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纨绔邪皇> 正文 二六零章 廷推议政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二六零章 廷推议政

    “讨价还价?”

    李东垣不以为然的摇头声音中带着几分严肃:“贤侄是将朝堂大事当成了菜市场么?”

    嬴冲闻言则安之若素:“抱歉了伯父!我安国嬴新立基业初起家底实在太薄嬴冲不能不锱铢必较。”

    李东垣闻言一声轻哼神情不满不过也未再说什么、站在嬴冲的立场并未有错。

    “四个上县县令职或者三个五品郡丞使来换你安国公府支持难道还不够?”

    “可在小侄以看来确实不够。”

    嬴冲唇角微挑:“小侄以为我安国嬴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有那区区三票而已。”

    “并不只三票?贤侄就么有自信几个月后的安国嬴能够趁势而起?别忘了嬴世继他如今担任破虏军节度使若然挥兵南下一样有能力夷平冀州民乱。”

    “可要动用边军平叛需得在朝堂中经历多少廷议争论?又怎及得我那大兄方便?”

    嬴冲心想一两个月后北方匈奴大军就将南下那个时候的破虏军能够动得了才怪没被打残甚至全军覆没就算好的了。

    不过这些话却不能在这时候言明只能笑道:“难道伯父你信不过我那兄长的兵法么?”

    李东垣摇了摇头嬴完我的兵法他自然是信得过。可在北方这棋盘之上还有着其他不利于嬴冲的因素——比如那武阳嬴氏与刚才离去的百里长息都不会乐见嬴冲成事。尤其后者百里家覆亡在即这位可是无论什么疯狂之事都能做得出来。

    只是看嬴冲的模样依然是自信沉稳。而以此子之智应当不会看不到自家处境之艰难。

    深思了片刻李东垣就已有了决断:“最多增一个郡丞这是老夫最后的让步。你当知如今朝堂中的几位宰执无一位偏向于你”

    此时的安国嬴虽是在三法司中深耕以御史监督朝政官员的权利来耗动整个朝堂。可本身在三省六部及地方官府中的力量依然是薄弱的很。尤其是政事堂他李东垣上位乃是两利之事。

    所以这个条件他自信已是极具诚意了。

    可这句话依然还是未令嬴冲动容这位只笑道:“伯父确实是大方可这些条件还是低于小侄的预期。既然伯父感觉如今的安国府不值那么这事不妨就再等等两个月后再议此事如何?那时北方之事差不多已尘埃落定。”

    李东垣闻言凝眉不解的看着嬴冲。心想哪怕再等上数月也无非是嬴完我建下大功封世袭侯升任一州节度使而已。而自己拿出来的东西已经超出他预期的底线许多也已将安国府的实力高估了不少。这位少年国公到底是哪来的自信?向他索求那样的条件?

    三任四品上郡郡守——哪怕是他升任宰执要办到此事亦不太容易。

    原本他以为之前嬴冲的开价只是狮子大开口等他还价而已。可此时看来这位竟是十分认真。

    不过当想及嬴冲的过往李东垣的心绪又平静了下来。

    等到两个月后么?也好!那个时候还不算太晚。就让他看看这位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底牌能让他应下那样的条件。

    ——一口气索要三个郡守职这可不是现在的安国府能够有实力吞下的。

    “贤侄既然这么说那么老夫就再等等无妨此事也确实不急。”

    微微颔首算是答应了下来李东垣又挑眉问嬴冲:“你这小家伙人虽年轻可胃口却着实不小。我如今倒是好奇那位百里长息到底对你开价多少都没让你动心?”

    嬴冲略略迟疑不过想着此事哪怕说开了也是无法便笑着答道:“五百万金!加上一尊乾元神甲还有神意坊二成实股。伯父以为如何?”

    “也就是一千六百万金?”

    李东垣灵思敏捷瞬间就估算到大致的价值而后倒吸了口寒气心想这个价格都足可买下七到八个郡守官了。甚至足以保证他登上他想要的那个位置。

    此番那百里长息无疑是出了血本可这都没令嬴冲松口。

    不过仔细想想虽只是短短十天可此时的嬴冲确实值这个价。这一千六百万金嬴冲若然接下可就不仅仅只是延缓十天而已还有着助百里长息压制朝堂的责任。

    这一千六百万金估计得用出大半嬴冲最后至多能得手七八百万金左右。

    ——可即便是七八百万金其实也不算少了。很少人能有这样的理智拒绝如此重金。

    也由此可知这位少年国公的心志是何等的坚定。

    思及此处李东垣不禁一叹心忖这果然是个难缠的小家伙不可小觑。

    “为何拒绝?那百里长息已很有诚意了。”

    “嗯伯父要听实话还是假话?”

    “实话怎说假话又怎说?”

    “实话是这场大灾动摇我大秦国本一千六百万金比不得陛下圣眷假话则是本公忧国忧民怜那北方五州百姓生灵涂炭。我如此说伯父可觉满意?”

    李东垣闻言不禁大笑心想这小家伙也不知是在闹什么别扭语不对心。这两者其实应是兼而有之吧?

    他知一个月多前嬴冲就已上奏给天圣帝请朝廷注意北方水灾。又是十几日前这位往北方各大善堂义庄捐金三十余万。

    前者使嬴冲失去大赚数千万金的机会而后者则是安国府从本就不宽裕的银钱中挤出来。

    可今日他若直接问了这小家伙必定会嘴硬说不忍见国势沉沦之类的。

    “不得不说小侄你的性情还真像是你父母。记得你小时候别人都说贤侄你是小菩萨般的人儿。如今长大之后看来也没变多少。”

    嬴冲不由蹙眉他最不耐的便是听别人说这个

    三百丈外的雅室之内叶凌武与叶凌德则是面面相觑一连的迷糊。

    “他们到底在说什么?这样讨价还价的?”

    叶凌武眼神茫然不解却感觉自家妹夫真的很威风言谈之间就可决断几个五六品官员的人选。

    叶凌德也是一阵失神他听到李东垣说到‘政事堂宰执’几字就大约猜到了。

    “他们说的应是廷推。”

    裴修元虽是因修行之故消息较为闭塞可因常年在京到底要比身边这两个家伙强些。

    “我大秦之规政事堂宰执人选如有争议则由群臣廷推决断。而如今政事堂只有尚书仆射(宰相)与参知政事(副相)共六人仍缺额一位。按律当于六月之前补任一位参知政事。可如今朝中包括雍州牧李东垣在内共有五位人选朝中几方相持不下。如到三月时陛下与政事堂几位宰执还是意见相左无法决定那就只能以廷推决断了。”

    ——所谓的廷推也就是在朝廷遇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时由陛下诏令群臣会商以共相计议。一应决策都以票数定夺。

    廷推又分小廷推与大廷推前者只包括在京的诸多三品官而大廷推则范围广阔。

    有资格参与其中的包括所有在朝三品以上的实职官员。其中政事堂七人与枢密院五人每人两票共计二十四票。六部尚书与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大九卿共十票还有他们的副手侍郎少卿副都御史等等十八人亦是一人一票加起来总数二十八。

    此外还有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等等小九卿九人加上十三州的州牧十三位大中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宗人府宗正一共三十七票。

    所有三品以上文职的总和是八十九票。

    ——这只是文职武职方面票数更多些。三王九公中的三王每人就握有着三票九公则各有两票。

    六位镇国上将还有现任的四位州节度使同样算是三票。而十二位柱国大将军则只有两票。

    此外还府军十六卫禁军六部总共二十二位大将军以及边军二十四路二十四位军镇节度使。

    所有三品以上武臣加起来这就是一百二十九票。而文武相加则是二百一十八票。此外陛下本身的意见可抵得九票。为何是九票?只因九为数之极而已。另有陛下指定的五位皇室亲王各有三票之权这是是九五之数。

    七国战乱大秦重武轻文所以武职的份量远超文职。而在廷推中握有这二百一十七票的一百余人都是大秦官员体系中最顶端的存在。

    一旦陛下与政事堂及枢密院政见相左有事不能决就需综合这百余位三品以上高官之议。

    雍州牧李东垣这次要想成功进入政事堂那就必须获得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廷推票选才能成功从初选中胜出。

    而此时的嬴冲就握有着三票。安国公两票左屯卫军大将军一票。这票数不多却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小廷推毕竟左屯卫军大将军虽是管辖元州府军可名义上的驻地还是在京城。(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