借一些灾民,并不足以起事。”

    对于赵俊臣的眼光与判断力,鲍文杰还是信任的。

    听赵俊臣否认了有人谋逆造反的可能性之后,鲍文杰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让鲍文杰感到奇怪的是,赵俊臣的神情却没有任何的轻松之意,反倒是愈加凝重了,就好似有什么比造反还要更加恶劣的事情发生了。

    事实上,自从推断出西北诸省的各地官府抓捕了超过十万人的逃荒灾民之后,赵俊臣的心中就猜想到了三种可能的情况!

    最好的情况就像是孙淼的推测一般,西北诸省的督抚们到处收拢灾民只是为了增加边防人力、巩固边疆局势,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灾民们并没有任何战力,性格也大都怯弱,把他们送到了边疆战场之上,不仅是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会增加后勤压力以及临阵生乱的危险,就算是某位督抚想到了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也一定会遭到其余人的否定。

    至于不好不坏的情况,就是像鲍文杰的推测一般,乃是西北诸省有封疆大吏意图谋反,收拢灾民、截留钱粮也只是为了增强自己造反的资本,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最低,因为明朝的政治环境让封疆大吏们压根没有造反的本钱,仅仅是依靠十万灾民也压根没有成事的机会,自古以来的流民生乱也没有任何一次乃是朝廷官员领导的。

    至于最后一种情况,乃是最坏的一种情况,性质也是最为恶劣,因为这种可能性实在是太过可怕,所以赵俊臣一直是没敢多想。

    但如今,随着孙淼的解释、以及锦衣卫们所收集到的情报,赵俊臣却发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已经是越来越高了。

    所以,赵俊臣自然是心情凝重。

    不过,赵俊臣这次私下里召见孙淼谈话,也正是为了排除有人造反的可能性,只要是西北诸省依然是掌控在朝廷手中,那么赵俊臣就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尤其是赵俊臣手下的二百名锦衣卫,虽然打仗指望不上他们,但若是让他们吓唬地方官员,却是绰绰有余了,就算是西北诸省的几位督抚们见到锦衣卫之后也会心中生怯,更别说赵俊臣钦差大臣的身份了。

    沉吟片刻后,赵俊臣抬头向着孙淼说道:“孙大人,本官如今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有一件事要吩咐你来办。“

    见赵俊臣搬出了钦差的身份,孙淼面色一正,连忙是起身行礼道:“还请钦差大人吩咐!“

    赵俊臣冷声说道:“你不是正在到处拦截抓捕逃荒的灾民送到山西巡抚那里吗?本官这次总计带来了二三百人,正打算前往山西巡抚的驻地太原府,依然要隐瞒身份,但那里临近战区,恐怕是审查森严,本官的人马众多,容易引人注目,所以本官就打算将手下的两百余人伪装成逃荒灾民,剩下的人则是假扮成押送逃荒灾民的潞安府官差,所以就需要你为本官开具一份路引,让本官可以顺利抵达太原府,顺便也可以借此查明西北各省到处收拢灾民的真相!“

    听到赵俊臣的主意,旁边的鲍文杰则是抚掌赞道:“此计大妙,既可以隐瞒身份,也可以查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center>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