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铁十字> 铁十字 第246章 最危险的男人(1)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铁十字 第246章 最危险的男人(1)

    1945年1月27日入夜时分在冰冷的北海雨夜中2艘xxiii级潜艇悄悄驶出基尔港开始向大西洋深处进发潜艇上满载以斯科尓兹内为首的全部德国特种部队精英共36人!

    此时此刻全欧政治目光都聚焦在同时进行的三场公民投票上:北爱尔兰公投、冰岛公投、丹麦公投。

    投票时间还剩最后一天但速度最快的冰岛公投已统计了85%选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赞成取消独立、成为德意志冰岛省的票数已超过了70%这意味着哪怕最后投票的全是反对票也不可能阻挠法案通过冰岛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其他两场公投还在胶着中北爱尔兰统计了近一半选票赞成与爱尔兰合并的票数不过51%赞同继续与大不列颠保持同一个整体的倒有47%另外2%是弃权票;丹麦统计了三分之一选票赞同成为德意志北方省的选票大概为53%反对的46%还有1%弃权票没有敢说胜券在握的。

    这三场投票一共引入了欧洲24国观察员涉及的英、德、爱尔兰等国都接受了观察员监督虽然24国大部分都是轴心盟国基本上对德国与丹麦、冰岛合并持赞同态度但至少形象上还要维持体面德国能搞些小动作却不能太让国际舆论下不了台。

    至于军事观察家们则把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战事:轴心主力舰队抵达圭亚那后并未如美国预料一般地直接发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进攻或对其他地区的进攻反而开始从容不迫地释放兵力:人数将近5000的大不列颠部队人数超过4000的法兰西军队人数近1500的荷兰军队下船并分拨驻守随即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这是德国履行承诺将自己在前不久占领的法属、英属、荷属圭亚那分别交给三国的举动标志着欧洲列强压缩流亡政府生存空间恢复对加勒比海行使权力的开始也是德国作为轴心盟主、欧洲霸主必不可少的一环看到没有这些地盘以后我罩着了!

    期间一直风平浪静除几架不识趣的美军轰炸机前来袭扰一番外其余各方向美军都在紧急加强防御力图以步步抵抗、徐徐迟滞来削弱轴心。整套美国作战思路如果讲给小泽听他一定哑然失笑这不是日本海军苦心谋划20年结果一事无成的九段渐减邀击决战美国版么?

    所有人都知道表面平静之下蕴藏着怒涛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怒涛下面潜伏着更深、更彻底的怒火。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行动虽得到了德国“热切”应甚至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双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和冲突反而进一步强化杜勒斯主张“以中美换南美”、“尊重原势力”论点虽在表面上部分契合了德方意见却引发了其他思考他强调美国可同意战前在加勒比海有势力和领地的英、法、荷恢复统治但不同意德意把手伸进加勒比海的观点刺激了霍夫曼敏感的神经。

    在霍夫曼看来这是美国试图分裂、瓦解欧洲阵营的先兆杜勒斯以承认英、法、荷传统利益为代价试图对轴心阵营拉一派打一派这是德国断然不会容忍的为什么他强调恢复英、法、荷在加勒比海的统治?不是德国认为他们可怜而同情他们而是需要他们站在德国一方与美国对抗如果德国帮英、法、荷恢复旧有势力范围而置自身与最亲密的战友意大利的利益于不顾将来如何服众?

    虽然美国同意用南美利益和经济利益来补偿德意但南美除圭亚那外现在基本或即将落入德国掌控美国承认与否都不会改变现实至于那区区几百亿美元霍夫曼也没放在眼里德国不是日本还没穷到见几百亿美元就挪不动脚的份上光是已初见雏形的石油马克将来就是德国金融霸权的一部分岂是区区几百亿美元就可以收买的?

    这里出现一个悖论:美国愿意几百亿收买德国却不愿意同样钱收买日本结果前者看不上后者看得上却拿不到。

    在探明杜勒斯来意后霍夫曼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这基本是美国新政府的原则立场除非战场形势有大变动否则美国政府口径不会变;

    其二美国政府有充分底气能给予这份底气的不外乎“曼哈顿计划”或船台上疯狂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一点霍夫曼猜得不错。

    这两个结论是杜威和杜勒斯深入商议并反复酝酿和讨论后的底线但有一点是霍夫曼没料到的:美国政府尤其是高层因为平民“赎买”行动已在心里上做好了暂时“丢失”夏威夷群岛的准备认为这个失败不会导致政府垮台反而会激起民众更大、更强烈的反弹更有利于持久作战。

    霍夫曼和堀悌吉毕竟不是上帝谁也算不到美国人究竟心里怎么想大家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预判到的“事实”来完成决策而没法根据完整客观现实来决策没有人敢冒这种险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举动与里宾特洛甫添油加醋的汇报最终促使霍夫曼下定决心:一定要打掉美国人的心里依仗!

    不得不说杜勒斯的举动其实起了反效果但站在美国立场他这种表现完全可以理解:倘若杜勒斯代表美方一味低调求和势必被轴心认为软弱可欺而提出更多、更苛刻的要求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太示弱。

    这种做法与基于“现实”的决策一样是大国政治的悲剧逻辑敌对双方都把对方的行动逻辑想得更坏、更针对自己。

    这让霍夫曼确信美国还没有完全放弃打赢的希望这是他断然不能容忍的反复斟酌之下他最终启动了旨在破坏“曼哈顿计划”的反计划末日审判!

    伴随着柴油机特有的轰鸣声奥托斯科尓兹内仍然毫无倦意对着一张纸写写画画不断完善“末日审判”计划。

    与当初搭乘潜艇去英国相比这次乘坐xxiii级潜艇的宽敞程度简直有天壤之别别说是独立据说就是你想泡浴缸都能想办法办到。按说36人一艘潜艇就可全部容纳但考虑路途遥远为保证队员们更好休息霍夫曼授意海军调集并改造了两艘运输潜艇在万不得已时1艘也能搭载全部人员。挂上校军衔、拥有黄金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斯科尓兹内拥有一个宽敞舱室不仅摆得下一张不小的桌子甚至还有容纳4个人一起开会商议的沙发。他打算利用这段旅途尽可能将整体方案进一步细化。

    “末日审判”计划透露着几分诡异因为最主要、最直接参与讨论的居然是元首本人霍夫曼不但在访问大不列颠、爱尔兰、冰岛、丹麦期间一直和斯科尓兹内商量有关行动方案甚至在更为重要的公投开始后也依然沉浸在方案讨论之中。

    这让斯科尓兹内感到十分诧异他有时候甚至忍不住想规劝“元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大事上来这种特种作战具体细节不该是一个国家领导人操心的”可每次话到嘴边看着元首担忧、凝重又似乎有点焦虑的表情这种话自然而然就压了下去。

    在这件事上霍夫曼当然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要论世界上谁最了解“曼哈顿计划”自然非他莫属他不但知道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和大致细节还去实地考察过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工厂不过他去参观已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所有二战期间建造的设施均不复存在大体只有后世建筑和精心保留下来的遗址给参观者看。

    他当初抱着浓厚的兴趣了解有关细节从没想过某一天居然要派人去摧毁这个地方对细节了解越多就越知道不容易这也是霍夫曼以元首之尊投入项目的原因所在。

    完美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uu小说)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