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明末大海商> 第320章 时局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320章 时局二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时间很快来到5月份,一个惊人消息传来。

    天启皇帝泛舟的时候不慎落水,当听到这一消息之后,李大清楚,天启朝要结束了,崇祯马上就要上台了。

    之后又有消息不断传来,天启帝落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后来霍维华敬献仙药,天启帝喝下之后就卧床不起,并很快死去了。

    这些消息综合之后,李大心中疑惑很多:

    皇帝在内湖泛舟竟然会落水,这是其一;

    就算落水,以皇家的医疗条件,没理由一直久治不愈,这是其二;

    最后那个仙药,霍维华贵为兵部尚书,没理由在皇帝病重的时候献药来博取富贵,这时候正常人躲都躲不及,怎么会干这种傻事;

    再则天启帝死后,崇祯皇帝上台霍维华并未被追责,一直到后来才被牵连,从哪方面说也说不通呀这是其三。

    如此种种,李大有理由相信天启帝的死崇祯脱不了干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崇祯联合一些反魏势力,设计了这一切。

    之后魏忠贤的行动也佐证了李大的猜想,在感觉天启帝快不行的时候,魏忠贤开始物色皇位继承人,因天启帝没有子嗣,只能从皇族宗亲中去选,这时最有可能继位的当属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

    天启帝离奇落水,以至逐渐病入膏肓,这一切老谋深算的魏忠贤哪能不知背后有鬼,因此他的头号怀疑对象就是信王朱由检,无它,天启帝一死,朱由检是最大获益人,自然最惹人怀疑。

    于是魏忠贤急招朱由检入宫,然后开始了多番试探,虽然此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但却心思深沉,一番表演之后,竟让魏忠贤有了几分相信,相信朱由检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未来即使继位了,仍需仰仗他魏忠贤。

    这时天启帝在驾崩前又有口谕,要传位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使魏忠贤对朱由检还有怀疑,但无奈木已成舟,朝中大臣已经认同了朱由检继位,临时换人对天下也不好交待,再说时间匆忙,也没有什么合适人选,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这样,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