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三章 光头道士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三章 光头道士

    天气日渐寒冷。卡Kа酷Ku尐裞網本↘书↘首↘发↘追↘书↘帮↘http://

    杨大娘亲手为颂哥儿纳的布鞋,如今便穿在秦颂脚上。虽然鞋子有些大,或是杨大娘觉得秦颂还在长个头,所以有意将鞋子做的大了一些,可以让他能多穿一些时间。

    长贵媳妇为秦颂缝制的夹袄,也穿在秦颂的身上。有了这件缝纫手艺很普通的夹袄御寒,这个冬天勉强可以渡过。

    天会八年九月,伪齐皇帝刘豫即位,不久迁都东平。同年十一月,废用天会年号,改用阜昌年号,并以天会八年为阜昌元年。

    金国人所称的天会八年,便是宋朝的建炎四年。

    这一年中,发生了许多大事。

    先是金军西路完颜娄室部攻克关陕,将原本属于大宋朝的永兴军路占为己有,后有金军东路大将完颜宗弼率军在黄天荡与韩世忠大战月余,最后凭借十万部众胜了仅有八千之兵的韩世忠。

    完颜宗弼虽胜,却也在韩世忠的手下吃了大亏,从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都城临安和半壁江山遂得以保全。

    时节已到腊月,眼看便是除夕将至。

    这一日,灰色如铅的云层笼盖在香泉镇上空,纷纷扬扬的雪片先是稀拉地飘着,然后越下越大,到了后来大如鹅毛的雪片铺天盖地而下,将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村庄全都掩盖起来。

    庙外的大雪下的恁急,庙中的秦颂不时往火堆中添上几根枯枝,恨不得将烧得红彤彤的火烬搂在怀中取暖。

    烤火这种事,便是后背受风前胸暖。四面皆有缝隙的破庙,如何抵挡得了隆冬里的朔风?身体单薄的秦颂,只能依偎在火堆边上,一会儿面朝着火堆打哆嗦,一会儿又背对着火堆打哆嗦。卡Kа酷Ku尐裞網

    其实想要取暖,倒也简单,便在庙里同时生出两堆火来,人坐在中间即可。只是秦颂却不敢如此铺张,这庙中的柴火若省着点用,还能支撑十天半月,可要是图一时暖和舒服便点上两堆火,三五天烧完,接下来便有大麻烦。

    下雪不冷,化雪冷。到时候外面一片冰天雪地,秦颂却从哪里寻找干燥的枯枝作柴?灵宝峡内虽然多树木,却也不是予取予求之地,来回一趟便是二十多里路,就秦颂现在这副小身板,捡不了多少柴禾不说,万一在路上掉进被大雪掩盖的沟壑里面,小命必然难保。

    因为天气寒冷,又下起了大雪,所以这两日镇上的孩子们都被父母关在屋中,不许前往破庙烦扰小先生。秦颂也乐得清静几天,正好一面烤火赏雪,一面琢磨着今后的出路和打算。

    天擦黑的时候,秦颂借着火堆烤热一只炊饼,正在一小块一小块地往嘴里塞,忽然听到庙外由远及近传来一阵“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不多时,庙外有男子的声音在说话。

    “薛真人,今日天色已晚,大雪正下得急,难得此处正好有一小庙可以容身,不如我们进去暂避一夜,明早再往灵宝峡内游历一番?”

    “嗯,如此也好,既然已至香泉镇,却也不必急于一时。咦,这庙中似乎有人?”

    说话间,一位身穿青色道袍的光头和尚便出现在了秦颂的视线内。在这个光头和尚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纪不到二十的书生,背上负着一把长剑,但看此人相貌举止,却也不似凶恶之人。

    为首的大和尚,看年纪似有三十多岁,面色红润、慈眉善目,头顶上顶着六个戒疤。让秦颂心中暗自称奇的是,这个大和尚左手竟然拿着一柄道士常用的拂尘,身上更是穿着一袭青色的道袍!

    穿着道袍的光头大和尚?

    两世为人,秦颂还是第一次见到道士打扮的和尚,于是多看了几眼。

    已经走进小庙的二人,自然也看见了蹲在火堆旁边烤馍吃的秦颂。

    大和尚上前几步,来到秦颂面前,双手抱拳,微微弓腰,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吾乃陕府鸡足山薛式,这位是京兆府咸阳王世雄,欲往灵宝峡游历,不想遇到大雪封路,如今天色已晚,还请与小哥同留庙中度过一夜。”

    听了大和尚这番介绍,秦颂心里头不由得一乐,他站起身来回以书生礼。

    “你这大和尚还真是有趣!此间破庙又非吾之所有,至于这案头上供奉的是关二爷还是赵二爷,我也分不清楚,你想住便住,又何必跟我商量。”

    大和尚依然不急不躁地说道:“这位小哥却是误会了,如今薛某已非僧人,而是一名云游四方的道人,所以今后莫要再喊我大和尚。”

    一直未曾出言说话的那名书生,此时也开口说:“小兄弟,你见到的这位薛真人,乃是大名鼎鼎的紫阳真人的衣钵传人,道号‘道光’。道光真人昔年为得道高僧,法名紫贤,人称毗陵禅师。曾经云游长安,留居开福寺,参长老修岩,又参高僧如环。后来薛真人得遇紫阳真人之徒,也就是人称翠玄子的石泰点化,从此弃僧从道,云游四方,明性修身。”

    秦颂对于这些僧道之流的不怎么感兴趣,但他看出来面前的两个人都不简单,能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四处游荡,而且还没有丝毫疲惫劳累之色,说不定还真是什么世外高人。卡Kа酷Ku尐裞網

    秦颂面露崇拜之色,笑着说:“哎呀,不想竟是真人来到此地,小子孤陋寡闻,还请真人莫要见怪!”

    说话间,秦颂便热情地招呼两位“外来户”就火取暖,他自己则是忍着肉痛,将明后两天的口粮拿了出来,用两根树枝一插,搁在火上烤了起来。

    所谓两天的口粮,其实是小兄弟二毛昨日送过来的四个冻得如石块一般瓷实的杂粮馒头,关陕一带的乡党习惯称呼这种面食叫做“馍馍”。

    如今天寒地冻,蒸好了的馒头可以存放十多天不坏,二毛担心小先生没吃的,便从家中连偷带拿的送来十个,现在一下子却要烤掉四个,让身无分文的秦颂自然是心疼的不行。

    秦颂小心翼翼地翻烤着馒头,过一会庙中便飘荡起几分淡淡的烤馒头香味。陇安一带百姓,平时多以面食为主,秦颂经常是靠着火烤馒头外加几片咸菜或者一片腊肉来作为一顿饭食,所以这烤馒头的技术已是相当熟练。

    不多时,四个被秦颂烤的色泽发黄,外焦里烫的馒头,递到了薛真人和王世雄面前。二人也不扭捏,拿起馒头吃了起来。秦颂坐回原地,拿起方才自己吃了一半的馒头,慢慢地掰着。

    “和尚道士”吃掉一个馒头后,忽然想起腰间所挂酒葫芦,于是用手往背后一抄,拿了下来,递给秦颂说:“小哥儿,未曾请教姓名。看你举手投足间斯文知礼,倒像是个官宦人家子弟,为何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孤身一人滞留于破庙之中?”

    秦颂对这位慈眉善目的“和尚道士”有些好感,对那位言语较少的书生也无恶意,但毕竟不知对方底细,所以托口说道:“回真人的话,小子原是长安人氏,姓张名泽,因家中突生变故,父母双亡,便从长安前往临洮府投亲。前些日子头痛病犯了,便在这破庙之中歇脚,不想又遇上大雪封路,只得暂居庙中。”

    说完这些,秦颂不再多言,接过薛式递来的酒葫芦,拔掉顶端塞子,一仰头,大张着嘴,猛灌了一口。

    上辈子,出身军旅的秦颂,喝酒那可是海量!

    秦颂喝了一口酒,觉得劲儿比起后世所喝的黄酒要大一些,但却没有白酒那么浓烈,估计有二十多度,于是又猛灌了几口。这大冷的天,能喝点酒暖一暖身子,却是难得的享受。若非遇到薛式,身上不名一文的他,又从哪里找酒喝?

    薛式随身带着的这一葫芦酒,虽然劲不大,却是用许多稀有的药草泡制而成,若非见到秦颂觉得有几分眼缘,才舍不得让他牛嚼牡丹一般仰着脖子猛灌!

    秦颂几口酒下肚,便觉四肢百骸变得轻飘飘、暖洋洋,又与薛式和王世雄二人聒噪几句,头一歪,躺在火堆旁边忽忽大睡起来。

    看着秦颂酣睡,王世雄对薛式说道:“真人,此子方才言语含糊不清,许多地方遮遮掩掩,似乎对我们有些戒心。”

    薛式点头,慢悠悠地说:“如今世道纷乱,孤身在外之人,谁无几段伤心旧事?这个后生目光澄净,言谈从容却又不拘小节,进退有礼,与你颇为相似,不是奸邪之人。他既然不愿多说,只怕担心身份暴露后遭遇不测,我们倒也不必勉强。”

    王世雄又说:“真人,为何一定要往灵宝峡内悟道?为何不去终南山中?那里道观林立,环境清幽,乃是川陕一带最为有名的洞天福地,最适合您这样的得道真人避世清修!”

    道士薛式对于王世雄的这番劝说不以为意,微笑着说:“王居士可能不知这灵宝峡的来由,便以为终南山要比这里好。道家尊三清,而灵宝天尊更居三清第二位,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手捧玉如意。”

    “据《洞玄本行经》言,灵宝道君广传道法,注经立说,传之万世。灵宝天尊经常下凡到世间宣扬道法,普度世人,千变万化,不可胜数。凡是遇到有缘好学之人,请教疑难问题,灵宝天尊均不吝教诲。灵宝峡之所以得名,却是因为传言曾有机缘之人在峡中得到灵宝天尊的点化和教导。如此一处绝妙的修炼福地,吾当亲自前往体会一番。”

    道士薛式与书生王世雄二人谈至深夜,各自在庙中寻了一处干净地,盘腿席地而坐,渐渐归于无念无意之境。

    睡梦中的秦颂,隐约听到几句和尚道士与年轻书生的谈话,却也高深难懂,不得要领,于是索性不去多想,趁着暖洋洋的酒劲,呼呼大睡。

    秦颂此时尚不知晓“和尚道士”便是被后世道家尊奉为“南五祖”之三的道光真人,而那位书生的来头更加惊人。

    王世雄便是日后隐居于终南山“活死人墓”中潜心修道,后来一手创建了全真教,教导出“全真七子”的王重阳!

    在后世,金老先生的射雕里面,杜撰了东邪西毒和南帝北丐等武林高手,但书中武功最高的王重阳却不是杜撰,而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道家名人。

    王重阳教导出来的全真七子,分别为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长真子谭处端、玉阳子王处一、太古子郝大通、长生子刘处玄和马钰之妻清静散人孙不二。

    如今王重阳还是个年轻人,而且使用的是他俗家本名,却在香泉镇上的无名破庙内遇到了秦颂,也不知若干年之后,他是否还会隐居深山避世修道?</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