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山沟皇帝> 第一千零七章 册封顺义王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千零七章 册封顺义王

    当俺答汗的使者再一次来到金陵城的时候即便是上一次来过金陵城的人也是依旧沉浸于金陵城的繁华更加不要说使团里还有第一次来到金陵城的人。

    当他们还在船上还没有登上陆地的时候就是对于金陵城码头上的密密麻麻的船只感到震惊了而登上陆地后看到城内的繁华一个个都是口水流的擦不干净。

    如果只是繁华的话他们还能接受毕竟江南的繁华那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哪怕是没有来过江南的人都是知道江南的繁华而亲眼看到之后虽然震惊但还是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但是金陵城里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秩序却是真的亮瞎了他们的狗眼!

    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繁华街道的路口行人竟然和众多的马车相安无事马车过了行人才过行人过了马车才会过。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胡乱的通过!

    当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震惊于华夏人民的素质之高然后产生一种羞愧感尼玛看到大唐子民如此高素质再想想自己这些人恨不得是把脸给埋起来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光光是想想都觉得丢脸。

    他们并不知道金陵城里之所以有这种秩序纯粹是因为巡警衙门给给力!

    巡警衙门在早期的时候可是罚款一点都不手软那些规规矩矩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真不是什么素质高而是纯粹是被罚怕了。

    没看见每个人流量大的路口都会有身穿黑色制服的巡警嘛这些巡警用他们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人当任何人试图违反交通规则或者是随手丢弃垃圾的时候立马就是跟发现羊的狼一眼个直接就是扑了上来然后直接掏出一张早早就准备好的罚款单。

    各类罚款可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各类罚款虽然有一部分依旧是要上缴国库但是留存在地方的比例却是要比税收大的多。

    而作为主要执行罚款的巡警衙门那也是相当受到重视。

    基本上每一个地方的巡警衙门哪怕是经费再紧张他们也是宁可削减用来调查刑事案件的巡警力量但是也绝对不会削减用来巡察街道的巡警。

    因为前者是纯粹的财政支出而后者是可以用来创收的。

    而最近两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针对经济犯罪的警力也是越来越多并且广泛受到各地巡警局局长们的重视每当他们发现有什么侵犯专利案件啊造价或者欺诈之类的商业犯罪那都是跟流着口水的恶狗一样猛扑上去不狠狠的咬一口不对文明一点的说就是不狠狠的罚一笔款那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因为这类案件往往涉案金额都是比较大相对来说如果是需要罚款的话那么罚款的金额也是非常大的几百上千两银子是常有的事。

    如果是逮住了大鱼那么一下子捞个上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这年头一个普通农业为主的县其税收也往往也就那么十几万两银子而已分到地方财政这边的也就那么几万两银子。

    这突然来了一笔数额巨大的罚款一万两留下几千两银子的话那么对于地方财政的补贴也是极大的。

    逮住一条大鱼说不准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开多一所官办小学比如说修个桥铺个路什么的。

    罚款对于大唐王朝的地方财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罚款罚的多了现在做生意的也是学聪明了!

    专利授权也就几百两银子而已他们干脆搞个专利授权犯不着被巡警专利局的人给逮住了然后罚款几千两罚款了还不算还得赔偿人家专利所有人一大笔钱。

    不过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聪明人还是不多了更多的还是自诩聪明人的傻蛋以为自己能够瞒天过海却不知道巡警专利局的人一天到晚都盯着侵犯专利的案件就等着搞一票大的到时候地方财政就能够瞬间多一笔资金。

    上头的大佬们心满意足了基层那些负责案件的巡警那就是升官发财。

    诸多的罚款条例这不行那不行也是造成了大唐的律法条例也是越来越多这才几年呢各种法律条文就是多的不得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新颁发新的法律。

    有人这么说现在的大唐各种律法条文已经是可以半个屋子了但是过多几年一整个屋子都装不下各种法律条文了。

    这也就是导致了律师这个行业在短短几年里在大唐王朝迅速发展了起来众多企业为了避免犯罪甭管是想要绕过法律条例还是真的为了避免不小心犯罪但大多都会请一个精通法律条文的律师。

    这也是导致了大唐的中学以上的学校都是出现了新的科目法律科。

    精通法律的人现在是抢手的很!

    金陵大学那边精通法律的学生都还没有毕业呢就有企业请他们做顾问开价基本都是一年几百两银子起步如果是毕业了那么薪资基本都是千两起步的。

    但是就这大部分学生还不愿意干呢因为他们更加愿意去参加会试进督察院或者是法院。

    毕竟官本位的思想还是太过浓厚当律师为那些富商们服务哪有当御史来的爽快权力大工资也高。

    这种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了不少士绅士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之类的但是李轩从来都不屌这些士绅们的声音的也许他无法让整个大唐王朝都做到依法治国这种事对于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而言也不现实但是他却是可以尽可能的完善律法让大部分民事、刑事案件做到有法可依。

    高压的法律统治这是大唐王朝的一大特色具体到城市环境就更是如此了这也才能够让远道而来的鞑靼人感到惊讶。

    实际上不止是鞑靼人其他国家的比如说欧洲的洋人西亚地区来的阿拉伯人南亚来的印度人乃至南洋地区的土著们他们坐着海船来到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后都会惊叹于大唐王朝的繁华以及人民的高素质。

    不少人甚至都是想着干脆留在华夏定居好了然后成为一个光荣的大唐子民。

    如今在几个通商港口里都有着这样一批长期留在大唐王朝的通商港口里生活居住的洋人。

    自从格德斯之后大唐王朝针对蛮夷入籍一事也是放开了一个不是口子的口子专门出台了新规定蛮夷要想入籍华夏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贡献极大这个主要是针对技术类人才以及政治移民等等一个长期依法纳税每年纳税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如今就是每年纳税一万两连续纳税二十年之后可以申请入籍但是通不通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的。

    反正目前为止虽然有了这两个方式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入籍大唐王朝。

    格德斯依旧是大唐王朝目前唯一一个入籍的洋人。

    鞑靼人的使团了估计也会有想要留在金陵城的人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蛮夷来到了繁华江南看到了繁华江南后想要走人重新回到他们的野人部落里的说实话真没几个。

    李轩很快就是接到了外务部的报告说是鞑靼人的使团并且送来了俺答汗的答复!

    俺答汗比李轩想象的更加干脆和果断他并没有对双方谈判所达成的初步协议提出任何的疑问甚至都是主动降低了部分要求比如说在马匹供应上俺答汗主动提出每年五千匹战马可以提高到六千匹。

    这可是战马而不是普通的马匹按照双方的约定鞑靼人每年向大唐王朝提供不少于五千匹的战马这些战马的体重和肩高都是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肩高就是一米三五。

    另外还有普通马匹普通马匹就没什么特殊要求了。

    不过种马的话他们却是死都不肯大规模提供只答应一年给几十匹。

    而其他的公马甭管战马还是普通马匹都是去势后的马匹。

    人家鞑靼人也是担心着他们得到了大批母马和种马后开始自行大规模养殖马匹从而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大唐王朝已经是在瓦剌人以及西域人那边达成了相关的协议搞到了众多的种马和母马虽然说价格有些高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今军方已经是组织人手和经费对中亚马进行大规模的繁育并且尝试着用中亚马和蒙古马进行杂交试图培育出更加优良的马种。

    俺答汗主动提高了筹码李轩也是能够猜的出来是为了什么不外乎就是想要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

    但是这对于李轩而言也是同样的大唐王朝也是同样需要时间来缓冲进而建立大规模的骑兵没有足够的时间大规模的骑兵建立不起来双方也就打不了起来。

    所以针对俺答汗的上表称臣纳贡李轩也是没有矫情直接就是准其所奏随后正式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赐大唐金国为其封地。

    鞑靼人带着双方都是签署的条约书回去了和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翰林院的一个侍读学士此人乃是钦差去草原们给俺答汗颁发册封圣旨以及主持册封仪式的。

    鞑靼人和大唐王朝正式签约的这一合约后也是代表着北方边境数千公里将会迎来和平双方的大规模边镇互市将会展开。

    但是这种和平能持续多久呢?

    大唐枢密院那边给出的答案是少则三年多不过五年!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