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极品地主> 正文 【613章】 丰收雨季(求订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613章】 丰收雨季(求订阅!)

    雨季的来临也就意味着镜湖地区最大的特色产业又一次到了收获的季节这几天在银杏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转悠的外地人也多了起来!

    虽说‘萧家美食’会把大部分高品质的野生菌收购直接发往国外和国内的几座一线大城市但是剩下的一些残羹冷炙还是足够许多小型贸易商赢得足够的订单因此这些日子农产品交易中心上出现了许多收购野生菌的摊点。

    如今的‘银杏新区’已经成为了整个姚州乃至滇南最大的野生菌集散中心每天方圆上百公里甚至更远的山民都会带着凌晨采摘的新鲜野生菌来到这里出售!

    每天清晨在‘银杏新区’的周边经常会看到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抵达的农牧民从摩托车、皮卡到马帮跨越了好几个时代这也是滇西北许多地方的特色。

    甚至。‘银杏新区’管委会为了妥善安置农牧民的马匹还在新区边上建设了一个小型马场成为了许多游客景象拍照的景点。

    因为‘叶氏贸易’和‘萧家美食’的存在使得其他商家的野生菌收购价格更加合理农牧民们自然而然地把这里当成了最佳的交易地点。

    除了野生菌之外人工培育的蘑菇、各种土鸡土鸭、土特产也都是农贸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商品每天都创下极高的交易额。

    根据农贸市场工商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披露的数据在2011年整个农贸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两个亿这其中还刨除了‘叶氏贸易’等大型企业的大额交易数据若是再加上这些大宗交易贸易总额不会低于5亿rmb。

    一直以来滇南政府都致力于发展地方特色的农业、贸易产业其中以滇中地区的茶叶、烤烟等初见成效成为了滇南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滇西北地处高寒地区山多地少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向来比河谷地区的人们要低很多虽说政府一直在引导却也未见太大的成效。

    ‘镜湖集团’崛起‘姚银高速’开通之后‘银杏新区’很快成为了滇西北农产品交易重镇无论是天然产品和人工栽培产品都有了更好的销售渠道。

    在‘镜湖集团’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交易中心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制度都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银杏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了滇西北重要的交易市场成为了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此滇南省质量监督局还特别在交易中心设置了一个检验机构对商家们送检的样品进行抽样检查对于合格的绿色农产品进行特别通关放行试图打造一个支柱产业、绿色品牌!

    现在除了‘叶氏贸易’、‘萧家美食’之外也有不少企业开始涉足高端食材的出口在东瀛不少城市的超级市场都能够看到源自滇西北高级食材的身影。

    农产品产业正在成为滇西北的重要象征!

    …… ……

    杨大柱开着长城皮卡抵达交易中心外面的停车场时一路上碰到的市场工作人员、农牧民乃至客商们对他都是客气有加!

    如今的杨大柱已经不再是当初高考落榜在珠三角辛苦工作的打工仔而变成了滇西北有名的农业合作社发起人拥有了莫大的能量。

    当初杨大柱谢绝萧大志的邀请没有进入‘萧家农场’担任中层管理人员而是把打工存下的钱和从信用社贷的款项共同投入了自家小农场的建设之中。

    经过三年的努力杨大柱的农场在镜湖地区小有名气他本人也成为了姚州农村地区的致富带头人!今年年初杨大柱组织了周围一批和他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式农民组成了农业合作社开始尝试规模农业生产迈向了做强做大的道路!

    现在正值雨季农业合作社拥有大量的菌类、竹笋以及家禽的货源连带着杨大柱本人也是在交易中心备受关注!

    “杨兄弟今天有什么货?”

    “我们公司可以给出最高的价格!”

    …… ……

    杨大柱一出现在交易中心顿时引起了小小的骚动负责前来采购的各个商家、餐厅代表纷纷涌上前生怕错过机会了!

    要知道杨大柱的农业合作社并不是普通的合作社因为它的背后是庞大的‘萧家农场’这才是众人关心的焦点!

    作为萧大志的发小、死党杨大柱在发起合作社之后获得了‘萧家农场’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包括蔬菜、水果、家禽、家畜等种苗并且得到了‘萧家农场’相关技术人员的精心指点。

    这半年以来采购商们经过细心比较发现‘大柱合作社’的产品虽然和‘萧家农场’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是却比普通农场、农户所出产的农产品高一个档次!

    一些无法购入‘萧家农场’顶级食材的中小型餐厅、实力稍逊一筹的贸易上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便宜的‘大柱合作社’!

    这也是杨大柱在交易中心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今天大约有五吨竹笋、金针菇和鸡油菌各200公斤土鸡土鸭各50只我们还是按照老规矩优先考虑老客户!”面对汹涌的众人杨大柱丝毫不减慌乱大声地说道。

    几年的历练让当初的木讷寡言的杨大柱变得从容沉稳不得不让人感慨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听到杨大柱这句话老客户们自然是心满意足其他人也只能是唉声叹气只能在心里盼着其他人手下留情了!

    杨大柱带着客户们直奔货场现场称量、交易不一会儿就把今天早上合作社的出产全部销售完毕!

    根据杨大柱自己的估算因为进行了集中交易的缘故各家农户在交易过程中的损耗率降低到了最低点仅此一点每个月就为合作社的18家农户省下了上千元。

    建立合作社的好处自然很多集中交易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方面罢了!

    …… ……

    从交易中心离开杨大柱并没有开车而是不行前往和交易中心一墙之隔的农行等着郑丽下班!

    自从郑丽和杨大柱再次相逢确立恋爱关系之后郑丽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调到了农业银行‘银杏新区’分行。郑丽的父亲还以为女儿看到了‘银杏新区’的发展潜力才主动申请从姚州市区调到‘银杏新区’的。

    不过当郑丽父亲发现女儿的调职是为了杨大柱的时候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了!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像郑丽这样的银行中层收入又高相貌又漂亮自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怎么能够选择一个农民呢?

    还好杨大柱这两年的发展不错在‘银杏新区’全款买了房子农场、合作社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再加上郑丽的坚持郑家也只能无奈地承认了杨大柱这个姑爷了!

    两人的婚期定在了今年国庆节不过两个人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已经住到了一起。

    农行的保安早已经对每天准时来接郑丽下班的杨大柱相当熟悉和他笑着打招呼聊点天气、农产品收获什么的。

    不一会儿农行下班小两口牵着手穿过‘银杏新区’商业街回到两个人的爱巢!

    虽然已经谈婚论嫁不过两个人依旧如同热恋一般就连做饭的时候也是琴瑟和鸣若是被人家看到还真的酸掉牙!

    …… ……

    杨大柱爱情事业双丰收只不过是众多镜湖农民的一个缩影自从‘镜湖集团’快速崛起之后当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被‘镜湖集团’招聘的人们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无论是超高的薪酬还是良好的福利待遇都是让所有人眼热;而许多农民则是依附在‘镜湖景区’的上下游产业链他们的收入也是随着景区的不断火热而节节攀升;即便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也因为广泛的销路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虽说‘镜湖集团’、‘银杏村村委会’的许多分红都仅限于银杏村一千村民的身上但是‘镜湖集团’庞大的产值还是让周围的群众受益匪浅!

    根据姚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上半年‘银杏村’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了惊人12000rmb这和三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的状况有了极大的不同!

    当然了这个数据是摒除了银杏村村民和‘银杏新区’居民之后得出的要是把这些高收入群体加入其中数据会更好看却不能反映出真实情况。

    以这个雨季为例因为大量收购商的涌入野生菌、竹笋以及各种农产品的售价得到了不小的提升这给农牧民们带来了直接的好处。短短两个月的雨季将会给镜湖地区周边农民带来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收入这足以说明这个雨季的重要性!

    在许多地区雨季意味着自然灾害意味着农业生产的潜在隐患但是在镜湖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雨季成为了人们最好的收获季节!(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