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书库>宋霸>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盐引之威
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间模式 ( 需配合背景色「夜间」使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盐引之威

    南宋,荆湖北路,荆门军治下,当阳县。卡Kа酷Ku尐裞網免-费-首-发→【追】【书】【帮】

    张浚率领三千关陇老兵于一个多月前抵达了这里,将营盘扎在了县城之内。

    张浚来时,以杨幺为首的湖湘叛军人数已经超过十五万,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钟相被杀之后,宋廷本以为起到了杀鸡骇猴的作用,湖湘一带的民乱能够收敛一些,结果杨幺将钟相的儿子钟仪扶持起来作为旗帜,在他和黄佐、夏诚、周伦等头目的联合领导下,起义军如燎原之火,两年内相继攻占了东至岳州,西至鼎、澧州,南至潭州,北至江陵府的大片州府。

    如今,湖湘民乱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宋廷的统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北面的金国还要危险。

    张浚所带兵力有限,加之对洞庭湖周边的具体情形不甚了解,所以并没有冒然前去攻打被乱军占据了的洞庭湖北部重镇江陵城,而是将队伍龟缩在靠近玉泉山、紧邻沮水的当阳县城内。

    张浚有曲端和刘锜两员智勇双全的将领辅佐,在如何安营下寨和指挥调度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不再像当初刚刚到陕西赴任时那么急躁和冒进。

    当阳距离江陵府不到百里,顺着沮水而下,半天便至。

    虽然杨幺率领的叛军尚未打到这里,但已经有各种谣言和风声传了过来,以至于当阳附近有钱的大户纷纷沿着长江北岸向四川夔州方向逃亡,没钱的平头百姓则盼着义军早日到来,也好加入进去分得一些好处。

    当阳知县已经跑的不见踪影,县衙内空空荡荡,见不到一个胥吏和差役。卡Kа酷Ku尐裞網

    张浚对此毫不奇怪,大宋的文官和士大夫们是个什么操行,他心里非常清楚。

    少了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其实反倒是件好事……

    当阳没有知县,张浚便自理知县之职!

    当阳没有主簿,张浚便委任刘锜为主簿!

    当阳没有县尉,张浚便委任曲端为县尉!

    县衙里面还缺少胥吏和差役,张浚便从三千士兵当中挑选机灵勤快的临时客串!

    若论指挥打仗,张浚或许算不得高明,但论起治民理政,他肯定算得上行家里手。作为眼看就要入阁拜相的大佬,临时管理当阳这么一座小县,不过是用牛刀杀鸡而已。

    张浚控制了当阳的局面后,首先发布一条安民告示,亮明自己和部队的身份,然后要求县内百姓不得擅自离开所属地,若是发现乱军来袭,官军会提前通知,以便让大家躲进城内避难。

    仅凭一张安民告示,肯定难以取信于当阳百姓,哪怕是打出张浚的旗号也不行。

    宋人最是顺从,若非官府压迫过分,实在活不下去,湖湘一带的民众又怎么会响应钟相和杨幺等人的号召,干起杀头造反这种“买卖”?

    张浚的官威和名声主要建立在川陕一带,湖湘这边的百姓对他并不熟悉,更没有见识过金军和女真人的厉害,所以张浚想要在当阳树立威信,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卡Kа酷Ku尐裞網

    好在张浚对此早有预料,并没有盲目自大,为了取信于民,他接连发布了数条命令,与安民告示配合着进行。

    当阳城内许多富户已经举家外逃,为了激发城外百姓在乱军来袭时入城避难的积极性,张浚下令将城内所有无人居住的房舍全部充公,并将藏在这些房舍院落下面的粮食也都挖出来充作军粮。

    曲端和刘锜对张浚这道命令非常适应,这种不告而取的做法看似有些过分,但却是应付困局最有效的办法。部队从汉中出发,一路行来,张浚没有像孔彦舟那样纵兵四处劫掠,已经算得上是非常爱民的统帅了。

    当阳县城的围墙残破不堪,难以抵挡乱军的进攻,张浚让刘锜负责整修加固城墙,刘锜建议从城外招募民壮前来帮工,这样施工的进度可以大幅度提升。

    曲端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若是不派兵去城外强行抓丁拉夫,想要以正常的方法招募民壮根本办不到。

    张浚觉得刘锜的建议有可取之处,而曲端的担心也符合实际情况,便让军需官给刘锜拿来厚厚一叠盐引,然后告诉刘锜:“我们初至此地,不能用武力威胁的方法取信民众,但城墙又不得不修,所以只好诱之以利。这些盐引价值二十万贯,可以用来作为雇佣民壮的酬劳,还可以折价从他们手中购买一些粮食。”

    刘锜知道张浚这次出带足了军费,所以也不客气,拿着这些盐引,马上就去城外招募民壮。

    曲端主要负责军纪和城内的治安,他见刘锜得了重用,便忍不住向张浚建议说:“大人,可否给属下也支一笔盐引作为军资?眼看年节将至,我担心士兵们因为远离故土而思念家乡,所以想给全军改善一下伙食,顺便发一些赏钱,提振士气。”

    张浚觉得这一路上曲端尽职尽责,把部队管理的井然有序,所以不想打消他做事的积极性,便让军需官拿出价值十万贯的盐引给曲端。

    “正甫,这些盐引要省着点用,咱们在这里是客军,没有后方供应粮草和物资,今后的各项用度,全靠从兴元府带出来的这些盐引。”

    “大人放心,属下保证将每一笔盐引都花得明明白白,不敢有半分浪费和贪隐!”

    等曲端拿着盐引离开,张浚将军需官喊到身前,小声询问:“咱们还剩下多少盐引?”

    军需官如实禀报:“回大人的话,离开兴元府之前,虞大人亲手将价值五十万贯的盐引交到属下手中,这一路上用盐引从所过之地的集镇上面换购粮食和草料用去了五万贯,今日又一下子支给了曲、刘两位将军三十万贯,所以只剩下十五万贯了。”

    “唉,还真是不经花啊!”张浚感慨自语,“十五万贯省着些用,应该可以支持三个月吧?”

    “大人,莫怪属下多嘴,虽然还有十五万贯打底,但总不能等到快要用罄之时才想办法吧?还得赶紧派人回蜀中,向赵大人请求支持啊。”

    “嗯,也只能麻烦他了,想从别人手里弄点军费,根本没有指望。”

    不提张浚派人逆长江而上,进入蜀中找赵开帮忙,却说刘锜和曲端两人分别拿到盐引后,果然在当阳做出了不少事情。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张浚拿出来的这些盐引,可是完全可以当成纸钞使用的“代币”。

    盐引又称“盐钞”,从北宋开始,便成为取盐凭证,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抵价6贯。”

    相比于已经臭大街的“蜀交子”,盐引因为有食盐这种老百姓无法离开的实物作为信用保证,所以始终被商人和百姓所认可,并没有因为接连不断的宋金战争而贬值,反而还升值了不少。

    金银财宝虽然值钱,但毕竟是死物,不能吃、不能喝,而盐引却可以从大宋任何卖盐的铺子里面换回白花花的食盐,所以比金银财宝还要保值。

    刘锜派了一些口舌伶俐的士兵到县城周围的村庄进行宣传,凡是愿意自带干粮到城里帮着官军加固城墙的民壮,可以按照出工的天数算工钱,每天给钱两百文,最终结算的时候付给大宋官方发行的盐引!

    官军开出的这个工价,是正常年景本地工价的三倍以上!更让人眼红的是,竟然是用盐引来作为代币进行支付!

    听到消息的百姓,一开始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亲眼见到有人挑着粮食进城,从官军手中换来了盖着官府大红戳子的盐引后,便忍不住了。

    盐引可是好东西啊!

    乱军打过来时,若是一家老少逃命,能带走多少粮食和铜钱?

    如果换成盐引,只是几张纸片,往衣服夹层、裤腰袋、甚至是小孩襁褓里面一塞,到了安全的地方,马上就能换粮食,换各种物资,这多方便和安全!

    因为看重盐引的保值和便携,当阳附近的民壮纷纷响应官府号召,拿着各种工具,自备干粮,每天一大早便赶到当阳城下,帮着官军整修和加固城墙。

    当刘锜带着一些士兵指挥数千民壮整修城墙的时候,曲端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带着一千人出城,绕过玉泉山,来到八十里外的夷州治所夷陵城,开始了大手笔的年货采购。

    夷陵城位于江陵的上游,紧靠长江,有虎牙山和荆门山作为屏障,当地官府派了重兵把守,因此不用担心湖湘乱民逆流而上,袭扰这里。

    从蜀中走水路出来的大量商货,先在夷陵上岸,然后走陆路绕开被乱军占据的江陵至岳州段,再顺着汉水到汉阳,然后通过长江运往江浙一带。

    曲端知道短时间无法平复湖湘民乱,所以这次出来采购时,抱着一张盐引不剩的态度,把部队急需的各种物资都采购得十分充足。

    一开始,夷陵城内的各个商家听说曲端是用盐引支付货款,马上涌了过来,有些甚至愿意给曲端打个九五折,曲端把钱花的开心,结果用力过猛,算账的时候才发现多订了差不多三万贯的物资。

    这一下,曲端犯难了。

    各个商家已经将他需要的货物送了过来,这时候不管是退掉谁家的货,貌似都在打他自己的嘴巴啊!</p>
<< 上一章 给书点赞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