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九十五章 兴荣商行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九十五章 兴荣商行

    秦颂接受了虞允文的提议,他与李永奇和种家老族长约定等李、种两家人安顿下来,便坐在一起商议合伙经营的章程,到时候大家该掏钱的掏钱,该出人的出人,尽快把场面给撑起来。★首★发★追★书★帮★

    南郑城内房舍紧张,李、种两家又是举族而来,一下子安顿四、五百口人,难度很大。

    不过,有秦颂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征得两家人的同意,秦颂将他们分别临时安置在秦家、马坝和曹庄三个地方。

    住进秦家的主要是李家和种家两族辈分较高年老长者,其中有李世辅的祖母,种师道的遗孀尹氏等人,住进马坝附近庄子里面的是种家老族长和种家人,住进曹庄里面的是李永奇和李家人。

    马坝附近的庄子,是马平的父亲帮忙借来的,其中还住了一些庄户,种家人只住了其中的一半。

    曹庄在县城以北十五里,后面就是大片的丘陵坡地,这个庄子是前阵子秦颂花大价钱买下来打算安置复兴军家属的地方,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秦颂在驿站陪着两位家主吃过便饭之后,就引着李家和种家的长辈们往城里面走。种家前往马坝的队伍和李家前往曹庄的队伍,秦颂都安排了手下做向导,引领他们前去。

    城内的生活便利,秦府的住宿条件也比庄子里面好,秦颂将李家和种家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接到府中居住,可以悉心照顾他们,也能让李家人和种家人感受到他的诚意。

    作为秦颂请来的陪衬,虞允文和何衡原在回城的路上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

    虞允文默然无语,不多问一个字。

    何衡原则是刨根问底,非要弄清楚秦颂跟神秘的复兴军到底是何关系。

    马车里面,何衡原压低嗓门问秦颂:“颂哥,李家和秦家虽然人丁比秦家多,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秦家有你在,今后的前途无可限量。反观李家和种家,不过是两个破落户,你今日如此讨好,图的什么?”

    秦颂就烦何衡原势利眼这个毛病,他懒得跟何衡原解释,用责备的语气对何衡原说:“我不用讨好任何人,我只是敬重李家和种家,所以心甘情愿的要为他们做一些安排!你这个势利的毛病得改,不然以后肯定会吃大亏!”

    何衡原被秦颂气得脸红脖子粗。“我哪里势利了?我还不是为你考虑。你为了购置这些田产、庄子和铺面,动用了多少关系!连我父亲都在暗中帮你说项,与本地那些富家豪族打招呼,你倒是大方,一张嘴就把多半送人。”

    虞允文见何衡原跟秦颂闹起来了,便劝说何衡原:“表弟,有些关乎道义的事情,是不能用财产来衡量的。种家自世衡公组建种家军以来,光是直系子弟为国捐躯的就超过百人,其中以种朴与吐蕃战斗中阵亡、重师中在救援太原时战死最为惨烈。对于这样的忠烈世家,朝廷的抚恤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复兴军也置之不理,以后如何指望关中子弟前来投效?”

    “表兄,这些道理我懂啊,可颂哥现在不是脱离复兴军了嘛!他既然一心入仕,那就该明白像复兴军这样的民练,总是会被朝廷所猜忌,如果不能与复兴军彻底断绝,以后肯定有人抓着这件事情做文章。”

    秦颂本来心情就不佳,如今听到何衡原说的这些话,虽然知道何衡原是为了他好,但还是不痛快。

    他用冷硬的语气说:“如果当初不是因为朝廷的猜忌,若能采纳种公的建议,集关中、河北的兵力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修筑防线,以防金兵再度南下,何至于京师失守,两位皇帝都被金人掠走!如果不是因为猜忌,一代名将种师中何至于饮恨沙场,何至于种公被气得喷血逝世!”

    “我记得圣人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倘若有那么一天,朝廷因为猜忌我,便拿国家安危当儿戏,我必愤然离去,绝不会苟且退让,到了那时,再回复兴军,又何不可?”

    虞允文和何衡原被秦颂这番话震得不轻,他们从秦颂的话语中听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虽然,秦颂这些话也是他们心里所想,但光明正大说出来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毕竟这是个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

    按照世大夫的标准,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作为臣子的只能生受,连抱怨的话都不可以说,像秦颂说的那样愤然辞官,然后跑去参加民练,绝对是用巴掌狠狠地抽朝廷和皇帝脸。

    虞允文想了想,小声说:“辅仁,以后切莫再说这样的话。机事不密则害成,还需小心祸从口出。”

    秦颂点头,接受了虞允文的规劝。

    一行人来到秦府门口,虞允文与何衡原告辞离去,秦颂引着种师道的遗孀尹老夫人和李世辅的祖母走进了大门。

    府中早有准备,将空置的房间全都打扫布置妥当,秦铭还特意带着妻子杜氏前来迎接。

    两位老夫人对于秦家人的热情周到感到很满意,对于给她们特意安排的住处也觉得满意,随她们同来的还有一些妇女和孩童,正好可以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

    就在李家人和种家人住进秦府的当天晚上,发生了一件令秦颂觉得惊讶却不奇怪的事情。

    几个月前,秦颂在经过定军山时,曾在武侯祠外遇到一个自称官员家属的老妪杨刘氏,别人都不相信老妪的话,唯独秦颂觉得不论杨刘氏是不是已故永兴军路总管杨宗闵的夫人,都有必要将这位不幸的老奶奶带着一起走。

    等秦颂抵达南郑后,因为吴玠让出来的府邸甚为宽敞,他便将这杨刘氏安排在后院中居住,每日让人按时给杨刘氏送来饭菜,如果她想出门游逛或者打听,也安排车马和人护送。

    这天傍晚,从外面归来的杨刘氏正好瞧见府中忽然进了许多带着关陕口音的人,她便一通打听,结果见到了种师道的夫人尹氏。

    种家的老祖宗种世衡是从山西来的陕西,当初种家和姚家为山西大族,而尹氏恰好曾经在山西见过杨刘氏。

    于是,杨刘氏的官属身份得到了确认!

    尹氏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在种师道之前便去世,杨刘氏的丈夫和儿子都战死在抵抗金军的战斗中,两位夫人想起往事,抱头痛哭,让闻讯赶来的秦颂一阵心酸,却不知道如何安慰。

    隔了一天,秦颂在府中设宴,为李家和种家人接风洗尘。

    李永奇和种家老族长分别带着几个族内管事之人,从曹庄和马坝进城赴宴。

    他们看到自家的长辈和孩子在秦府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心里踏实了不少,不住口的向秦家兄弟俩表示感谢。

    酒宴分内席和外席。内席设在后院,参加的都是妇人和孩童,由秦铭的妻子杜氏负责张罗。外席设在中院,参加的人包括秦氏兄弟,李永奇和族内三个男丁,种老族长和族内三个男丁。

    酒过三巡,秦颂主动说道:“前日在驿站分别时,曾与两位家主约定尽早拿出一个合伙经营的章程,今日正好人齐,我便把一些设想说出来,供大家参详。”

    种老家主是种师道的堂弟,与已经故去的种朴是亲兄弟,名为种柏,他点头说:“颂哥所言有理,此事宜早不宜迟。”

    李永奇也说道:“颂哥能给吴帅和张大人当高参,眼光见识必然不同凡响!”

    秦颂起身,将两份文稿递到种柏和李永奇的手中,然后朗声说道:“当初复兴军初创时,我曾为其定下三大军规,六项纪律,如今我虽然不在军中,但对复兴军的感情却是难以言表。复兴军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只能依托小陇山和吴岳山与金军周旋,唯一能得到外部支援供给的通道便是南面的方山原。”

    “我曾听闻种老相公当初戍边时,擅长积聚谷物,流通货物,种家军所到之处,不烦地方官吏增兵增粮。我觉得,复兴军应该向当初的种家军学习,尽量立足自身解决钱粮货物的问题。为了复兴军的长远发展考虑,我认为应该成立一个商行,专门负责替复兴军打理钱粮商货。”

    种柏见秦颂搬出了祖父种世衡当初创办种家军时的辉煌事迹,觉得十分荣耀,他毫不犹豫的说:“颂哥言之有理,为复兴军解决钱粮是头等大事,种家会全力支持!”

    李永奇曾为宋将,深知朝廷和地方官府动不动就拿钱粮来卡地方军队脖子的尿性,赞同说道:“复兴军是民练,根本指望不上朝廷和地方官府,唯有自给自足,才能长期坚持。”

    “按我的设想,这商行就取名为兴荣商行,其中复兴军占股六成并且始终保持不变,剩余的四成干股,就由参与商行运作的各家进行协议分配。目前是种、李、秦三家牵头负责组建商行,但考虑到复兴军的各项经营需要得到西路宋军的默许,所以我建议将陇西吴氏也算一份。”

    “兴荣这个名字取得好,兴旺繁荣正是好彩头!”

    “吴大帅和兄弟吴磷现在被朝廷倚重,有他们照拂,从武休关到大散关再到方山原的这条通道才能畅通。”

    经过一番协商,最终确定兴荣商行的家族占股由秦、种、李吴四家按照一成半、一成、一成和半成来分配。</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