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八十四章 用人之长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八十四章 用人之长

    秦颂先给负责记录的生员进行登记,这种做法会让所有生员觉得受到了重视,他们参与的热情就会增加,责任心也会提高。

    明明是把人拉来当苦力,经过秦颂的一番鼓吹,立马显得高大上,大家都觉得自己在为抗金大业出力,自豪感爆棚的同时,对于吃住方面的条件反而会不太在意。

    武休关里面现在都快要被挤爆了,这些生员要是跟秦颂讲条件、讲待遇,还怎么办正事?

    秦颂拉着韩三宝做模拟,亲自给大家示范了如何向士兵提问,如何记录填写,这些读书人的脑子好使得很,马上就学会了。

    接下来的几天,刘锜和秦颂相互配合,从各级负责人开始,逐一给所有人都做了身份登记。

    完成了第一步的登记之后,有四千五百多人明确表示不愿意继续留在军中服役,秦颂便将这些人集中起来,统一带到了之前曾经勘察过的那片山谷。

    为了便于管理,刘锜派了两百士兵前来山谷驻扎,并为这里取名“留坝”,意为留侯张良曾经隐居的坝子。

    这些人既然已经没有继续从军的心思,将他们强留下来,以后也只会是出工不出力,反而败坏了军队的风气。

    之所以没有马上给他们发放安家费和路费,将他们遣散,主要是秦颂手里面没钱,另外这些人的家人有的在金国占领区,有的逃到了大宋这边,还需要寻找和联系。

    把不愿从军的四千多人分出来后,秦颂马上请刘锜主持对剩下的一万出头愿意留在军中的人进行淘汰选拔,主要是将那些身体过于羸弱、年龄偏大、以及有残疾缺陷的人挑出来。卡Kа酷Ku尐裞網

    这个工作也比较容易,先过一遍档案,把年龄超过四十岁的和年龄不满十八岁的先排除在外,再把中间符合标准的集中起来,让他们抱着重量相同的石滚子走上几十步,力气够的就留下,力气不够的直接淘汰。

    为了确保公正,也给年龄不符合要求的老兵和年幼者一个机会,如果他们能抱着石滚子跟别人走一样远的距离,可以破格留下。

    经过这一番淘汰,又有两千四百多人不符合要求,被清除出来。

    不过,秦颂并没有放弃这些人,他给大头巾们布置了任务,让这些大头巾去给这些被淘汰出局的人做工作,鼓动他们加入即将组建的栈道维护队,这样不仅可以拿到固定的工钱养家,还能作为预备役,给前线作战的部队提供各种支持。

    最终,大部分被淘汰的人都选择留下,被暂时安置到留坝那边。小部分则改变了想法,决定离开部队,像最初那一拨人,领取一笔安家费和路费,从此自谋生路,与西军再无瓜葛。

    经过这两次大规模的分流,武休关内还剩八千人。

    大头巾们再次出动,开始了第二次个人情况登记!不过,这一次他们提问的内容明显要多一些,而且有一些问题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听起来似乎跟当兵打仗也没什么关系。

    这些看似跟当兵打仗无关的问题,就是秦颂设计出来的测谎题,所有提问的人和被问到的人,都想不明白这样的提问有何意义,但按照秦颂的要求,他们必须一丝不苟的完成这项任务。卡Kа酷Ku尐裞網

    经过三天的登记,志愿留在西军跟随吴玠的人多达四千三百多人,剩余的三千六百多人当中,有两千一百多人表示服从分配,跟谁都没有意见,还有一千五百人则愿意跟随张浚前往东南平叛。

    秦颂从两千一百人当中拨出六百多人,补到愿意跟随吴玠的那部分当中,凑齐了整数五千。

    最后剩下的三千人,便是秦颂为吴玠挑选出来的士兵。虽然只有三千之数,但秦颂可以保证里面没有一个金国奸细。

    所有的可疑分子,全都被秦颂塞到五千人那部分去了。反正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要被统一带往一千多里外的西南离去,就算当中混入了一些金国奸细,将他们弄到那片远离金国的地方,也不怕他们还能掀起什么浪花。

    秦颂已经重点的圈出了大概三百人的范围,到了南中那边,这些人不但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还会被打乱分开,让他们彼此之间没有暗中串联的机会。

    等熬上几年,表现老实的,能保住一条性命。表现恶劣的家伙,会被暗中处理掉,埋骨南疆,此生再无机会返回北方。

    做到这一步,刘锜已经完全理解了秦颂的手段,他在心里暗暗称奇,赞叹不已。

    以往甄别筛查奸细,要么搞得人人自危,仿佛谁都像是奸细;要么干脆一个曾经投降过的也不要,全部遣散了事,白白浪费了大量有作战经验的老兵。

    秦颂的办法,从头至尾,没有抓一人,更没有杀一人,却将隐患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卡Kа酷Ku尐裞網最狠的是,让这些奸细从此替大宋卖命,他们有苦也说不出,只能吃一辈子哑巴亏。

    奸细想要发挥作用,首先得在秦岭沿线活动,有人跟他们接头才行。把他们弄到汉蛮混杂的西南去,跟秦岭隔了一千多里的路程,他们跟谁去接头,把消息送给谁?就算有人接应,他们送出的消息又有什么用?金国在没有灭宋之前,也没有机会对大理国下手啊!

    秦颂绝对有当黑心老板的潜质,他把分流重组的任务一完成,就建议刘锜带着五千人离开武休关,去十里外的山谷那边帮忙盖房子。

    以后,那处名为留坝的山谷,不仅要安置维护栈道的两千多人,还要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被遣散人员,趁着现在天气暖和,赶紧把房子盖起来,也就能避免雨季来临时大家淋雨生病。

    刘锜带着五千人去了山谷,给秦颂留下五百吴玠当初带过来的精兵,让秦颂在武休关里折腾最后剩下来的三千人。

    不过,刘锜肯定想不到黑心老板秦颂可没有打算亲自操练这三千人,他在武休关内坐等一位练兵老把式到来呢。

    “老把式”说到就到,在刘锜离开的第三天就抵达了武休关。

    当曲端见到秦颂的时候,心里其实虚的很。

    曲端是从成都出发的,成都在绵州南面,所以路上所需的时间自然要比刘锜多一些。当他抵达南郑后,自然是先到宣抚处置使的行辕拜见张浚。

    曲端这次能够死里逃生,全靠张浚在最危险的时候把他从大牢里面提溜出来,不然他现在肯定被康随给弄死了。经历过一次牢狱之灾,曲端现在对张浚服服帖帖,不敢再有半分不敬和造次。

    张浚没有告诉曲端有关秦颂当初说服吴玠,让吴玠出面写信给自己替曲端求情的这段旧事,他只告诉曲端能逃得一难,全靠秦颂的四处活动。至于秦颂的身份,张浚自然也不会隐瞒。

    张浚隐晦的提醒曲端,当初李彦仙在陕州败亡,虽然跟他逼着李彦仙不得撤退有关,但在陕州最危险的时候,张浚可是给曲端下过命令,希望曲端率领泾阳路的部队赶赴陕州救援的,结果曲端当时跟张浚闹别扭,找了个理由搪塞张浚,没有派兵前往陕州。

    也就是说,秦颂之父秦桢当初的殉职,不仅跟张浚的命令有关系,其实也跟曲端拒绝派兵救援有关系!

    从某一点而言,秦颂跟曲端应该是有仇的。若是当初曲端放下成见,亲自领兵前往陕州救援李彦仙,秦桢等官员自然不会随李彦仙一起殉职。

    曲端得知救自己的人竟然是秦桢的后人时,心里就愧疚的不行,而当他见到秦颂时,不心虚才怪呢!

    不过,秦颂似乎没有翻旧账的意思。

    他知道曲端此人好面子,所以见面之后执礼甚恭,反正他怎么算都是后生晚辈,就算表现的热情乖巧一些,也不丢人,更不吃亏。

    “曲帅,经过前期刘将军和我的努力,已经将一万五千多南归的人员进行了分流和重整,所有的经过都在这份总结里面,过几日我回南郑时,会向张大人进行汇报。现在,武休关内留守的三千人,就是你和刘锜将军复起的家底了,这练兵的事情我也不太懂,所以只能劳烦你了。”

    “辅仁谦虚了,你把最麻烦的事情已经做好,剩下的不过是一些力气活,曲某虽然年过四十,但身子骨还算结实,操练士兵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曲端这人,虽然各种毛病多,但优点同样也不少。

    首先,曲端的文采很好,不然也写不出那首“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的诗文。正因为曲端能文能武,所以他才恃才傲物,对张浚爱答不理,跟文官总是搞不好关系。

    文官在武将面前最大的优势就是书读的多,能写会道,可这个优点遇到曲端就显不出来。

    其次,曲端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帅才。他当初曾经明确判断宋军打不赢富平之战,建议张浚不要主动出击,而是占据险要地形,耗费金军粮草,等稳住阵脚后,过一两年再跟金军进行决战。这种防守反击的策略,其实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再次,曲端练兵很有一套,他对军纪要求非常严格,凡是经过他训练出来的部队,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军纪严明。吴玠后来取代曲端,将曲端的部属接收过来,因为这些士兵严格听从号令,这才让吴玠在和尚原稳住阵脚,接连打了几场胜仗。

    若是吴玠当初接收的是赵哲的属下,估计仗还没打,守关的士兵就要向南逃跑了。

    在秦颂看来,曲端这样的将领,最适合担任参谋长这种职位,主要负责制订作战计划和训练部队,至于冲锋陷阵的重任,则可以交给刘锜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