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八十三章 分工合作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八十三章 分工合作

    刘锜的到来,对于秦颂而言,如同一场及时雨。本↘书↘首↘发↘追↘书↘帮↘http://

    吴玠与刘锜当初同为曲端的属下,富平之战时,他们两个是五路部队当中各自所在一路的主将,仗打的也都不错,刘锜当时的表现甚至要强于吴玠。

    因为彼此都认可对方的实力,加之又有并肩作战的感情,所以刘锜跟吴玠的见面很亲切,不会出现令秦颂觉得尴尬的事情。

    吴玠把该帮秦颂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经做好了,他现在着急返回前线,就算不亲自指挥方山原的战事,但只要回到和尚原,对于前线作战的宋军而言,就能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此前吴玠不走,是没法走,现在刘锜来了,正好让刘锜接手。

    军队之中历来讲究论资排辈,还看重为将者的过往战绩。

    以刘锜在西军当中仅次于吴玠的排名,还有富平之战时打出来的威风,就算他此前从未与这一万五千多人接触过,也能将这些人压制得住。

    接风宴上,吴玠的谈兴并不太浓,他把需要交待和注意的事项都告诉了刘锜,但却没有对前几次的胜利多说什么。这也符合吴玠为人处世的原则,那就是不居功自傲,不愿意在昔日同僚的面前刻意显摆什么。

    刘锜被闲置了一年多,虽然远离前线,但两次和尚原大战以及仙人关之战的经过结果都有所了解,却也不会揪着吴玠问个不停。

    以刘锜如今的身份,问得多了,会让吴玠觉得他是不是在质疑这几场胜利的真实战果。

    如果刘锜真的想仔细了解那几仗的经过,只需背过吴玠问秦颂即可,因为这三场大战秦颂全部参与,而且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卡Kа酷Ku尐裞網

    宴请结束,吴玠便准备返回前线,他将秦颂单独喊至面前,说道:“刘信叔(刘锜字)来了,估计曲正甫(曲端字)也快了,我不想跟他见面,这就返回和尚原,你还有什么要求或者想法?”

    秦颂知道吴玠跟曲端往日的那些恩怨矛盾,吴玠虽然可以放曲端一马,但不代表他可以像对待刘锜那样对待曲端,此时返回前线却也正是时候。

    秦颂说:“这些时日,辛苦大帅在武休关为我做的诸多铺垫,等曲正甫抵达武休关后,我会好好跟他谈一场!大帅尽管放心,别看我年纪小,我若是降不住他,以后都没脸见您!”

    吴玠忍不住笑道:“哈哈,有你这话,我猜曲正甫这次要倒霉了!这个孬货,就得好好收拾整治,不然用不了多久,他就忘了自己姓什么。”

    “大帅,我有一个请求,跟复兴军有关。”

    “哦,讲来听听。”

    “恳请大帅亲自调度指挥,尽力把两路金军拖在方山原时间久一些,这样复兴军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调动和部署,不至于仓促之间犯下太多失误。”

    “好,我答应你!我也给你提个要求。”

    “请大帅明言。”

    “尽快完成武休关这边的事情,把这一万五千多人安排好,不要节外生枝,耽误了张德远的大事!”

    “嗯,谨记大帅的叮嘱,我会在半个月内结束这边的事情。”

    吴玠于当天夜里便悄悄的离开了武休关,他走的时候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整个外貌还经过了一些改变,哪怕是熟悉他的人也不一定认得出来。卡Kа酷Ku尐裞網

    吴玠只带了五十人的亲卫,其余的士兵全都留在武休关,暂时归于刘锜调遣指挥。

    次日清晨,身披铮亮铠甲的刘锜忽然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一万五千多南归的宋军降兵之中,曾经直接隶属于刘锜的人很少,因为当初刘锜的部队伤亡最是惨重,侥幸没有在富平之战中牺牲的属下,战后都撤到秦岭沿线,等慕容洮叛逃西夏,刘锜被贬,他本就剩余不多的部属就直接归在了吴玠的麾下。

    不过,就算如此,仍有不少人认得刘锜。

    “快看,那不是刘锜将军吗?”

    “对呀,他一定是复起了!”

    “哈哈,这可是好消息啊!刘将军当初因为慕容洮这个王八蛋而受到连累,如今朝廷把他派到我们这里来,不就表明我们也不用等太久嘛。”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秦颂陪着刘锜在所有人面前露了一把脸,然后两人就按照分工,各行其是。

    刘锜的主要任务是给这一万五千多人进行编队,并从中挑选出临时负责人,以便于管理和分配任务。

    秦颂向刘锜建议,编队的时候按照这些士兵原先所在的部队序列,或者是老家所在的州县进行集中,至于大队长和队长这两级负责人,则由原来曾经担任过军官职务的人来充任。

    一个大队长负责大概一千人左右,一个队长负责大概一百人,皆为临时性的任命和差遣,等整编结束后,才会根据各队的情况进行正式任命。卡Kа酷Ku尐裞網

    刘锜现在手下没有可用之人,对于秦颂的建议照单全收,马上付诸行动。

    刘锜在进行编队的时候,秦颂来到百名生员居住的房舍,跟大家开了一个碰头会。

    “诸位同仁,我是秦颂,紫岩先生目前唯一的弟子。承蒙师尊器重和赏识,派我来武休关协助吴帅和刘将军做一些事情。武休关这边的生活条件简陋,还请大家做好吃苦的准备。多余的话我不想说,大家既然能来这里,就是对师尊的支持,也是给我秦某一份面子。在告诉大家具体做什么事情之前,还请大家填一份表格!”

    秦颂说完话,韩三宝和几个家兵马上捧着一叠白纸走进来,然后给每个人手中都发了一张。

    “‘拥军志愿者’情况登记表?”何衡原看着表头上从左至右排列的十个楷体字,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不该是从右至左排列吗?

    当何衡原还在为表头文字的排列顺序而纠结时,却听见站在最前方的秦颂大声说道:“请大家按照表格上每一行所提示的内容,将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家庭状况,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爱好特长等项目如实准确的填写上去。这份拥军志愿者登记表,一式三份,其中一份归档保存,一份会送到宣抚处置使大人的案头,还有一份则会交给兴元府的府学管理机构。”

    秦颂这话说的含糊,但大家听得可不含糊!

    送到张浚的案头代表什么意思?

    代表大家的名字和个人情况有可能被张浚留意。而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年轻人,现在是张浚唯一的弟子,他只要在张浚面前说某某生员不错,某某生员不服管理,被他提到名字的生员命运就会从此改变。

    生员们纷纷拿起毛笔,按照表格要求内容,一项一项的填写起来。

    半个时辰后,秦颂拿着厚厚一叠填好的登记表,脸色严肃的说道:“现在,大家所有人的情况都在我的手中了!我之所以请师尊将你们派过来,是要靠你们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把混在一万五千多名南归宋兵当中的金国奸细给挖出来!”

    “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当知历史上因为奸细的破坏而导致的失败多不胜数。如今大宋西线抵抗金军的防线就在我们身后一百多里外的北方,那里的将士们即将在方山原一带跟金军交战!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奸细找出来,这一万五千多人就无法重回战场,前线的战事就会吃紧,若是出现了失误,金国人的军队很快就能打进兴元府,烧掉我们的房屋,杀死我们的亲人,抢掠我们的财物!”

    “我的老家在长安,家中原本有三十八人,父亲在陕州之战时殉城,十八人在金军攻破长安时被杀,十八人被金军掳到北方,一年半后活着被换回来的只剩下十人!关于我说的这些话,何衡原可以替我作证!”

    何衡原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辅仁兄仅剩的家人如今就安置在南郑城内,我可以作证。”

    秦颂原本不像做男版的“祥林嫂”,跟谁都说自家那些惨事,但他觉得今天有必要给这些“大头巾”们好好上一堂思想教育课,让他们有点危机感,这样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加专注和认真。

    “诸位,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培训。我们在接下来的这些天中,工作量很大。第一步,是要给所有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建立个人情况档案,这是一项非常枯燥但却十分重要的任务!你们在记录每一名士兵的个人情况时,必须严谨细致,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不能出现漏项和含糊不清的地方……”

    为了让百名生员尽快掌握问话和记录的要领,秦颂与韩三宝现场给大家做起了示范。

    “来人姓名?”

    “报告上官,我叫韩三宝。”

    “入伍前家住何处?”

    “报告上官……”

    “不需要每回答一句话都喊报告上官!你只需按照我的提问回答问题即可。”

    “入伍前家住何处?”

    “家住陇州汧源县安化镇二道河村。”

    “家中有直系亲属几人?姓甚名何?”

    “家中有父母、长兄和妹妹,父亲韩老栓,母亲韩刘氏,长兄韩大同,妹妹韩幺妹。”

    “你兄长名为大同,你名为三宝,可是在你和兄长之间还有一个男丁?”

    “长官明鉴,却是有一个,名叫韩二福,已经过继给大伯家,现在不属于我家直系人丁。”

    ……

    “韩三宝,现在我代表朝廷询问你,以后你是愿意继续留在军中服役,还是解甲归乡?”

    “敢问上官,这是个人自愿选择吗?”

    “没错,如果你不想留在军中,朝廷会发一笔安家费和路费,任你离开。”

    “嗯,我自愿继续留在军中服役!”</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