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极品地主> 正文 【347章】 广泛影响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347章】 广泛影响

    厉东升和马晓军的团队在银杏村整整呆了两个星期这期间他们不仅仅对镜湖体系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还特别走访了银杏村和周边区域的村民掌握的第一手的资料。

    对于厉东升来说镜湖体系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对银杏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有序开发从管理学的角度相当有前瞻性。无论是从镜湖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环保概念的引入镜湖体系的管理层拥有一整套的发展理念和许多只为眼前利益的企业有着很大区别。

    在大家拼命追逐经济效益的年代镜湖体系愿意花费大价钱投资污水治理系统尽可能避免机动车尾气对镜湖景区的污染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建筑以及各种新能源设备都是难能可贵的。

    在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厉东升回到北平之后准备从管理学的角度对镜湖体系崛起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这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在厉东升看来镜湖体系本身就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 ……

    和厉东升的动作相比马晓军显然要快得多这也和财经报道时效性比较高的缘故有关。

    在来到银杏村之后的第六天马晓军关于银杏村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文章新鲜出炉发表在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海州财经》!

    马晓军选择的切入点很切当从在海州热销的银杏食材开始入手开始向专业和半专业的读者介绍银杏村的绿色食材产业。

    在报道之中各种各样美味绝伦的食材、水果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品尝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更是引起了极大共鸣。至于那些还不曾体验过银杏美味的读者放下杂志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镜湖农产’专卖店和各大超市的银杏专柜购买传说中的美食!

    而银杏美食的美味也是在第一时间征服了所有的读者甚至不少读者决定在假期前往银杏村在当地品尝这些美味。

    不过在专业财经媒体来看银杏美食的神奇之处可不仅仅它的美味而是在它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利益!

    小小的萧家农场抛开十万亩蘑菇林用于种植果树、蔬菜和养殖项目的面积也不过6万亩折合约4000公顷!但就是这点面积居然有可能在2010年创造超过12亿rmb的产值这简直就是令人震撼!

    平均算下来萧家农场平均一亩地可以出产2万rmb这对于国内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产业来说无异于一颗大卫星!

    仅此一项国内对农业产业有所关注的财经专家、农业专家乃至政府官员对于萧家农场的兴趣大增!

    虽说萧家农场的成功不见得所有地方和企业都可以照搬但是如果能够从萧家农场的发展轨迹种摸索到一些规律也是物有所值。别的不说若是能够把每亩地的年产值提高到1万rmb对于国内农业产业的促进就极为可观。

    因此从报道问世之后的第三天陆续有一些媒体、农业企业、农业专家、地方政府等等人士通过各种渠道通过姚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机关表达了来到银杏村对萧家农场进行采访调研的意向。

    对于突如其来的人潮姚州方面多少有点措手不及不过政府机构应付此类事情还是很有经验的稍一调整就理顺了各种关系。

    不过由于萧家农场已经被列入了姚州乃至滇南省重点农业企业的行列姚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只能请示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江伟建应该如何处置?

    即便江伟建贵为正厅级干部对于背景强大的萧家农场也不敢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让萧家农场出面接待只能是亲自和萧涛进行沟通确定了外来参观者的接待事宜。

    一阵忙乱之后萧家农场方面终于同意接待姚州市政府组织、安排的参观团恕不接待个人参观这也是萧家农场的底气所在。若是换成了普通的农场肯定无法挡住如此巨大的压力最后沦为参观景点最终被生生拖垮。

    在此之前国内就曾经有一些先进企业被永无止境的参观、学习给连累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萧风可不希望萧家农场也步入后尘。

    第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还没有抵达银杏村马晓军的第二篇报道又新鲜出炉这一次文章的主角变成了滇西北最常见的野生菌!

    野生菌作为滇南特产也是滇南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从松茸到各种野生菌类包括竹笋类产品每年可以为滇南带来超过2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对于滇南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内陆省份2亿美元的数目可不小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对这方面相当关注。

    马晓军的报道重点不仅仅放在镜湖区域今年有可能实现的外汇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消息更是聚焦在叶氏贸易的入驻给镜湖区域的农牧民带来超过往年两倍的收入。

    在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焦点的情况下叶氏企业减少贸易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农户进行高价收购更是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滇西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向来是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重点地区为了能够提高滇西北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农牧业产业升级上至国务院下至省市县各级部门都是绞尽脑汁花费巨大!

    而萧家农场、叶氏贸易乃至整个镜湖体系的快速崛起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全改变了镜湖区域的经济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更难能可贵的是镜湖体系的崛起并不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采矿业或者是污染工厂而是以旅游、绿色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这种发展模式非常符合国家目前所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起了高层智囊团的注意。

    当然了镜湖体系要想成为国家农业产业的标杆企业还需要不断发展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行。

    即便如此马晓军连续两篇报道依旧是在国内引起了较大轰动原本仅以旅游而闻名的姚州一时间成为了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典范萧家农场也成为了明星企业。

    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前往萧家农场采访、参观和学习的个人、团体是络绎不绝。

    不得不说马晓军在财经媒体界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两篇报道就让萧家农场获得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报道的深入包括镜湖景区、镜湖牧场、镜湖乳业以及‘萧家私房菜馆’都将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镜湖区域的巨大变化也是第一次登堂入室!

    …… ……

    由于萧风的坚持厉东升的学术报告是不会出现萧风的名字萧家在镜湖体系中占据的绝对股权也被淡化这样虽然有些掩耳盗铃的嫌疑但至少能够尽可能地减缓公众了解真相的速度。

    至于马晓军的采访报道镜湖体系的职业经理人倒是亮相极多萧家方面一个都没有露脸这也是萧风可以淡化的结果。

    毕竟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陡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多少会引来一些麻烦。虽说现在已经不是‘鄙视财富’的特殊年代不过萧风一时半会还是无法做好出现在镁光灯之下的准备。

    即便萧风尽可能地遮掩萧家的庞大财富也在一些专业人士的眼中无所遁形开始有人着手调查萧家名下的资产!

    关嘉航是福布斯杂志驻华夏地区的特派记者长住海州专门收集国内各大富豪的资产变动也对华夏经济的运行进行一些分析判断。

    连续两期的《海州财经》都重点报道了一个叫做银杏村的地方这引起了关嘉航的注意。作为一名资深财富记者关嘉航敏锐地察觉到镜湖体系背后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财团而这个财团目前却仍未浮出水面。

    为此关嘉航特别登陆了镜湖公司的官网查看镜湖体系的相关信息接着他登陆各大网络论坛试图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寻找到一些事情的真相。

    在过去的几年中关嘉航就是依靠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心的分析从大量新闻之中抽丝剥茧挖掘出不少隐形富豪因而获得了总部的嘉奖。

    这一次关嘉航感觉镜湖体系的崛起并不是那么简单决定针对镜湖体系进行一番明察暗访把这家隐藏的财团揪出来。

    还不等关嘉航动身前往银杏村马晓军的第三篇报道新鲜出炉这一次的主要内容就是蒸蒸日上的镜湖牧场!根据马晓军的预估如今总存栏量毕竟五万头的镜湖牧场资产价值正在朝着20亿rmb的规模高速前进或许它是目前国内单体价值最高的牧场!

    这一次关嘉航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收拾行装带上两位助手分成明暗两组前往银杏村进行采访。

    关嘉航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他镜湖体系有可能是一个新兴财团的杰作而财团的主要拥有着应该可以突破10亿rmb的关卡成功跻身福布斯华夏大陆富豪榜。

    如今是找到了猎物的雄鹰关嘉航瞬间动力十足!(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