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铁十字> 正文 第七章 昭和倒阁(1)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第七章 昭和倒阁(1)

    就在石原莞尔和科尔两人用威士忌配鱼干这样的滑稽组合吹牛聊天时东条英机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思考内阁走向他现在已顾不上找古正之的麻烦了他必须赶紧将所有的事情都平息掉。按他本来的想法是问题出在海军身上他自我感觉自己没多少责任是绝对不肯辞职的但奈何海军上下深恨东条特别是岛田在任期内一直唯东条马首是瞻更让他们恼火东条试探性地打电话让海军省提出海相新人选结果却被海军毫不客气地打了回去当然措辞是很官方的——海军中枢动荡暂时难以决策。这也不算骗人的话海军现在也没什么当家人海相自杀、军令部总长辞职后按理说在中枢应该由海军次官负责可谁都知道没有远在特鲁克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发话海军上下是不可能形成统一意见的东条想来想去只有直接给山本发电报一途了。

    而就在东条英机上下奔走的当口第二天下午有关于内阁重组讨论的重臣会议已在一种激烈的气氛中召开了。参加这次紧急重臣会议的人员主要包括若槻礼次郎、冈田启介、广田弘毅、近卫文麿、阿部信行、米内光政、原嘉道、百武三郎(侍从长)等人因为木户幸一代表天皇前来征求意见所以会议也由他主持。名单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过去10年间先后出任内阁首相的人物在日本政坛算得上是举足轻重了。本来重臣名单中还包括清浦奎吾的名字但他因为身体不好而放弃了木户幸一统计了后发现加上自己正好9票便决定如果有5票(不含本人)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就向裕仁天皇明确汇报。

    这一次会议的气氛和一年前近卫文麿内阁辞职推举新首相时的气氛完全不一样上一次会议时大家都压抑着情绪——因为谁都不知道日美开战对日本的最终影响仿佛一位学生平时学得不怎么样但马上要经历一次大考忐忑时又有一种终于来到、如释重负的感觉。那时候面对近卫文麿撂挑子的局面众人认为东条英机不管好坏会议总算还是挑了一个有能力也愿意承担责任的首相上去。

    但一年运行下来发现内阁问题就多了:首先中国战场方面陆军越陷越深“支那事变”过去5年了最初乐观地说3个月解决问题后来说6个月再后来说截断其一切外援后再过一年结束没想到缅甸和印度支那战役全都打完了汪精卫政权也运作多时但中国方面的抗战意志更趋坚定表面上看陆军占地很大实际上战线过长、后勤困难、兵力严重不足按中国派遣军的报告意见华北平均每3平方公里的地方上只有2名日本兵根本无法维持秩序与稳定治安。

    其次是太平洋战场局势愈加不妙经历了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个梦幻般地开局之后海军迅速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原以为对方会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与日本坐下来和谈结果发现美国人不但没有和谈的意图反而将70%以上的海军实力倾斜到了太平洋地区经过珊瑚海、中途岛、瓜岛一系列作战帝国海军局面急转直下、岌岌可危特别是中途岛一战损失了战前积累起来的4条大型航母300多架飞机100多位精英飞行员差不多打断了机动舰队的脊梁如果说中途岛还有运气或者敌方破译本方密电这样的偶尔因素瓜岛作战完全是被压着打海军开不进去陆军节节败退现在连前线物资运输都快保障不了。

    最后是首相东条的用人问题他一度身兼陆相、外相集各种大权于一身严重破坏了内阁平衡用人又以个人好恶为原则只提拔本派系人员对其他派系或有不同政见的人物进行强力打压甚至还干出派遣宪兵监视退役中将这样滥用公权的事情——对方又没有犯叛国罪。平日里刚愎自用、压制其他同僚这时突然爆发内阁欺上瞒下、哄骗天皇的丑闻用重臣们的话来讲是明治维新以来前所未有的事件严重一点可以称得上是乱臣贼子。

    虽然海相岛田繁太郎已为之切腹自尽但所有人认为东条的责任逃不掉。所以当木户幸一试探性地提出内阁重组问题时大家一口咬定必须要更换首相东条应当为整件事情负责而进行内阁总辞职。而且他们还明确指出连陆相的位置也不能给东条留下最多让他去做个宪兵司令——他不是喜欢半夜去翻居民垃圾桶查看有无浪费行为么?那就当宪兵好了!

    撵走东条的统一意见不到5分钟就达成了但推选继任首相人选的决议却不好落实激烈争论了一下午一个又一个人物提出来又被大家点评来点评去到太阳落山仍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最后只在木户幸一的催促下就内阁改组达成了若干原则:

    第一条目前是战争时期首相必须是军人不管现役还是退役还的是陆军将领出身——既因为海军最近丑闻太多不能选择当首相又因为首相要想方设法解决支那问题不熟悉陆军不行;

    第二条必须选择一个精明能干的陆相而且决不能允许首相兼任东条兼任陆相的恶果已经很明显了很多作战方针完全是拍脑袋拍下去的等于他自己给自己请示又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决策体系一片混乱;

    第三条除首相、陆相、海相外其余内阁成员除明显属于东条派系的人员外均可以留任。

    有一点重臣们是众口一致的:外相古正之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卓越与德国关系良好而又不过分亲德不管谁组阁都建议其留任外相并发挥更大作用。

    当木户孝一拖着疲惫的身躯准备将重臣们争论了整整一下午的情况回宫汇报时忽然发现本土防卫军总司令、陆军大将东久迩宫稔彦王正在拜见天皇他本能地想回避没想到裕仁却让他直接汇报会议进展。木户孝一一边猜测东久迩宫稔彦王的来意一边简明扼要地将情况汇报了一下并列举了重臣会议上提出的几个可能人选:

    首相方面呼声最高的是宇恒一成在前次广田弘毅、近卫文麿内阁辞职时就有人推举他担任首相这次同样呼声最高;其次是朝鲜总督小矶国昭大将最后是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陆相方面梅津美治郎的呼声最高其次是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烟俊六大将只有一人提了目前是预备役的多田骏大将;海军方面没什么太好的人选本来海军内部有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井上成美的著名铁三角这三人正好适合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臣与军令部总长三个职务但铁三角一直反对三国同盟、反对日美开战甚至于打到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这让陆军绝对接受不了所以重臣会议准备先听听海军自己的意见。

    “你的意见呢?”裕仁把问询的目光转向东久迩宫稔彦王。

    “朝鲜总督小矶国昭不行首先从资历来说他是宇垣一成一派的晚辈其次既然内阁要解决中国问题就不能没有中国战场的经验。而梅津美治郎司令官恐怕也不行。”

    “为什么呢?”木户孝一奇怪地问。

    “刚才陛下找我商量了一下打算让我担任参谋总长地位超然确保天皇统帅权避免类似欺君事件再次发生。”

    “啊?”木户孝一大惊失色实际在去年推选新首相时就有人推举东久迩宫稔彦王出任但木户孝一考虑到万一与英美开战如果局面不利皇族可能会受责难而反对最后推荐了东条英机担任首相。海军也是同样情况本来东条内阁组阁前担任军令部总长的是伏见宫博恭王因为裕仁对日美开战结果心里没底所以才让伏见宫博恭王的代理人岛田繁太郎上台只是谁都没想到岛田上台后居然成了东条的应声筒。

    现在听到东久迩宫稔彦王要担任参谋总长的消息木户孝一心里就咯噔一下陛下最终还是起疑心了:部队打败仗其实无所谓别看中下级军官动不动就被勒令切腹高级军官被追究是很少的没看见南云忠一中将在中途岛吃了那么大的败仗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可天皇不能容忍臣下对他隐瞒与欺骗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万一将来打输了他们就会把皇族拉出去顶罪——这才是天皇最害怕的事情。

    木户孝一试探着问道:“如果东久迩宫稔彦王担任参谋总长是不是请伏见宫博恭王回任军令部总长?”

    “是有这个考虑还未征求其本人意见。”

    话说到这里木户孝一已全部清楚了:天皇不满意陆海军各方在这次事件中的角色决心将统帅权彻底抓在手里其他人都信不过就只能用皇族卡住两个军令口的核心位置。不过他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东久迩宫稔彦王担任参谋总长就不能让梅津美治郎出任陆相或首相没听说两人有重大矛盾啊?(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