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九十四章 知恩达理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九十四章 知恩达理

    种淩是已故老种经略相公的庶侄,因为胎里带着病根,所以自小就身体孱弱,没机会入选种家军。

    作为种家的男丁,不能上战场,又非嫡出,种淩在族内的身份地位自然不高。

    然而,正因为他没有机会上战场,所以相比于族内那些战死在沙场上的叔伯和兄弟们,负责族内田庄管理的种淩,反而活了下来。

    种家自老祖宗官拜宰相开始,已经兴旺发达了五代人,上百年,直到金军攻入关中,占据长安。

    种淩还记得五年前堂叔种洌扶着爷爷种师道的灵柩从开封返回京兆府时的情形,那时他就觉得种家的天塌了。

    实际上,不仅是种家的天塌了,而是整个大宋的天都塌了。

    种家以往积累的财富,在这五年中飞快的消失,有的用来收买刘豫的手下,有的用来打点女真贵族,还有的则用来救济乡亲。

    占据关中的女真人对于种家始终抱着威逼利诱的态度,他们虽然没有屠杀种家人,但却在等着种家穷困潦倒之时,不得不卖身投靠金国。

    有句老话叫做“虎死威犹存”,种家人前赴后继的为了大宋血染疆场,先跟西夏人厮杀,再跟金国人厮杀,就算一代一代全都死光了,又岂能卖身从贼!

    正因为全族上下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想法,所以即便是完颜娄室、完颜宗弼相继登门劝说,种家人都不为所动,始终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气势。

    完颜娄室和完颜宗弼担心害死种家人会引得关陕民众的强烈抵抗,最终还是没敢对种家下手。

    前一阵子,老贼完颜娄室死了。

    后来,又听说完颜宗弼要离开陕西。

    然而,这并非什么好消息。

    因为,比完颜娄室和完颜宗弼更为残忍和阴狠的完颜宗翰来了!

    此獠便是当初率军南下攻破大宋京师的元凶之一,死在他手里的大宋官员、平民和妇孺,不计其数。

    种家人不怕完颜宗翰的凶残和阴狠,因为他们早就做好了身死族灭的心理准备,但是完颜宗翰当初攻破汴梁城时,特意放过了老种经略相公的灵柩,允许种家人扶灵归乡,不管怎么说,完颜宗翰对种家是有恩的。

    如果完颜宗翰挟恩登门,要求种家人加入金国的军队,该如何拒绝?

    正当族人惶恐之时,完颜宗弼竟然再度登门,告诉了种家人一个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好消息。

    有人抓住了完颜宗弼的手下韩常为人质,要求完颜宗弼把种家放了,允许他们向南离开京兆府!

    在确定完颜宗弼不是来戏耍种家后,老族长根本不与族人商议,便立即拍板同意此事。

    随后的几天,种家以最快的速度把带不走的田产、房舍、庄园全部贱卖,然后举族离开了京兆府。

    种淩作为族内管理庄园的管事,在变卖那些上等的良田时,心疼的如同刀绞。卡Kа酷Ku尐裞網这些田产,可是种家祖上一代代人用他们的身躯和鲜血换回来的啊!

    尽管心中不舍,但种淩却没有胆量违抗老族长的决定,因为他知道种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如果不能离开京兆府,现在的这些田产迟早也会被女真人夺走。

    带着满腹的惆怅,种淩跟随族人走出了京兆府,穿过了凤翔府,最终来到了陇州境内的汧水岸边。

    直到此时,种家人才知道复兴军的存在。

    接下来,又经过半个月辛苦跋涉,种家人与李家人同行,在复兴军的护送下,穿过了大散关、武休关和褒城,最终抵达了兴元府。

    作为地道的老陕,种家人自然知道兴元府从唐以来,便是跟京兆府和成|都府地位相同的上等州府。

    若是能将家安在兴元府,也不算辱没了门楣。

    只是,货离乡贵,人离乡贱。想在人稠物丰的兴元府安家,谈何容易!

    当种淩还在琢磨着如何用族内贱卖田产屋舍得来的钱财在兴元府购置田地时,长长的队伍抵达了距离南郑城最近的一座驿站。

    驿站门外,有三个身穿儒生长衫,头上戴着大头巾的年轻人。

    左边的那个,身量尤其高,仿佛一根旗杆。

    中间的这个,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气度非凡。

    右边的那个,伸着脖子左顾右盼,公子哥的气息很浓。卡Kа酷Ku尐裞網

    正当种淩透过老族长和李家族长并肩站立的缝隙打量对面三个年轻人时,便见当中那个抱拳行礼,口中说道:“我是长安秦颂,日盼夜盼,总算是将你们两家人盼来了!”

    李家族长和种家族长一起回礼,李永奇说道:“这一路上听说了许多关于秦公子的故事,今日得见,果然是器宇轩昂,少年俊杰!”

    种家老族长也说道:“秦家小哥年不及弱冠,便能屡屡协助吴帅杀得金人大败亏输,长我关陕男儿志气,令人敬佩!”

    秦颂谦虚说道:“我不过做了一些该做的事,当不得李将军和老族长如此夸赞!我左手边的这位是新任利州东路转运使虞公的长子,右手边的这位是现任南郑县令何公的二子……”

    李永奇和种家老族长于是又与虞允文、何衡原分别见礼。

    寒暄过后,秦颂招呼李家和种家人到驿站内歇脚吃茶,他们三个公子哥则陪着李家和种家的族长在凉棚下面叙话。

    “秦家是三月末时迁来南郑,刚来时还不知道这里房舍难求,田亩昂贵,等我陪着兄长四处转了一圈,回来后便头疼不已。幸好何县令出面,帮着秦家说项,这几个月总算是在城外够得良田千亩,坡地五千余亩,又在城内够得四处铺面。”

    “你们两家如今是复兴军的家属,而我当初曾为复兴军的统领,虽然现在我已辞去了统领之职,专心辅助川陕宣抚处置使张大人,但秦家购买田产铺面的钱却是来自于复兴军。按照当初离开时订下的规矩,这一千亩良田中,李家和种家可以各分三百亩,坡地各分一千亩,南郑城内的铺面各得一处……”

    “不可!”

    秦颂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永奇和种家族长便急忙出声反对,就连坐在秦颂身侧的何衡原都被吓了一跳。

    别人不清楚,何衡原可是知道秦颂为了购置这些田产铺面,花费了多少钱财和精力。

    李永奇婉拒说道:“辅仁,你的一片心意,我和种老族长心领了,但这田产铺面真不能要!复兴军能把我李家两百六十多口从那虎巢狼穴中营救出来,不知动用了多少人力,花费了多少钱粮,这番大恩李家人尚无以为报,又岂能再让复兴军为了我们而铺张浪费!”

    种家老族长接着说:“这次若无复兴军仗义出手,种家五代人积累起来的忠烈名声都要毁于一旦,我们虽然是迁徙而来,但族内变卖田产庄园的钱还是够用,绝不敢再让复兴军为了族人的生计而操持。”

    何衡原也开口劝秦颂:“这事不能急啊!李家和种家既然来了兴元府,哪怕不在南郑城外购置田产房舍,也可以去城固、褒城等地,那里不似南郑这么拥挤,购产置业的花费定能节省不少!”

    秦颂对此事早有决断,语气坚定的说道:“李将军,老族长,你们都是知恩达理之人,但无论如何都要收下这些田产地契!李家现在有三十名精壮男丁加入了复兴军,其中更有李将军的爱子小李将军。种家六代为国死难者不知多少,结果导致种氏人丁一直难以兴旺,而今小种将军又带着十个族人加入了复兴军。”

    “如果像你们这样为国赴难捐躯的家族都得不到安置照顾,以后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站出来直面女真人、党项人、吐蕃人的侵掠?复兴军的口号是:协宋、护民、锄奸,你们的子弟已经入了复兴军,如果复兴军连你们这些家属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别的?”

    见秦颂说的坚决,李永奇和种家的老族长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但还是不愿意生受如此重礼。

    虞允文开口劝道:“方才仔细听了辅仁和两位家主的话语,我觉得你们各自的坚持都有道理。辅仁坚持这么做,是为了复兴军长远发展而考虑。两位家主坚持不受,是想报答复兴军的搭救之恩。不过,以我愚见,此事似乎还有更圆满的解决方法。”

    “如何解决?”秦颂和两位家主同时转头,将视线投向虞允文。

    虞允文解释说:“秦、李、种三家,皆因关陕沦陷迁徙而来,皆受复兴军之恩惠,可谓因缘际会。既如此,何不从各自族内挑选擅长经营打理的人手,共同为复兴军筹备钱粮,保障后勤供给?如此一来,既不用为族人的生计发愁,又可以报答复兴军,岂不美哉?”

    李永奇马上说道:“虞公子这个提议好!李家愿意将所有财产拿出来充作复兴军的军费!”

    种家家主也跟着说:“此事可不能让你李家专美于前!种家的资财虽然消散了大部分,但所剩下的也有两万多贯,愿意尽数拿出来支持复兴军抗金!”

    秦颂心中感慨虞允文果然是能成大器的牛人,竟然仅凭几句话,就将自己的心思猜得差不多。

    实际上,秦颂不缺发家致富的创意和点子,他现在就缺人和本金,如果能将李家和种家拉进来合伙,不论对于三家而言,还是对于复兴军而言,绝对是一件共同得益的好事。</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