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水乡人家> 正文 第340章 进香(二合一求月票)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第340章 进香(二合一求月票)

    郭大全忙道:“留些放在那屋里。待会要发月钱、过年赏银。要是只进不出那不发财了呢。哪有那么好的事!”

    郭勤听了忙和管事核对数目安排。

    清哑趁空对爹和大哥道:“爹这个专利我们要当心。”

    她不知怎么说因为清楚家里人对挣钱的执着这个专利使用费看起来收钱容易怕他们为了银子就忘乎所以了特别提醒一句。

    郭守业忙道:“爹晓得。”

    郭大全也笑道:“大哥不会钻钱眼的!”

    清哑见二人听进去了才放心。

    管理还得他们来她可没本事管。

    当下事了回屋和沈寒梅二嫂整理年货。

    这一年的热闹自不必说耳根就没有清静的。

    清哑和家人共度新年心情很好像个孩子似的放开了玩。这情形等过了年三十就变了从初一开始各路亲友上门拜年不计其数。拜年还在其次求亲才是主要。长辈们找各种机会见她想各种说辞要打动她。

    清哑嫌烦只得再次投入钻研工作房门也不出。

    吴氏便为她谢绝一切来访才清静了。

    清哑沉入研究便忘记了身周的一切结果这个正月她比往年都忙。一直到二月中她设计完成两幅织锦集中的热情和灵感才消退。然后她感到一阵疲惫再也不想摸纸笔了。出门看见柳枝吐露鹅黄嫩芽田间地头石缝里到处冒头的浅绿小草心便按捺不住了。

    郭守业和郭大全等人在正月初五就去了城里。

    没让清哑跟去这是规避夏家的意思。

    因此绿湾村家里就剩吴氏、郭大有两口子和巧儿郭俭。

    清哑便对吴氏说她想坐船出去逛。

    因郭大有没空。吴氏不放心她独自出去想了想道:“二月十九有庙会。要不你跟娘去五桥观音庙上香好不好?娘早说要去给你二嫂求个签的上个香许个愿一直没得空。”

    清哑忙抱住她胳膊用力点头眼睛笑弯了。

    吴氏便知道她这是喜欢了。想去呢。

    就笑道:“那我们明天去。你也求个签。”

    说完心里升起期盼:这样也好。带闺女去了顺便向观音菩萨求个好姻缘。闺女这样心善观音菩萨一定会保佑她嫁得如意郎君。

    清哑点点头。还是看着她。

    吴氏就说这五桥观音庙多灵验谁家媳妇求了生儿子了又有谁家老娘生病大夫都看不好去庙里求了一道符化水喝了就好了。又有谁家求姻缘等等“一到庙会的时候。人挤不动。那个大树上挂满了红绸子。”

    清哑含笑听着这些民间传闻轶事。

    她之所以一听“五桥观音庙”就动心不是为了去庙里进香而是听娘和嫂子们说起过几回观音庙的情况对那环境感兴趣。

    五桥村在景江上游。离乌油镇还有十几里。原名吴桥因为村中水网交错有五座石桥。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呼为五桥村了。

    五桥村头有个观音庙。庙前有棵银杏树几人合抱粗。

    清哑第一次听见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一副图画:

    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张开庞大的树冠稠密的枝叶间系满了红绸纸签;一座古老的庙宇并不轩昂壮观青石路缝隙和青砖墙面上布满苍苔斑驳脱落;善男信女从水陆各道赶来满脸虔诚地或围在树下磕头或一步三拜地拜向庙里……

    这情景给她一种奇妙的感觉。

    今天吴氏一提她便答应要去。

    当晚便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起大早走。

    巧儿也要去被吴氏哄住了让她在家陪娘、带弟弟。

    次日凌晨清哑带着细腰细妹吴氏带着杨安平家的和两个媳妇另有阮秀带四个少年护院驾船一行人往五桥赶去。

    且说五桥村村尾有个老篾匠赵大爷。

    正月初四那天赵大爷家来了两个青年汉子他对邻居说是他远房表侄因家里没得过才来投奔他。兄弟俩都是一脸络腮胡子头发蓬乱一身拖泥带水的衣裳袖子拖老长看着有些邋遢好在一个体格健壮魁伟一个身材修长挺拔才没那么显落魄。

    兄弟俩撑一条小船在水上打鱼讨生活。

    有时早出晚归有时几天不见回。

    见过几次后村里人就习惯了有这两个人在。

    有时打了鱼他们就坐在庙前的银杏树下一边卖鱼一边听人天上地下闲扯讲些风土人情和乡间趣闻。

    那年轻一些的汉子很少说话偶尔插一两句也是问的多。

    老大就话多些有问有答。

    这日早饭后兄弟两个提着起早打的鱼又来到银杏树下。

    树下已经坐了许多做小买卖的:有卖米糕的有卖豆花的有卖香烛纸钱和装了平安符的荷包的都是村里人赶早来等香客好赚个零花钱。

    见了他们众人忙招呼。

    说笑间有老汉见那年轻汉子仰头看树上主动讲起这系红绸和许愿纸签的习俗来“灵验的很!”

    话题很快扯到观音庙说这庙的观音特别神护持五桥村的人。

    “那还发大水这庙也被淹了?”年轻汉子声音低沉。

    “年年都破围(堤)这庙哪一年不淹!”有人笑道。

    “怎么不修围埂呢?”年轻汉子又问。

    人们便七嘴八舌说年年修年年破。

    “用那些沙袋糊弄人怎围得住!一冲就垮了。”

    有经验的老汉不住摇头。

    另一个汉子道听说朝廷派人来修怎么不修好。

    大家就叹气说他们从来没看见哪个官儿用心修过。

    年轻汉子就问用什么材料修围堤。往年都修过那些地段每年大概什么时候破围破围后他们怎么办“眼看就到时候了我们早些做准备好逃命。”

    众人都笑说“往哪儿跑?就躲这庙里最稳当。”

    “这庙有观音保佑。淹了几十年。庙也没倒。瞧。还牢实的很!这树也是越淹水长得越旺。我小的时候它就有这么粗了。我们从小在树下玩大的。天热的时候。坐在这树底下都不用扇扇子凉快的很。我们一年到头没病没灾不都是观音保佑!”

    “水涨最高的时候都淹到这树根来了。”

    “你说怪不怪。大水从来没淹过这树根。”

    “涨水的时候我们都躲到观音庙来。”

    “水一退样样都照常。”

    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这观音庙和银杏树的种种奇特。

    年轻汉子正凝神听着。忽然目光盯着埠头不动了。

    杂乱的埠头驶来一艘船比乌篷船要大些看着就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船头站着两个少女。一个美艳一个……空灵沉静!

    他一只长袖微微颤动不知怎么了。

    清哑望着前方枝繁叶茂的庞大银杏树冠。呈完美的蘑菇伞状才张开的绿叶色泽青嫩。十分养眼;树上系了许多红绸;对比之下树下坐着的人仿佛缩小版。

    她情不自禁微笑果真跟她想象的不差呢好壮观!

    船靠岸后吴氏挽着她的胳膊被众人簇拥下船。

    清哑径直向古树走去两眼始终没有离开树身。

    在离古树几丈远的时候她停下了细细观赏。

    因为再近就看不清全貌了。

    树干少说也要四人合抱树根盘结枝柯交错树冠遮天蔽日历经岁月风霜古朴优雅姿态飘逸。绿叶间许多红带飘动。

    看着忍不住微笑摇头。

    年轻汉子好像听见她轻声抱怨:“好好的树系这么多红带子!”

    “好不好看?”吴氏问。

    “好看!”清哑随口回道。

    “来拜一拜。这树灵呐!”

    吴氏虽不能理解闺女的雅趣却知道她喜欢这类风景很配合地陪她看树看了觉得不拜不虔诚所以拉她拜一拜。

    清哑想这古树不知几千年了是值得尊敬的就拜吧。

    于是母女又向前走近些细腰等人忙跟上。

    清哑忽然有被强烈关注的感觉这才看向树下。

    树下坐了许多做买卖的人都是朴实的庄稼人。这时都好奇地看着她们。卖的东西虽普通这民俗景象却是她最喜欢看的。

    她便忘了找注视自己的人走过去挨个观看一面脸上带笑轻声道:“这什么……啊好大的红鲤鱼!”

    自她走来青年汉子仿佛僵住了。

    听见她说话他静了一会才道:“姑娘想要?”

    清哑见另一个桶里还有几条大鳜鱼都十分鲜活动了想要的念头因对吴氏道:“娘这鱼新鲜买了晚上煮……”

    一语未了被吴氏止住急道:“别瞎说!在这买鱼都是用来放生的不能杀!罪过罪过!菩萨莫怪莫怪!她人小不懂事平常心最善的。”

    清哑便悄悄吐舌转脸恰对上年轻汉子的目光。

    忽觉他与人不同:不像那些乡民好奇地看她目光有些瑟缩有些羡慕是穷人看富贵人惯常的目光;他的目光很明亮眼神有些奇特她有种熟悉的感觉目光便在他脸上多停了一瞬。

    确定这人她不认识遂收回目光。

    年轻汉子也垂下眼睑。

    吴氏告罪过后对清哑道:“回头再买了放。你先来拜拜。”

    清哑便上前对着古树双手合十拜了几拜。

    拜完了转身望向另一个摊子:竹篓子支着一个圆筛子筛子里摊着白粗纱布上面放了几块绿莹莹的饼好诱人!

    她看向吴氏微笑“娘买个饼。”

    吴氏也忍不住笑了“想吃?”

    清哑忙点头这个饼是用田间地头掐的嫩蒿叶拧出汁来做的里面有馅儿叫做“粑粑”说是三月三吃粑魂的。

    吴氏就叫杨安平家的买了几个。

    递一个给清哑笑道:“外头的东西就好吃吧。”

    清哑接过来咬了一口闭着嘴慢慢嚼。

    吴氏满眼宠溺地看着她。

    想起以前她小时候带她去乌油镇路过冒着香气的煎饼摊子或者包子铺小小的清哑总是目不斜视装不在意的样子她见了格外心疼就会买几个也是像这样子看着她吃她自己一个也舍不得吃。

    想着吴氏满心柔情又问:“好不好吃?我再买块糕给你。”

    又叫杨安平家的去买蒸米糕。

    她很享受这买东西给闺女吃的感觉。

    清哑咽干净了点头道:“香!要是加点虾仁就鲜了。”

    那馅儿是用水芹豆干辣椒调拌的很香她觉得若加点虾仁会更鲜。虾子不是难得的这个季节只要扛个虾爬子出去转一圈一斤虾米总能有炒韭菜或者焖笋都好。

    吴氏急拦道:“又说!”

    杨安平家的笑道:“姑娘来这儿都是吃素的。”

    旁边人都笑了起来。

    清哑醒悟自己又说错了亵渎了菩萨。

    一瞥之间就见青年汉子眼中隐隐有笑意。

    她心头又涌现奇怪的感觉望着他。

    汉子似乎有些不安又垂下眼睑。

    他大哥忙笑问道:“姑娘可要这鱼?”

    吴氏道:“我们先去拜菩萨回头再来。”

    一面拉着清哑走向青石台阶往庙内走去细腰细妹等人紧随阮秀带着两个少年跟在后面。

    清哑走了几步猛回头看。

    树下有几个农妇正望着她笑别无异样。

    她疑惑地扫了一圈又转过身去。

    这一棵银杏树就映得庙宇古木森森配上布满苍苔的青石地面、青砖墙面说不出的清幽古朴。再者来的人虽多却并不喧嚣拥挤人们都专注在自己虔诚的心思里。

    清哑觉得心头很宁静安详。

    庙不大就两进每进三间但都很宽敞、朗阔。

    正殿供着观音像。

    吴氏虔诚地跪下磕头嘴里念念有词。

    拜过了还抽了一支签。

    然后又叫清哑跪拜抽签。

    “试试看。很灵的。”吴氏期盼地怂恿她。

    清哑点点头果真跪下默默拜求。

    她这会儿也想看看上天能否给些启示。

    抱着签筒用力摇然后抽了一支。

    拿出来一看是八号签。

    和吴氏走到东屋又拜过送子娘娘后找一个老和尚领签文。

    吴氏先领了交给清哑看。

    清哑看不懂依旧递给老和尚请他解释。

    清哑的签文一拿来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只见黄色笺纸上录了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上上签!

    ******

    朋友们今天原野是不是很早?月底了搜搜你们的票夹有存货的支持一下水乡呗!好像底气有些不足啊!呃主要是最近都没加更没存稿的人伤脑筋!(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