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工业霸主> 正文 589 造车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589 造车

    林振华判断有朝一日国家会把自有品牌轿车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并规定采购比例这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记忆当然也加进了对当前发展趋势的判断。

    而在姚念贵的眼里却深信林振华是掌握了某些内部信息只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式泄露出来而已。

    无论是姚念贵还是洪予安都知道林振华在中央部委有一大群朋友人脉关系之广远在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之上所以他们经常要找林振华聊聊天从他嘴里探听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并将其作为制定本地政策的依据。在过去十几年中洪予安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受益匪浅浔阳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屡屡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这当然是得益于林振华的远见。

    听到林振华的判断姚念贵有了信心他看着洪予安说道:“洪省长我觉得林总的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政府部门采购公车已经要求必须是在国内生产的未来完全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是自有品牌。目前国内的自有品牌轿车很少咱们如果能够搞出一个自有品牌来那可又抢到一步先机了。”

    “我觉得有道理。”洪予安点头赞同道“不过小林你能保证咱们造出来的自有品牌轿车性能不比国外品牌差吗?如果造出来的只是低档车恐怕竞争力也不会太强的。”

    林振华笃定地说道:“毫无问题。咱们自己造的车和国际顶级车没法比但达到国际中等水平替代桑塔那、捷达和富康这老三样应当是没问题的。”

    “这就足够了。”洪予安道“中等水平的轿车是市场最大的如果我们要打政府采购的主意定位也应当是在这个档次上。对了你说的这家汽车公司是什么地方的?他们已经拿到牌照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此时正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前夜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大大小小的汽车厂冒出了好几十家各个地方的政府都清楚汽车是未来10年至20年中最挣钱、也最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产业所以纷纷进军这个领域。

    除了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之外国内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看中了汽车市场这块蛋糕磨刀霍霍地想从上面切下一块来。

    由于各地的汽车厂蜂拥而起国家不得不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政策。所有想上市销售的汽车都必须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准生证”否则就是黑户是上不了户口的。江南省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造车的想法了但打给国家计委的报告一直拖了好几年也没有批复下来所以迟迟无法上马。

    现在听林振华说要引进一家汽车厂洪予安自然要了解一下有关牌照的问题了。

    林振华说道:“洪省长这家汽车厂目前还不存在呢我的考虑是由我们汉华和省里共同来申请牌照然后两家共同出资兴建你看如何?”

    “你能够拿到牌照?”洪予安问道。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事在人为吧。”

    “那就没问题了!省里可以和你们汉华共同来搞。”洪予安二话不说就拍板了。

    洪予安知道林振华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能够说出“事在人为”这句话就说明他是有足够把握的。关于汽车牌照的事情省里向国家计委打报告已经好几年国家计委的态度也一直是摇摆于批与不批之间。这种事情如果有个关系比较硬的人推动一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林振华显然就属于这种关系比较硬的人。

    “整个项目的投资大概要多少?你们汉华能够拿出多少?”了解过有关牌照的事情洪予安接下来关心的就是投资问题了。

    林振华道:“我们打算兴建的这家汽车厂冲压、焊接、喷漆等各道工序的设备都由我们汉华下属的企业提供所以总投资会比较节省。我们初步测算一期投资大概是15亿左右我们汉华集团准备出5亿其余的嘛……

    “省里可以给你筹2个亿念贵同志你们市里是不是也出一部分呢?”洪予安当即表态同时又把目光投向了姚念贵。

    姚念贵拍着胸脯道:“我们市里也可以配套2个亿此外在土地方面也可以按最优惠的价格划拨。”

    洪予安和姚念贵都知道林振华要求省市两级政府出钱与其说是谋求支持还不如说是给省里和市里一个赚钱的机会因为在时下搞汽车几乎是包赚不赔的生意。有这样的好事他们哪能不赶紧表态。

    “嗯这样就落实了9个亿了余下6个亿我再去找人凑一凑吧。”林振华说道。

    洪予安笑道:“以你林大董事长的关系网又是这么好的项目凑6个亿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对了我一直觉得你们汉华的经营重点是装备制造业怎么也耐不住寂寞跑到汽车市场上来分一杯羹了?”

    林振华道:“我们的重点是在装备制造业这一点始终也不会改变。不过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大回收期长所以我们也需要一些短平快的挣钱项目啊。”

    林振华还有一件事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个汽车项目是他的小舅子杨涛一手推动的。杨涛当年考大学上的是交大的汽车工程系毕业后到一家国营大型汽车厂当技术员。前几年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跳槽出来自己搞了一个汽车设计工作室扎扎实实地开发了几款不错的车型。

    林振华在杨涛前期的研发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待到他们拿出合格的车型之后汉华集团总部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充分的评估一致认为可以上马。林振华随后又与在国家计委当副司长的黄冈联系了一下询问有关汽车牌照的事情。黄冈暗示道计委方面已经有意批复江南省提出的申请了汉华可以借此机会与江南省合作建厂。这一次即使洪予安不专门召见林振华林振华也会到南都去找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谈这个汽车厂的事情。

    正如林振华说的那样汉华的主业是搞机床、化工设备等工业装备但如果遇到有挣钱的好机会林振华也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国内的汽车需求将会在几年后出现井喷这一点林振华心知肚明当然不会错失这个良机。

    汽车的事情暂时就只能聊到这里了林振华和洪予安商定下一步汉华将会和省计委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先把汽车生产牌照拿下然后开始筹建汽车厂。至于汽车的品牌名称林振华非常大方地表示可以按照江南省的名称叫做“江南牌”这个名字叫出来还是非常响亮的。洪予安闻听此言自然是龙颜大悦因为这是往他这个省长脸上贴金的大好事。

    “你刚才说汽车只是其中一个项目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项目吗?”洪予安兴奋之余意犹未已地对林振华问道。

    林振华道:“的确汽车只是一个项目而已。一个汽车项目如果放到其他城市去足够支撑起整个城市的产业了不过放在咱们浔阳市还是不够份量啊。所以我们还应当有更大的胃口要拿下更多的项目才行。”

    “你说说看。”洪予安道。

    林振华走到墙上挂着的浔阳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我的建议是把现在的浔阳经济开发区进行重组。南边是汽车产业园;西南侧是电子产业园依托正在建设的汉华微电子技术公司成立200家以上的设计公司形成一个集成电路设计园区;正西侧靠近山区的地方划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北边以我们汉华重工为龙头建立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包括大型成套设备生产、数控机床、燃气轮机、新型材料等等。”

    “有气魄!”洪予安拍案叫好“这才像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样子嘛哪像现在到处都是小手工作坊一没技术二没品牌怎么看都没有一点精气神。”

    洪予安这就属于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了。他似乎忘记了这些被他称为“小手工作坊”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恰恰是他当年当市长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当时他可是为这一大批企业而感到自豪的。如今浔阳的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开始瞧不上这些中小型企业了满脑子里想的都是林振华所描述的“先进制造业”。

    “南边西边北边……”姚念贵的目光跟着林振华的手指头在地图上转了一圈最后停留在开发区东边的一大片土地上那里紧临着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云梦湖是整个工业区里区位条件最好的一块可是林振华却偏偏把它放过去了。姚念贵看着林振华诧异地问道:“林总你还没说东边的这一片土地有什么好的项目啊?”

    “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最后说的。”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这片地嘛我的意见是预留给南都机械厂相信我不会有错的。”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