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工业霸主> 正文 666 上市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666 上市

    在当下的中国像汉华这样规模庞大而又没有上市的公司已经非常罕见了这不得不说是全民对“上市”二字存在误解的结果是股市畸形发展的一个表现。

    按照企业管理理论来说股市是一个配置生产资源的场所这种生产资源包括资金还包括管理。企业上市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公众资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向股东让渡出一部分控制权和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市要看企业本身是否缺乏资金是否无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资金以及是否愿意让渡出这部分控制权以及利润。如果企业本身资金比较充裕而企业原来的所有者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企业的利润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上市。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大公司就是一直选择不上市的。例如美国的科氏公司据称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产值高达500亿美元从事包括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方面的业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科氏公司在扩展业务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资金而不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融资的规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所有的利润不再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的积累反而会更多。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向股东分红的义务而股东大会这样一个决策和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坐享从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上市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圈钱行为企业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要上市的问题上市与否只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林振华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是颇为严谨的。在他的心目中如果公司要上市就必须严格地遵循上市公司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利润应当拿出来分红让股东享受到投资的收益。像其他公司那样巧立名目截留股东红利的作法林振华是做不出来的。

    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了。汉华这些年一直都是把大多数的利润重新投入生产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公司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林振华自己是企业最大的股东而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江南省经委也支持这样一种做法。两个最大的股东意见一致了别人也无话可说。

    如果汉华上市情况就不同了再这样把利润都留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对于广大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用曾经流行一时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小股东把决策权委托给了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出于追求自己控制权最大化的动机。就会拒绝分红因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钱留在自己手上使用而这就属于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了。

    这些理论上的说法林振华当然是不懂的即便是mba出身的项哲对此也知之甚少。不过他们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就是认为汉华暂时还不到需要上市融资的地步如果学着其他公司那样去“圈钱”未免与他们的价值观有所冲突。

    就这样汉华集团一直做到了年产值200亿美元的规模。在国内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却仍然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这件事一直都被各家大学的砖家教授们拿来作为教学时的反面案例。据砖家们分析汉华没有上市的原因有二种可能其一是汉华的领导层有小农意识不懂得资本市场运作;其二则是证券监管部门从中作祟。故意不让汉华上市。对于后一种说法不时有记者去向证监会求证弄得证监会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如今从林振华的嘴里终于吐出了“上市”二字这可让黄岗好生惊讶了。

    “怎么林总你们集团对投资克拉运河的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决心不惜一改初衷打算从股市上筹资了?”黄岗问道。

    林振华摇摇头笑道:“此言差矣克拉运河这个项目我们虽然重视但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去做而已怎么可能把整个公司的家底都拿出来。我们最近的确需要筹资但却不是用于运河项目。黄司长你才高八斗要不猜猜看我们是看好什么项目了?”

    黄岗掰着手指头算了一圈电子、汽车、燃气轮机、大型机床……所有这些都是汉华正在做的事情但却也没有一项值得汉华大动干戈来融资的。以他对汉华的了解如果不是有100亿以上的资金缺口汉华根本不需要到股市去募集汉华自己的现金流就不少而且各家银行也都拎着钱口袋随时准备向汉华放款。那么值得林振华砸进去100亿以上资金的项目会是什么呢?

    “国内目前最大的投资热点就是高速铁路建设汉华不会是想在这个市场上有所作为吧?”黄岗猜测道。

    黄岗也是从国家计委未来的投资重点出发来进行猜测的但他也知道这个猜测有点不靠谱。高铁的建设相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100个亿扔下去只能修出一小截从中国地图上看恐怕连一厘米的长度都没有。这种基础建设只能是由国家来主导的汉华自然不可能参与进去。

    至于说到与高铁建设相关的设备倒是汉华的长项不过这方面需要的投入就比较少了不至于让汉华伤筋动骨的。

    果然听到黄岗的猜测林振华又是一笑说道:“高铁这个项目我们当然不会错过。事实上我们已经和铁道部及其下属企业接触过了他们有意向请我们提供用于钢轨自动化淬火、重轨矫正等方面的专用机床。还有高速动车上的核心配件我们也有可能承接一部分。不过这些对于汉华来说都是小项目了我们所需要花费的前期投入也就是个位数而已。”

    “个位数……”黄岗撇了撇嘴他知道林振华说的个位数后面的单位是“亿”。他这个国家计委的副司长说话也不敢有这样大的口气啊。

    “那我就猜不着了。”黄岗放弃了努力说道“我琢磨着你们想上市融资至少是需要3位数的资金吧?值得汉华投入3位数资金的项目我还真想象不出来。”

    不知不觉地黄岗也学会了林振华的计数方法那就是把“亿”后面的数字都当成小数不得不说这种计数方法还是挺霸气的。

    “哈哈居然还有黄岗才子想象不出来的事情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啊。”林振华开心地说道。他招呼黄岗走到办公室一面墙上贴着的一幅地图面前指了指其中一个地点对黄岗说道:“你看我们集团近期的投资热点是在这里。”

    墙上贴着的既不是世界地图也不是中国地图而是某一个区域的地图。黄岗也是一个胸怀全球的人只看了一眼周围海洋的名称和国家的名称就认出来了这是一张南美洲南部的地图。在地图的中间位置上画了一片很大的色块围绕着这个色块的四周有很多显然是手指反复触摸留下的污迹也就是说林振华和他的团队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盯着这份地图讨论这个色块的事情。

    “这里是……”黄岗拼命地回忆着自己的地理知识。

    “波利维亚圣克鲁斯省。”林振华提示道。

    “圣克鲁斯省?”黄岗明白过来了“这里是穆通铁矿。怎么林总你们打算投资穆通铁矿?”

    “没错穆通铁矿的开采权第一期不少于2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为铁矿石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投资预计也在10亿美元以上。”林振华踌躇满志地说道。

    “这就至少是30亿美元了合250亿人民币的确是大手笔啊。”黄岗倒抽了一口凉气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林总你们是搞装备制造的怎么突然改行去搞矿业了?虽然我一直都知道你们在非洲有一些矿山的开采权但那毕竟只是辅业啊。如果真的投入250亿人民币去开发穆通铁矿那你们的主业不就变成矿业了?”

    林振华笑道:“这无所谓啊装备制造业我们也不会放弃但现在国内其他的企业也正在崛起市场竞争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另外开辟一个经营方向也是可以的嘛。”

    黄岗点点头道:“当然可以像汉华这么大的集团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还是对你们这个决策有些疑惑。其一铁矿的利润并不很大你们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来开发一个铁矿如何能够收回投资呢?其二即使你们真的想搞铁矿也不必去选择穆通铁矿吧?据我所知这可是一块超级鸡肋啊。”

    (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