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重回明朝当暴君> 第12章 京城十六铺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12章 京城十六铺

    北京城里,突然多了十几家店铺。卡Kа酷Ku尐裞網对于繁华的北京城来说,这本不是少年稀奇事,但是这些店铺里卖的东西却很稀奇。

    崇祯买下这十六家店铺后,自己并未露面,为此崇祯花费了十五万魅力点来采购商品。为了防止有人故意来捣乱,每家店铺都由十五位大内侍卫来日夜守护,守护这些店铺的大内侍卫没人都能得到额外的补贴,而这些补贴就是店铺里的商品。

    这些装修风格独特的店铺,所陈设的商品也非常有特点,与普通商品相比较,这些商品就像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

    火柴、一次性打火机、纸巾、玻璃杯、玻璃镜子、塑料盒、电池手电筒、电子手表、八音盒、手套、手套、雨具、自行车、塑料杯、牙膏、牙刷、沐浴露、洗发水塑料盆、塑料桶…

    这些商品体积不大,所需消耗的魅力点又不算多,所以崇祯第一批所选择的商品就是这些现代社会普遍能见到的商品,一共六十种。而标价分别从十文钱到十两银子不等。

    开业的那一天,崇祯也穿着普通商人的服装来到了店铺里,他想看一看开业的盛况。卡Kа酷Ku尐裞網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在元旦这一天,有稀罕货或是有奇货的声音开始在北京城里传开,贵族和富商们闻迅纷沓而来,几乎把这连着的十六家店铺堵了个水泄不通。要不是因为有数百民大内侍卫在维持秩序,这些店恐怕就要被挤破了。

    开业的第一天,是商品的介绍大会,每一件商品都令这些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人们砸舌,不说别的,就是那小小的一个盒火柴都令他们非常着迷。

    火柴,这种已经被现代人丢进历史垃圾堆的取火神奇,在这个时代已经变得不神奇,因为它已经被打火机所取代,但是明人们却没有见过啊!虽说中国古代也有和火柴这样类似的取火器,但是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远不如火柴。对于收入不算高的普通百姓来说,三十文的价格也不算太高,因为一盒火柴里面有一百根火柴,折算起来每一根火柴不到一文钱。这也是普通老百姓们能够消费的起的东西。并且火柴在搞促销,买三盒送一盒,买五盒送两盒,最高限购五盒。

    牙膏牙刷的出现,简直就让大明朝这些有钱的老爷太太们疯狂了,满口大黄牙的他们看到牙膏牙刷以后,就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于是还需要有人不断解释牙膏牙刷的用法,为了培训这些解说员,崇祯也没少下功夫。

    所有的商品都很受欢迎,对于有钱人来说,银子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不能落后于别人,然后这些商品毕竟数量有限,开业的第一天,所有的商品都被订购一空。

    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虽然对于补于国库亏空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京城十六铺,在1628年的元旦这一天开业了,崇祯元年这一年,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但是对于崇祯来说,这是特别的一年,也是崇祯改革计划中最重要的一年。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十六家商铺,但是这十六家商铺对于战乱中的明帝国来说,是温暖的火,此刻它正在熊熊燃烧。

    “奇货”给大明的百姓们带来了希望,他们渴望能够拥有一件这样的奇货,他们对生活有了期望,希望能够赚足银子买到一件。哪怕只是一盒火柴,或者只是一个塑料杯,又或者是买一支牙膏牙刷,体验“贵族”的感觉。

    魅力点被兑换成物品,物品又被兑换成银子,有了银子做许多的事情便拥有了底气,有了银子做事情便有了条件。

    下一步,崇祯想做的就是改造已经糜烂的“神机营”,冷兵器时代很快就要过去,“火炮”和“鸟铳?”以及“红衣大炮”之内的热兵器将会逐渐的成为战场上的主旋律。而发展工业不同于其它,需要消耗的不仅仅只是大量的银子,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而这种技术的进步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战争推动着武器的发展,只有不断改良落后的装备,才有可能在军事上战胜对手。

    从火绳枪到鸟銃,再到现在的步枪,枪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魅力点商城里面也有出售各种不同种类枪支的,但是所需要消耗的魅力点是巨大的。

    一把最普通的手枪需要的魅力点是十万,如果要装备一个营的兵力,需要的魅力点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崇祯来说,这就是一种局限性。所以想要发展工业,必须自力更生,而不能靠一味的买买买。

    虽然暴君系统给崇祯提供了一个看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但是这些宝藏的获取,是需要付出精力和消耗其精髓的,一旦当崇祯的身体垮塌,暴君系统也将随之瘫痪。

    如果把明朝比作是机器,在连续运行了二百多年以后,机器的内部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零件已经开始老化。而作为机器的心脏,明帝国的皇帝,虽然有些力不从心,但也只能眼看着大明朝着不可扭转的颓废衰败下去。

    但是,这些新产品的到来,就像是一股股新鲜的血液,让大明的子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也看到了另一个未来世界的样子。

    土豆、大豆、玉米以及番薯等高产农作物是崇祯改革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崇祯民生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基本,这个根基是不能动摇的。崇祯计划在崇祯三年之前,规划数百万亩的“新农田”,居安思危,在更为艰苦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之前,粮库和国库都要充盈起来。

    遇到灾年,百姓有了盼头,军人有了保障,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暴乱的出现,但是至少能缓解一些危机。

    把土豆和玉米列入到发展计划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之中,是崇祯新年改革的重大计划。

    并且,如果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被推广,且能够看的到巨大的收益,不用崇祯自己宣传,就会有商人找上门来。他们就会像看到裂开缝隙的鸡蛋一样,吸引着贪婪者的到来。

    利益永远能触发一匹又一匹疯狂者,自古以来,从来就不缺少冒险者和野心家。而土豆和玉米的到来,也必然会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崇祯元年,是崇祯的起点,也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蜕变的开始,此刻,崇祯有许多的梦想,没有人能够阻止他朝着这个方向走去。

    虽然未来的路,并不明朗,但崇祯不会退缩,为了他的那些子民,为了心目中那个非凡的大明。

    有血有肉,亦有真情。不再是史书上那些冰冷的文字,也不再是豪无生气的改革口号,眼前是一条路,也是大明王朝不得不选择要走的路。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