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极品地主> 正文 【737章】 进山采菇(求订阅!)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正文 【737章】 进山采菇(求订阅!)

    仿佛是动员令雨季到来一个星期之后滇西北的农牧民收拾各种进山的装备开始了一年一度的野生菌盛宴。

    换成五年前漫山遍野的野生菌其实并没有现在这么值钱那时候农牧民们顶多进山采集一些诸如牛肝菌、鸡枞菌、花菇、香菇在内可以制成干货的野生菌罢了。

    毕竟当时的镜湖地区交通不便新鲜的野生菌没有很好的销路更多的只能是白白浪费在森林里了。

    不过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以及‘姚银高速’的全线贯通这种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野生菌成为了山民们一年中相当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按照这两年以来的数据基本上一个壮劳力在雨季的两个月时间内少说也能通过野生菌挣到1万块钱以上一些能干、运气不错的山民甚至还能拿到更多。

    因此每年的雨季都成为了山民们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季节!

    …… ……

    早上八点钟小雨初歇温暖的阳光从云层中倾泻而下驱散了空气中的寒气让人舒服了许多。

    杜卡瑟全副武装穿上了防雨的雨披和长筒靴杵着一根登山杖背着背篓跟在萧风的身后朝着碧罗雪山的方向走去。

    第一次见识到背篓这种工具杜卡瑟大为叹服毕竟在法兰西的农庄可没有这种山地农民创造出来的神奇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背篓是华夏南方山区农民了不起的创造它已经完全地融入了山民的生活。

    一路上和杜卡瑟类似打扮的游客并不少大家都在导游的带领下在银杏村周边的山林里转悠寻找雨后生长的野生菌。

    这段时间以来带着游客进山采蘑菇成为了‘镜湖景区’相当重要的旅游项目很是吸引了不少城里游客。对于很少接触山林的城里人来说能够走进山林里亲手采摘野生菌回到村子里熬汤是一种很难得的经历。

    如果好运能够碰上松茸、猴头菇之类的顶级野生菌多少也是一件向朋友们炫耀的事情因此游客们乐此不疲。

    雨后的碧罗雪山看上去异常美丽薄薄的雾气犹如一层薄纱一样笼罩在森林上空看上去充满了迷幻色彩。

    但是只有走进山林才知道所谓的美丽、童话只不过是臆想罢了雨后的丛林根本就是异常灾难!

    草叶、灌木乃至树枝上都是羁留的雨滴只要碰到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雨弄得人狼狈不堪。

    饶是穿上了防水雨靴、雨披杜卡瑟仍旧觉得无所不在的水滴似乎从身体的各个角落钻进来刺骨的寒气渐渐让他的身体有些发冷。

    听萧风说当地的山民其实在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出发了因为他们要深入碧罗雪山的深处才能采摘到最好、最珍贵的野生菌。

    这时候杜卡瑟才能体会到顶级食材的来之不易!

    自从开始学习厨艺以来杜卡瑟已经习惯了用金钱从市场上收购到自己想要的各种食材从来没有现在这种经历。

    或许经过这一次进山的体验之后杜卡瑟对于珍贵食材的态度会更加重视或许会成为他厨艺进一步提升的一个关键。

    …… ……

    当然了萧风作为地主以及杜卡瑟的厨艺学徒自然考虑到杜卡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不会把他带入碧罗雪山的深处。

    他带着杜卡瑟在清灵山的林子里走了一段很快就来到了一片背阴的缓坡这里就是最好的野生菌生长地。

    这里的松林并不是密不透风的风格稀疏的松木之间是草坪和灌木丛的组合稍一留意就能看到在其中茁壮成长的野生菌。

    “老师这里就生长了数量众多的野生菌从普通的花菇到松茸甚至还会有猴头菇咱们慢慢寻找吧!”萧风指着这片缓坡向杜卡瑟介绍道。

    虽然没有举行正式的拜师仪式但是萧风还是把杜卡瑟视为‘老师’毕竟这一个多月以来杜卡瑟的悉心教导让他的西餐厨艺大涨。

    这一次杜卡瑟提出要到林子里亲手采挖野生菌萧风自然不会拒绝不过他也是绞尽脑汁才在非‘萧家农场’的范围内找到这样一个好地方。

    “嗯这里不错!”法国老头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点点头说道:“法兰西的山林里也是有各种野生菌但是和这里相比差别很大!”

    杜卡瑟虽然不会是植物学家但是也能够看出法兰西和滇西北植被、物种之间的巨大差异毕竟这里可是被称为‘人类自然资源宝库’!

    对于天性活泼的法国人来说在雪山脚下采蘑菇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情这时候沿路上的各种辛苦都已经消散于无形了。

    不过这时候杜卡瑟也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耐心地听从萧风的解说采集那些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对于一些陌生或者看不准的蘑菇可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滇西北的山林一到了雨季各种各样的野生菌犹如天上繁星一般冒出来没有丰富的经验还真的无法从数以百计的野生菌之中挑出可以食用的品种。

    好在萧风从小生活在银杏村采集蘑菇的经验丰富简直是一部‘丛林百科全书’让杜卡瑟少了后顾之忧。

    林子里香菇、花菇和木耳等常见菌类数量最多那些伞面上呈现金黄色的‘鸡油菌’也是相当诱人这是杜卡瑟以前没有见过的品种。

    “这是‘鸡油菌’因为伞面和既有类似的颜色而得名!”萧风用小铲子挖起了一丛‘鸡油菌’向杜卡瑟解释到:“这种菌子最适合炖鸡汤能够和鸡肉形成完美的结合味道极为鲜美!”

    这段时间以来杜卡瑟在教授萧风西式餐点制作的同时两个人也是围绕着中西餐的不同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倒也是迸发出了很多的灵感!

    以汤品为例中西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杜卡瑟试图从中吸收中餐的优秀之处进一步改善旗下餐厅的菜谱。

    中餐的汤品博大精深杜卡瑟在和萧风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受益匪浅!

    这时候萧风每拿到一种野生菌都可以向杜卡瑟解释这些野生菌在中餐上的应用范畴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让杜卡瑟刮目相看!

    在杜卡瑟看来萧风对于食材的各种特性了如指掌一旦他对西餐的了解更为深入之后很快就会在西餐界展现锋芒了。

    两个人一边交流对食材的各种看法一边辛勤地采挖各种野生菌相比于普通菌类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情况松茸的发现就很困难了。

    一般来说松茸都会生长在松树下但是它们生长的位置往往会被厚厚的松针覆盖没有足够的经验更不能就无从发现。

    杜卡瑟看着松针似乎都是一样的但是萧风却能够从平常无奇的松针层下翻出松茸看得杜卡瑟目瞪口呆。

    “这些松茸看似没有规律但是采挖的次数多了还是能够总结出来的!”萧风一边把采挖的松茸放入保鲜袋一边说道:“有松茸生长的地方松针层总会有一些不规则的变化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了!”

    其实萧风嘴上说得容易普通人要靠眼力发现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毕竟没有每一个人都像萧风一样练过‘引气诀’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眼睛的敏锐度也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在准备离开松林的时候萧风意外地在一棵树上发现了猴头菇自然是不会错过然后又在它相对的地方找到了另外一个猴头菇。

    虽说现在已经开始有人成功地培育猴头菇但是野生的猴头菇一直都是可遇不可求即便是银杏村的老山民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够遇到几次。

    今天松茸可以碳烤猴头菇回去好好炮制之后自然能够成为一道佳肴!

    稍微休息一下萧风和杜卡瑟开始打道回府有了萧风这个山林之王带路杜卡瑟第一次的采蘑菇之旅相当顺利可谓是满载而归!

    回来的路上老头子倒是比来时更兴奋好像脚底生风若不是萧风体力好还真的有点跟不上呢。

    说起来杜卡瑟也是快六十的人了但是精力、体力还是比同龄人好很多或许这就是西方长期食用牛肉、羊肉的饮食习惯形成的身体素质。

    相比之下华夏人偏清淡、素食的饮食习惯让华夏人能够减缓衰老的同时也是降低了爆发力、肌肉比例等等方面可谓是有得有失!

    回来的路上杜卡瑟不停地向路过的村民和游客炫耀自己的战利品当大家向他竖起大拇指的时候老头的脸上笑容灿烂。

    就连萧风也是受到了影响一路上都是笑容不断怪不得孩子们都喜欢‘眼镜爷爷’毕竟如此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总是极好的!(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