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工业霸主> 正文 219 会议文件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219 会议文件

    解决了政治错误的问题林芳华一身轻松和何岚又打闹起来了。何海峰把林振华叫进自己的书房和他聊起了工作上的事情。

    “老何最近忙什么呢?我听阿姨说你已经好几个月没休息过了。”林振华看着何海峰满桌子的书籍和稿纸好奇地问道。他知道何海峰的东西都是有一定密级的所以也不会随便去翻阅。

    何海峰道:“在写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份稿子改了有上百遍了。不过现在差不多接近尾声了。到月底的时候你们就能够看到了。”

    “上会的文件?”林振华猜测道。

    “没错十二届三中全会要审议的一个文件。文件的调子是中央领导亲自确定的非常大的手笔啊。这个文件如果通过了那么这一次三中全会的意义完全可以和上一次三中全会相媲美。”何海峰说道。虽然有纪律的约束他不能向林振华透露相关内容但他仍然需要与林振华分享心中的激动之情。

    林振华隐隐地记得在历史上这一次三中全会将会通过一部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并正式确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的提法。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正式承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从而在计划经济的坚冰上撬开了第一道裂缝。

    当然与后来市场经济的提法相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在是太初级了但在当时跨出这一步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正因为跨出了这一步在这一次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便进入了快行线许多变化将会令人眼花缭乱。

    “你看我这一桌子书。”何海峰苦笑着对林振华说道“文件中的每一个提法都要在马恩列斯的原著中找到依据。如果没有依据那么就麻烦了。”

    “轻辄开除重辄判刑啊。”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

    “差不多吧。”何海峰可没有林振华那样轻松。他与林振华不同林振华有着后世的经验知道这一切将会如何发展。而何海峰是经历过无数政治风浪的他脑子里只有路线斗争的残酷记忆。

    “改革的步子还是太小了如果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到1870年的著作里去找依据我们怎么可能追上1984年的时代列车?”林振华说道。

    何海峰道:“小林你不要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大家接受了这么多年经典著作的熏陶你一下子要把这些经典给抽掉难免会有人不适应。一旦他们思想上想不通变成改革的阻力这不是更耽误时间吗?”

    “这就是中国特色吧。”林振华无奈地说道“就像我们公司和汉华机械厂合作搞化工设备基地明明就是股份制经营非要说是联营什么都不敢明确下来。现在这样做倒是无所谓将来时间长了挣的钱多了肯定会出矛盾的。产权不清日后必定是一摊子烂账。”

    “说起你们那个化工设备基地的事情我倒要跟你说说。”何海峰道“这件事情我们体改委内部也讨论过了大家觉得你们这种尝试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利用国际市场盘活国内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我们当前非常有现实意义。中央领导的看法和你还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也认为你们的步子迈得太谨慎了为什么不能直接一步就搞成股份制企业呢?”

    “老何你说什么?你说中央领导支持我们搞股份制企业?”林振华眼前一亮。

    何海峰点点头道:“当初你搞汉华实业公司的时候搞股份制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你们当时那样搞多少还有点瞒天过海的意思。但现在股份制经营这种方式已经被认可了。几个月前北京已经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天桥百货。我们还去参加了他们的开业典礼呢。”

    “国家能够容许的政策尺度大概有多大?”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摇摇头:“目前我还不能明确答复你。不过你回去以后尽快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拿出一个思路来报到我这里我从上面给你了解一下政策尺度。我估计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改革步伐会大幅度地加快许多新鲜事物都会出现的。你也知道的中央的政策永远都是落后于实践的基层会推着我们往前跑。”

    “太好了!”林振华以拳击掌“这回我们可就能够放手地去做了。老何我可告诉你国外市场大得很只要能够给我政策我肯定能够把这一个化工设备基地发展成世界一流的重型工业基地让什么伯明翰、底特律之类的都靠边站。”

    何海峰点点头:“好个小林心可真不小。不过我现在真有点相信你的话了。这一次我比较忙也没时间陪你了。过一段时间你再到北京来我带你去一些部门走一走什么计委啊、机械委啊多去认识一些人。要做工业靠你一个人单打独斗可不行要把整个国家的基础都利用起来。”

    “一言为定。”林振华欣然道。

    “吃饭啦!”何岚站在书房门口大声地叫道“来晚了可就没有好吃的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国庆阅兵和游行的照片其中一张便是林芳华等人拉着“小平您好”横幅的照片。这一来林芳华的心彻底地放下了。照片能够登上人民日报就意味着这件事绝对不是什么错误她又开始暗暗地感谢哥哥给她出的这个好主意了。

    让林芳华感到庆幸的还有另一件事情那就是金亚东给她和杜向阳、马杰等人安排的事迹报告会最终并没有开成。据金亚东解释中央领导的指示是这件事情不要与任何政治问题挂钩不要刻意去宣传表彰于是学校也就尽量地低调处理了。

    林振华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欣慰他可不希望妹妹因为这件事而获得什么政治资本从此变成一个政治人物。他对于妹妹的期望是当一个好技术员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家庭幸福美满。林芳华是一个天性纯真的姑娘如果把她塞到政坛里去无异于给小鸟系上金链子。

    全总留着劳模们在北京又呆了两三天分组学习讨论中央领导人在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仪式中的讲话精神。这种学习基本上就是把领导的一颦一笑都上纲上线到了高瞻远瞩的境界然后让大家把想象力发挥到连领导都不得不仰望的高度上去。

    林振华想到何海峰的观点承认这样的形式主义的确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既然你无法改变那就享受这个过程好了。

    好不容易盼到解散的时候了各省的代表陆陆续续地离开北京。江南省的代表要坐京广线上的火车回南都林振华向带队的冯士全请了个假说自己到南京还有一些业务请求不与大家一起走。

    冯士全皱着眉头跟林振华讲了好半天林振华最终才听出一个意思来那就是说林振华要和大队分开走也可以但他如果从南京走车票就没法报销了。

    “冯主席我去南京也是出差我的车票是能够在我们公司里报销的所以不需要省总工会负责了。”林振华说道。

    “哦如果是这样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冯士全如释重负地说道。

    唉一张车票难倒英雄汉啊林振华摇着头告别了冯士全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林振华买的是去南京的车票车过济南的时候林振华拎着包提前下了车。他先到售票窗口改签了一下车票然后转到汽车站搭乘一辆长途汽车颠簸几个小时来到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小城。

    城的面貌与林振华记忆中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他找到了藏在深巷中的一个小院。

    “请问林绍明同志是住在这个院子里吗?”林振华在小院门口向一位住户打听道。

    “林绍明?没有这个人啊。”

    “没有这个人!”林振华心里一惊“那薛桂秀呢?”

    “没有听说过。”对方诧异地摇着头反问道:“同志你是不是搞错地方了?”

    这不可能的林振华在心里默默地说道。这是前世的他从小长大的地方直到他十几岁的时候这个院子才拆迁掉。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此时他前世的父母应当就住在这里至于那个真实的林振华应当就在他母亲的肚子里不久就要降生了。

    这个世界与他曾经经历过的已经有了一些不同。大的历史并没有改变但与他林振华相关的那些事情却已经被改变了。眼前这位住户也不是林振华所认识的邻居。也许他的父母和其他那些林振华认识的人现在正生活在其他的某个院落里不久之后也会有一个叫作林振华的孩子将要出生。但现在的这个林振华却是不可能找到他们的这就是穿越的规则。

    这样也好吧林振华向小院的住户道了个歉说自己可能是记错了然后便离开了这座小城继续他的行程。

    从今往后他仅仅是汉华厂的那个林振华与这座小城没有任何瓜葛了。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